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至油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稻瘟病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弯胞杆菌、小麦赤霉病菌、胶胞炭疽病菌为实验菌,检测了牛至油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0·4μL/mL(最低抑制浓度(MIC))的牛至油就能完全抑制所有供试菌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半抑制浓度(IC50)和相对抑制率显示,牛至油对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弯胞杆菌、松赤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水稻稻瘟病菌,最弱是胶胞炭疽病菌、玉米纹枯病菌.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7种高原草地有毒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5×10-3 g/mL时,高山绣线菊,香芸火绒草,车前状垂头菊,淡黄香青,黄帚橐吾,镰形棘豆,甘松等对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高山绣线菊乙醇提取物对4种病原菌都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100%,97.4%,95.51%,64.86%,对4种病原菌的EC50分别为0.583 ×10-3 g  相似文献   

3.
芦荟的抑菌活性和微波协助萃取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波协助提取的芦荟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苹果轮纹病,小麦赤霉病,蕃茄早疫病,花生褐斑病等5种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芦荟表皮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和小麦赤霉病抑菌率达100%。微波协助提取与常规方法比较,前者具有提取充分,省时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金荞麦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金荞麦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10种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金荞麦提取物对松赤枯病菌(Pestalotia funereal),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玉米弯胞杆菌[Curvularia Lunata(walk)Boed],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e zeae(schw)],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对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柑橘绿霉(Penicillium digita-tum),镰刀菌(Fusariumsp.)却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高活性的含杂环农药,由中间体5-烷基-2-氨基-1,3,4-噻二唑与对苯二甲酰基二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6种新的含1,3,4-噻二唑环的对苯二甲酰基双硫脲化合物Ⅲa-f.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受试菌种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棉枯萎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对棉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均较差.其中化合物Ⅲa和Ⅲb分别对油菜菌核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0.4%和51.6%,而Ⅲf的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高活性的含杂环农药,由中间体5-烷基-1,3,4-噻二唑与对苯二甲酰基二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6种新的含1,3,4-噻二唑环的对苯二甲酰基双硫脲化合物Ⅲa-f。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受试菌种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棉枯萎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对棉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均较差。其中化合物Ⅲa和Ⅲb分别对油菜菌核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0.4%和51.6%,Ⅲf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拟原白头翁素的合成与杀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的前期工作发现拟原白头翁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杀菌活性比原白头翁素更高、结构更稳定.该文继续报道拟原白头翁素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并通过离体和大田小区试验测定其对小麦赤霉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杀菌活性,筛选出杀菌活性更高的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28种植物样品提取物离体抑菌作用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植物干样的质量浓度为0.1g/ml的条件下,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8种植物样品丙酮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病菌(F.graminerum Schw.)、油菜菌核病病菌(S.sclerotiorum)、水稻纹枯病病菌(R.solani Kohn.)、番茄灰霉病病菌(B.cirerea Pets.)和棉花黄萎病病菌(V.dahliae)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酸模(Rumex acetosa L.)、冬青(Hex chinensis Sims)、菝葜(Smilax china L.)、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g.)、银杏(Ginkgo biloba L.)、槐树(Sophora japonica L.)等12种植物样品对至少其中1种供试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在60%以上,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菝葜对4种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60%,活性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珊瑚姜挥发油,对其成分进行GC/MS分析,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珊瑚姜挥发油对水稻稻瘟、水稻纹枯及小麦赤霉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珊瑚姜挥发油检出29个化学成分,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萜品烯-4-醇;珊瑚姜挥发油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_(50)为247.80 mg/L(Y=3.7940X-4.0832,r= 0.970 5),水稻稻瘟病菌的EC_(50)为99.64 mg/L(Y=1.1651X+2.6716,r=0.9090),水稻纹枯病菌的EC_(50)为106.16 mg/L(Y=1.2878X+2.3909,r=0.9964),实验表明,珊瑚姜挥发油对供试菌株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斑蝥素对植物病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斑蝥素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500mg/L的斑蝥素溶液对所测的9种植物病原细菌均无抑制作用,对所测的8种植物病原真菌中的水稻纹枯病菌、棉花立枯病菌、蚕豆菌核病菌、油莱菌核病菌、苹果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等6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500mg/L的斑蝥素对水稻纹枯病菌、棉花立枯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以不同的斑蝥素提取物浓度处理水稻纹枯病菌,实验结果表明:斑蝥素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战EC90=4.80mg/L,EC50=1.84mg/L,且10mg/L的斑蝥素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的抑制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通过1,3-二取代苯骈三氮唑叶立德与α,β-不饱和醛、酮、腈的加成反应,合成了9个多官能团取代的吡唑啉及2个多取代的吡唑化合物;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菌、苹果树腐烂病菌、杨树溃疡病菌、苦瓜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等8种植物致病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当供试剂量为100μg/m L时,1-[1-(2-乙基胺基苯基)-4,5-二苯基-4,5-二氢-1H-3-吡唑基]乙酮和1-[4-(3-甲基苯基)-1-(2-甲胺基苯基)-5-苯基-4,5-二氢-1H-3-吡唑基]乙酮对水稻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制率分别达到100%和84%;1-(2-甲胺基苯基)-5-苯基-4-对甲苯基-4,5-二氢-1H-吡唑-3-甲醛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到84.2%;1-[4-(2,5-二甲氧基苯基)-1-(2-甲氨基苯基)-5-苯基-4,5-二氢-1H-3-吡唑基]乙酮对苦瓜枯萎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均高于75%.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高活性抑菌化合物,20种以杀菌剂甲呋酰胺为结构基础的新型2-甲基-3-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经过设计并合成,它们的结构已通过氢核磁确定.接着,选取5种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番茄绵腐病菌、苹果轮纹病菌)作为供试菌种,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初步筛选.结果表明:在浓度为20mg/L时,化合物1e,1f,2a,2b和2f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校正抑菌率分别为88.6%、74.5%、78.5%、78.7%和73.1%,优于阳性对照甲呋酰胺(70.5%).进一步对5种化合物抑制水稻纹枯病菌有效中浓度(EC_(50))的测定,发现化合物1e的EC_(50)值为2.824mg/L,优于阳性对照杀菌剂甲呋酰胺(EC_(50)=7.691mg/L).表明化合物1e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活性最强,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3.
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的几丁质酶产生菌X2-23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样品经纹枯病菌细胞壁培养基富集后 ,从 16 6株几丁质酶产生菌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几丁质酶细菌X2 2 3.X2 2 3对所有指示菌如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水稻恶苗病、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以及水稻白叶枯病等多种病原菌均具强烈的拮抗作用 .当X2 2 3加入上述病原真菌的液体培养基中时 ,由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病原真菌菌丝发生扭曲、变形、菌丝细胞壁肿胀裂解、细胞质聚集、原生质体外溢或裸露等异常现象 .几丁质酶活性达 2 5 .5U/mL .该细菌经鉴定为圆孢芽孢杆菌 (Bacillusglobisporus) ,是一种新的几丁质酶产生菌 .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找具有潜在抗真菌活性的新型农用化学品,我们以瑞香狼毒中提取的二苯酮类似物为先导,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的酰胺类化合物,并进行了以下5种植物真菌的筛选: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maydi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初步的活性筛选研究显示:氮-(2-氟苯基)-2,4,5-三甲基-3-呋喃甲酰胺(p)具有很强的抗水稻纹枯病菌活性(在20和200 mg/L的浓度下抑制率分别为98%和99%);氮-(4-氟苯基)-2,5-二甲基-3-呋喃甲酰胺(h)和氮-(2-氟苯基)-2,5-二甲基-3-呋喃甲酰胺(k)这两种化合物在200 mg/L浓度下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4%和90%.病原真菌毒力测试表明,化合物k的EC50值为0.034 mg/L,优于作为参考的多菌灵(0.050 mg/L).根据化合物k的抑菌活性和EC50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化合物k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因此,化合物k被证明是最具深入研究潜力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以氢化诺卜醇为原料,经氯铬酸吡啶(PCC)氧化合成氢化诺卜醛,再由氢化诺卜醛与乙二醇、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分别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氢化诺卜醛乙二醇缩醛(2a)、氢化诺卜醛1,2-丙二醇缩醛(2b)、氢化诺卜醛1,3-丙二醇缩醛(2c),其结构经 FT-IR、EI-MS、1 H NMR、13 C NMR 确认,3种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以枇杷炭疽病菌(Cd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油茶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水稻纹枯病菌(hizocitonia solani)、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莴苣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为实验对象,开展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00 mg·L -1浓度下,3种化合物对6种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化合物2c 对辣椒疫病菌抑菌率达到100;,化合物2b 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率达到98.78;,化合物2a 和2c 对油茶炭疽病菌、2b 对莴苣菌核、2c 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壳寡糖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平均分子量500~2000的壳寡糖对棉花炭疽病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等植物病原 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Xanrthmonas oryzae)、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ganensis)、棉花角斑病(Xathomonas campestris)等植物病原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  相似文献   

17.
安徽产大戟属(Euphorbia)药用植物抑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otior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甜瓜蔓枯病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为供试病原菌,采用琼胶平板法对安徽产大戟属6种药用植物丙酮提取物进行了离体抑真菌活性测定;样品提取物供试质量浓度设为0.1g/mL.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大戟属不同植物样品对5种供试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大戟根及月腺大戟根提取物样品对供试病原菌有强烈的抑菌活性.该研究为安徽产大戟属药用植物的进一步开发植物性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间苯双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间苯二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6个新型具有对称结构的间苯双酰腙类化合物3a~3f,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和MS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3d的活性最好,在50 mg/L质量浓度下对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小麦产量的损失和严重的毒素污染.关于小麦赤霉病菌产生的毒素,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本文主要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为主,对镰刀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在小麦赤霉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生物合成、毒理学作用、检测方法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0.
将E型莰烯醛与盐酸羟胺在碳酸钠作用下反应合成了E型莰烯醛肟,将E型莰烯醛肟用乙酸酐脱水得到E型莰烯腈,产品得率和纯化均在90%以上.产物结构均经MS和NMR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E型莰烯醛肟和莰烯腈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进行了抑制活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药液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E型莰烯醛肟对油茶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A)、玉米赤霉病菌(Gibberellazeae,B)、梨链格孢菌(Alternariakikuchiana,C)、辣椒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D)、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E)、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F)、毛竹枯梢病菌(Ceratosphaeriaphyllostachydis,G)、猕猴桃果实拟茎点霉(Botryisphariadothide,H)、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richumgloeosporioides,K)的抑制率均达100%; E型莰烯腈对所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高于98.5%,多数为100%.当药液质量浓度为250 mg?L-1时,E型莰烯醛肟对A、B、E、F、G、H、K等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仍达95%以上.抑制效果超过甚至远超过百菌清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