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纵观《桃花扇》全剧,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表现出轻“情”重“节”、抑“情”扬“节”的特点。可以说,《桃花扇》一剧是以“情”为主线,以“节”为旨归。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中既有时代原因,也受当时社会思潮、作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中女主角崔莺莺为追求理想爱情而与封建礼法在心理和在行动上产生的“情”与“礼”的抗争是以一种胶着状态进行的,互有增长,互有低落,最后,崔莺莺与张珙的理想爱情得以实现,虽是张珙与崔莺莺的共同努力,但还是建立在张珙考取状元的前提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在萧统《文选》对赋的分类中 ,情这一类被作为专门的类别提了出来。这在文学集子的分类里 ,是一个创造性的开始。为弄清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 ,本文试图通过对《文选》赋的分类中情这一专类的分析 ,去寻找与萧统文学思想相通的契合点。萧统列“情”这一专类并非是为了赞扬爱情 ,他的选录依然是符合他的儒家正统思想标准的 ,即典而不野 ,在“情”这一类中就是“发乎情止乎礼”,讲究“以礼自持”,以达到其讽化世人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其“事出于沉思 ,义归乎翰藻”文学思想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责子诗》是在用戏谑的漫画笔法为儿子们画像。古代的杜甫、黄庭坚、张燧以及近人林语堂等大家都对陶渊明《责子诗》的意旨进行了评说,其中,明人张燧在《千百年眼》中提出的陶渊明不欲诸子仕宋的观点是很切合陶渊明的精神实质和魏晋南北朝社会氛围的。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形上思辨和精神境界深深影响《红楼梦》的章法运思。其"道通为一"的齐物论和"同德天放"的不齐论渗入《红楼梦》的"好即了"的破立辩证中,体现"情情"视阈下的齐物思想:《红楼梦》在破除对尘世是非美丑偏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呈立出"情情"的境界,它既是形上的玄冥,也是形下的诗意与悲情,在境界形上学上体现庄子"浑沌""无无""无用"的思想。从"情情"的宇宙视角来管窥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为我们研究《红楼梦》的庄子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数婚恋题材作品,其中除了那些令人扼腕唏嘘的爱情悲剧,像《裴航》、《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等都是爱情喜剧,团圆结局。然而这些处于情与礼夹缝中的爱情,最终只能是与礼教无奈的融合。究其原因,正是唐代重科举、贵仙道的社会现实和唐传奇的士子创作群体两方面因素造就了风格独特的唐代传奇。  相似文献   

7.
从"情情"的宇宙视角来管窥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从一个新的视域深入探讨《红楼梦》的庄子观。认为庄子的形上思辨和精神境界深深影响《红楼梦》的章法运思。其"道通为一"的齐物论和"同德天放"的不齐论渗入《红楼梦》的"好即了"的破立辩证中,体现了"情情"视阈下的齐物思想:《红楼梦》在破除对尘世是非美丑偏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呈立出"情情"的境界,它既是形上的玄冥,也是形下的诗意与悲情,在境界形上学上体现庄子"浑沌""无无""无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理、事、情”说分析了《窦娥冤》的剧情,从而揭示其艺术美之内涵。从物质身体的生存和种族繁殖两方面论述了理;从事的必然与偶然的逻辑阐述了事;从情的付出与回报的关系论述了情。  相似文献   

9.
以《绛纱记》为例,重新解读了近代极具传奇性的人物苏曼殊。从生存困境来源于“情”的缺乏与焦渴;爱情、友情并行于《绛纱记》,且插入素材说明主要素材;《绛纱记》结构空间充分地展示了苏曼殊对“情”的追求;《绛纱记》的悲惨结局也缘于一个“情”字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苏曼殊以“情”为核心的人生表现。  相似文献   

10.
诗歌翻译得好坏,取决于译者对原诗深层意义的理解是否准确。从宏观(如诗体、韵律、修辞)和微观(如人名译法、误译、文化传递)入手,对比分析陶渊明《责子》一诗的三种英译本,能够看到这种理解的重要性。只有对源语的语言和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再现原诗的形式美,有效传递原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秦汉以后,儒术独尊,墨家兼爱理想在儒者的非难声中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在市场经济盛行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利而不相爱,冲突与矛盾加剧,人类社会面临爱的危机。墨家兼爱理想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同类的尊重和认同,是人类理性的直接表现,会对陷入困境中的同类表现出同情、怜悯、关怀和帮助,并能够通过正当有效和文明的种种途径,化解和处理各种危机和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一份融合剂,在当代对墨家兼爱理想进行阐释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墨家兼爱理想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爱的能力、爱的行为、爱的实现路径及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屠格涅夫创作中有两种爱情范式:一是以心灵的吸引为基础的“理想型”爱情;二是以不平等的“奴役”为基础的“生活型”爱情,两者在产生过程、感情性质及人物设置等方面均呈现出鲜明对比。在观念上,屠格涅夫肯定前者而摒弃后者,而在现实中又不得不承认后者总是击败前者,由此折射出他爱情观中的矛盾与悖论。  相似文献   

13.
人之情爱成为古希腊人感情生活的基本内核,重视人的追求和个性解放,使古希腊人的情爱观较早具有理性的觉醒意识,情爱方式必须遵守古希腊传统的中道思想,防止过度或不及,主张以节制情欲来高尚爱情。  相似文献   

14.
金庸小说在武侠叙事之外,还有一个言情叙事的存在。其作品通过言情叙事来彰显人的生命价值,从情爱本质的拷问中展示人性的复杂与深刻,情侣们携手江湖还表现了金庸小说对诗意生存理想的追寻。小说中丰富的言情话语已经构成情爱诗学。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广西众多作家对物欲、肉欲和门户观念等支配下的世俗爱情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对以生存为由的爱、接受游戏规则的爱和爱的懦弱者也提出了严正质问。与此同时,在理想主义光辉的烛照下,作家们书写了真爱的榜样,抒发了对柔情的赞美,对敢于担当者的高歌,使爱情走出了世俗的泥沼,迈向理想的彼岸,体现了介入生活的顽强的现实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6.
《牡丹亭》以奇谲瑰丽之姿,演绎了人间之至情。纵观历史上同类题材,自能发现它的继承和超越之处。同时,明代“心学”思潮的影响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试从“人间爱情的升华”、“离魂模式的借鉴”和“时代思潮的影响”三个方面对《牡丹亭》之“情源”做一番简要的探悉。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商周以来契约活动的发展,文学中诞生了一个崭新的题材——契约叙事。历经汉、魏晋、唐宋元的发展,到了明清,以契约为内容的文学书写空前繁荣。其涉及的契约范围之广,领域之多也为前代所不及。其中伦理契约又分为婚恋类、亲情类、友朋类三种。这些契约叙事文本凸显了中国古典儒家文化传统,反映了明清之际重商、重利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文学长廊中,有两位女性形象格外地引人注目;一位是《红字》中的海丝特,另一位是《荆棘鸟》q-的梅吉。这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爱情故事小说,却有着相似的爱情悲剧。她们所爱之人都是与上帝长相厮守的神父,她们都为所爱之人育有一个孩子,都揭示了宗教的残酷和禁欲主义的丑恶。她们用女人特有的方式与上帝对抗,在与上帝争夺爱人的较量中,揭示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在《慈悲》中讲述了一位无名黑人母亲为保全年幼的女儿免遭奴隶主侵犯而“卖女为奴”的故事,然而这份浓烈的母爱对女儿弗洛伦斯而言是份缺失的母爱;母爱的缺失给弗洛伦斯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她在成长中无从了解黑人文化,无法建构黑人身份、建立和谐两性关系以及尽到“为母”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爱情一直以来都是女性诗歌吟咏的主题。进入新时期,几代诗人开启了不同的书写之路。20世纪80年代初期,舒婷、林子在找寻“人”的爱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伊蕾等女诗人的爱情里,通过身体的描写来表现感情与欲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路也等开始将日常生活融入爱情中,并形成了个人化表述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