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文曾报导胞二磷胆碱(Cytidine Diphosphocholine,简称CDP-胆碱)有显著抑制贮存红细胞溶血的作用.为探讨CDP-胆碱的作用是否与嘌呤核苷类相同,也参与了细胞内的能量代谢,本文就红细胞贮存过程中的某些生化指标作了分析.我们将含有CDP-胆碱、并以酸性柠檬酸葡萄糖(简称ACD)抗凝的正常人血(CDP-胆碱最终浓度约为13mM)贮存于4℃,历8~10周.测定贮存过程中全血葡萄糖、乳酸和红细胞内酸溶性有机磷及无机磷的含量变化,并与对照比较.结果显示,CDP-胆碱在抑制红细胞溶血的同时,却对全血的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及贮存过程中红细胞内酸溶性有机磷含量的下降、无机磷含量的上升均无影响,表明CDP胆碱抑制溶血的作用与能量代谢基本无关.此外,经测定贮存过程中红细胞去蛋白滤液的紫外光吸收图谱,也看到实验组与对照组完全一致,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CDP-胆碱基本不进入红细胞内部.所有以上结果表明,CDP-胆碱抑制溶血主要不是通过参与细胞内的能量代谢而起作用,因此与嘌呤核苷类物质是完全不同的.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对CDP-胆碱抑制贮存红细胞溶血机理的研究应着重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红细胞溶血的机理,研究减少贮存红细胞溶血的方法,我们从红细胞膜结构功能的角度出发,设想在全血中添加一种与磷脂结构及磷脂代谢有关的物质——胞嘧啶核苷二磷酸胆碱(CDP-胆碱),观察它是否能对溶血产生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证明:CDP-胆碱的存在可显著减少贮存过程中红细胞的溶血,并可增强贮存红细胞对保温及低渗的抵抗能力.此事实为研究红细胞溶血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且也提示了CDP-胆碱在血液保存中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贮存红细胞溶血的主要原因,现认为与能量代谢障碍和膜结构功能有密切关系.前文曾报导胞二磷胆碱(简称CDP胆碱)能抑制贮存红细胞的溶血,而且其作用主要不是通过能量代谢.本文试从CDP胆碱与红细胞膜磷脂的关系等方面作一些探索. 将去除血浆的红细胞贮存于代血浆中,看到CDP胆碱仍能抑制溶血.经测定血浆磷脂的含量,也没有发现CDP胆碱血和对照之间有明显差别.此结果提示CDP胆碱抑制红细胞溶血的作用与血浆并无联系,排除了通过与血浆进行磷脂交换来更新红细胞磷脂,从而抑制溶血的可能性.此外,还测定了CDP胆碱血和对照的红细胞膜磷脂含量,并用薄板层析法测定了卵磷脂和神经鞘磷脂的百分含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并不比对照有所增高,这也表明CDP胆碱对红细胞膜磷脂含量没有显著增进作用. 除CDP胆碱以外,CMP也具有抑制贮存红细胞溶血的作用,其意义值得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贮存红细胞溶血的主要原因,现认为与能量代谢障碍和膜结构功能有密切关系。前文曾报导胞二磷胆碱(简称CDP胆碱)能抑制贮存红细胞的溶血,而且其作用主要不是通过能量代谢。本文试从CDP胆碱与红细胞膜磷脂的关系等方面作一些探索。将去除血浆的红细胞贮存于代血浆中,看到CDP胆碱仍能抑制溶血。经测定血浆磷脂的含量,也没有发现CDP胆碱血和对照之间有明显差别。此结果提示CDP胆碱抑制红细胞溶血的作用与血浆并无联系,排除了通过与血浆进行磷脂交换来更新红细胞磷脂,从而抑制溶血的可能性。此外,还测定了CDP胆碱血和对照的红细胞膜磷脂含量,并用薄板层析法测定了卵磷脂和神经鞘磷脂的百分含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并不比对照有所增高,这也表明CDP胆碱对红细胞膜磷脂含量没有显著增进作用。除CDP胆碱以外,CMP也具有抑制贮存红细胞溶血的作用,其意义值得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检测菌株Rs-5和Rs-198培养过程的产酸情况,研究了解盐促生菌溶解磷酸三钙的性能与机理。结果显示:菌株Rs-5在无机磷培养基中主要产生柠檬酸、D-葡萄糖酸、苹果酸、乙酸和丙酸等5种有机酸,最大产酸量分别达到了27.41、0.33、1.08、10.75和2.01mmol/L;菌株Rs-198在培养过程中能够产生柠檬酸、D-葡萄糖酸、苹果酸、乳酸、乙酸和丙酸等6种有机酸,其含量分别为50.95、1.02、1.38、1.11、14.56和7.21mmol/L。在培养前3d产酸种类最多、产酸量最大,其中,柠檬酸和乙酸的含量较高,是菌株溶解无机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蜂毒肽Melittin是一种具有高效抗细菌、真菌、肿瘤细胞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抗菌肽,然而其溶血活性限制了其发展为高效抗菌抗癌药物的应用.本文深入分析了Melittin对小鼠红细胞的作用机制,探讨影响Melittin溶血活性的细胞机制.结果表明,Melittin可以引起红细胞膜上形成空洞,抑制细胞内ATPase的活性.红细胞膜中糖蛋白或糖脂糖链中的唾液酸参与Melittin的相互作用,介导Melittin的溶血活性.质膜胆固醇也影响Melittin与红细胞膜相互作用,降低溶血活性.研究还发现,外源添加D-葡萄糖和D-蔗糖能显著抑制Melittin的溶血活性.研究结果为降低抗菌肽溶血性以及推动抗菌肽的药物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儿茶素对溶血卵磷脂胆碱所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以体外培养的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为材料,研究了溶血卵磷脂胆碱(LPC)和氧自由基(OFR)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损伤,及儿茶素对VEC的保护。结果显示:当VEC与LPC(6ug/ml)或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X/XO)(10umol/L 200umol/L)共孵育24小时时,表现为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泄漏量增多,细胞内过氧化脂质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减缓,存活率下降;当加入不同浓度的儿茶素后则可明显抑制LDH的泄量,降低MDA含量,细胞生长正常,存活率提高。表明LPC与X/XO对VEC有损伤作用,而儿茶素则能通过抗氧化途径抵抗LPC与X/XO至VEC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根据“部分酸化”磷矿过程中酸与矿的反应机理,导出了产品中水溶性磷、枸溶性磷和游离酸含量以及有关参数之间的关联式,经实验验证,该模型式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污泥负荷(F/M)和碳源类型对活性污泥胞内贮存物的形成、转化及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在碳源分别为乙酸钠、葡萄糖和模拟生活污水条件下通过间歇试验研究F/M分别为0.46g/(g·d)和0.36g/(g·d)(以单位质量污泥计)时,胞内贮存物聚羟基烷酸酯(PHA)和糖原的含量变化以及反应器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反应器中胞内贮存物含量的变化以及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存在较大差异,以乙酸钠和模拟生活污水为碳源时,活性污泥胞内最高PHA质量比分别为90.5mg/g和47.3mg/g(以单位质量挥发性污泥计),高于葡萄糖为碳源时的含量;F/M为0.46g/(g·d)时,胞内贮存物的含量高于F/M为0.36g/(g·d)时的含量,且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使土壤中潜在的无机磷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探讨3种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对温带典型林型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旨在为温带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土壤磷利用率的提高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笔者对温带典型林型土壤采用室内培养法培养120 d,研究了不同浓度(10、25、50 和100 mmol/L)草酸、柠檬酸和乙酸及其对照(CK,蒸馏水)对4种温带典型林型(枫桦红松混交林、白桦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0~10 cm土层土壤无机磷(Al-P、Fe-P、O-P、Ca-P)含量的影响。【结果】3种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均对红松及落叶松人工林内Al-P、Fe-P起活化作用,对O-P、Ca-P起固化作用,3种酸的影响效果为草酸>柠檬酸>乙酸。柠檬酸、草酸使白桦天然次生林O-P含量减少,使其转化为其他形态无机磷。整体来说,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处理4种林型土壤后,无机磷向有效性高的Al-P、Fe-P形态转化,从而提高了土壤供磷能力。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对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影响显著(P<0.05),中低浓度有机酸对Al-P、Fe-P、O-P变化影响较大,高浓度有机酸对Ca-P变化影响明显。处理时间对无机磷变化量影响显著(P<0.05),处理时间延长整体使4种林型中Al-P、Fe-P受到的影响加强,O-P、Ca-P受到的影响减弱。各因素对4种林型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与无机磷形态、有机酸的种类、培养时间、酸浓度变化及林型等因素均相关。【结论】有机酸对土壤磷的活化是一个既缓慢又持续的综合动态过程,低分子质量有机酸可以通过影响土壤中无机磷的组分,促进难溶性磷酸盐溶解,从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此次研究表明,草酸、柠檬酸、乙酸对4种温带典型林型土壤无机磷组分有一定影响,可以提高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磷酸酯合成中有机磷和无机磷的La3+滴定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便于监控磷酸酯合成反应过程及其分离和纯化过程等,主要研究了硝酸镧沉淀滴定法测定有机磷酸酯合成中有机磷和无机磷的含量,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在浓度为10-4mol/L时可以准确测定.对有机磷酸酯合成的无机磷和有机磷用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和La3 滴定法作对比分析,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几株黑曲霉菌株的溶磷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固体无机磷培养基和固体有机磷培养基对5株黑曲霉溶磷菌株进行筛选,根据溶磷透明圈与菌落直径大小的比值筛选出两株高效溶磷菌株分别命名为A82和A92。同时对这两株菌株进行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根据培养过程中菌液的pH值、生物量、溶解磷及消化磷含量的变化探讨黑曲霉的溶磷特性。结果表明:A82和A92黑曲霉菌液pH随着溶磷能力的提高而下降;A82黑曲霉在有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d后生物量达到最大;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第4d后溶磷能力达到最大值64mg/L。  相似文献   

13.
用水杨酸法研究FSGⅠ清除.OH的效果,连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FSGⅠ清除O2.-的效果,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小鼠组织及肝线粒体、微粒体中丙二醛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红细胞溶血和肝线粒体膨胀程度.结果表明,FSGⅠ可以清除.OH和O2.-,抑制.OH所致丙二醛的产生,减少红细胞溶血,减轻肝线粒体的膨胀程度.FSGⅠ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VA菌根与植物的矿质营养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低磷条件下,VA菌根能促进植物生长,其机制在于菌丝扩大了根系的养\r 分吸收空间,促进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尤其是对磷的吸收.VA菌根促进吸磷是 由于菌根真菌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无机磷酸盐、有机磷以及与解磷细菌的互作;菌丝 桥的养分传递作用也有一定的贡献.建立并利用几个新的VA菌根研究技术,揭示 了VA菌根促进植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的途径及机理.  相似文献   

15.
钼蓝法测定玉米浆中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浆中磷含量的测定方法,是常规的钼蓝比色法应用于液态有机样品中磷的总含量测定。采用液态样品的固化处理、硝化与灰化相结合的方法,能使有机磷彻底转变为无机磷,是磷含量微量分析的一种常规、简便、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纳米氧化硅的体外细胞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细胞溶血实验、MTT法、形态学和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比较纳米S iOx及微米S iO2对红细胞和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测定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一氧化氮(NO)等氧化应激指标,探讨其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 iOx与微米S iO2在一定粒子浓度范围内致红细胞溶血率及生成MDA的量随浓度增加逐渐升高,呈剂量-反应关系;RAW264.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60,38.12mg/cm2;染毒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呈气球样变;纳米S iOx及微米S iO2在0.036~0.571mg/cm2浓度范围内,可引起培养液中LDH活性显著升高,呈时间-效应关系,相同浓度纳米S iOx致培养液中LDH含量高于微米S iO2;染毒细胞内MDA,H2O2,.OH,O2.-,NO水平显著升高.结果提示相同浓度纳米S iOx的毒性作用较微米S iO2强,氧化应激在细胞毒性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筛选的解盐促生菌株SRPG-396进行溶磷性能测试,并通过盆栽实验确定其在盐渍化条件下对棉花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RPG-396在难溶性无机磷固体培养基可以产生明显的溶磷圈。添加难溶性Ca3(PO4)2的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可达到56.75 mg/L,并且与发酵液p H呈一定的负相关性;而含有Mg3(PO4)2、Fe PO4和Al PO4的发酵液有效磷含量与p H值无相关性。盆栽试验表明,施加SRPG-396菌剂在有盐胁迫的条件下可以明显提高棉苗鲜重、干重和根干重,分别为17.84%、33.66%和13.79%,并且SRPG-396菌剂还可提高棉花植株茎叶和根部全磷含量,分别为20%和11.51%。因此,菌株SRPG-396可以有效地溶解土壤中无机难溶性磷,提高棉苗对磷的吸收来促进棉花生长,有望为开发高效微生物磷肥提供优质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采用磷钼钒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饲料中的总磷、无机磷、有机磷的含量。在酸性条件下,磷酸与钼酸铵[(NH4)2MoO4]和钒酸铵(NH4VO3)混合试剂形成黄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374nm,摩尔吸光系数=e3.43×103 L·mol-1·cm-1,回收率为97.0%~101.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连翘叶中苷类成分Ⅱ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连翘叶中苷类成分Ⅱ(FSGⅡ)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用水杨酸法研究FSGⅡ清除.OH的效果,连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FSGⅡ清除O2.-的效果,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小鼠组织及肝线粒体、微粒体中丙二醛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红细胞溶血和肝线粒体膨胀程度,研究FSGⅡ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FSGⅡ可以清除.OH和O2.-,抑制.OH所致丙二醛的产生,减少红细胞溶血,减轻肝线粒体的膨胀程度。FSGⅡ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血清白蛋白(HAS)是血液循环系统中最丰富的运输蛋白质,它可以与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结合起到贮存和转运的作用[1].核苷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艾滋病药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9-n-丁基-6-[N,N-二(2-羟基乙基)氨基]嘌呤(BP)是一种新型核苷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