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CDMA 1X VPDN的银联无线POS系统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DMA 1X VPDN技术是一种新型通信技术,它利用CDMA 1X的无线接入,为企业客户提供了一种企业VPDN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CDMA 1X VPDN核心技术(包括隧道技术、VPDN的安全性协议等),阐述了该技术的结构与原理,分析了CDMA 1X网络无线侧安全性,最后详细介绍了银联无线POS VPDN的实际应用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2.
CDMA1X给生活带来便捷 在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面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中,CDMA1X可以说是技术最成熟、商用化最快的;从技术上讲,CDMA1X是迄今为止吞吐率最高的无线通信技术标准;从实际应用上讲,从2G向3G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的移动终端可以在2G与3G的网络间无缝漫游;CDMA1X系统可以提供相当于每六秒钟传送100张A4大小页面所含数据的传输能力,采用CDMA1X手机上网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53.6kbps.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面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中,CDMA1X可以说是技术最成熟、商用化最快的;从技术上讲,CDMA1X是迄今为止吞吐率最高的无线通信技术标准.从实际应用上讲,从2G向3G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的移动终端可以在2G与3G的网络间无缝漫游;CDMA1X系统可以提供相当于每六秒钟传送100张A4大小页面所含数据的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前正处于信息化时代,无线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各个企业的物资、营销以及生产等业务系统,立足于GPRS/CDMA/3G/4G等相关无线接入技术,推动了移动作业终端的发展。对此,数量巨大的接入终端、复杂的接入环境以及灵活多变的接入方式等,在企业信息安全可用性、机密性以及完整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企业要想在办公中对移动网络终端进行安全的接入和运用,需对高效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等相关问题予以解决,促进安全接入服务质量的提升,进而让移动办公和管理需求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怎样通过正确的技术确保分散接入对象安全的接入到企业信息网络之中,属于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关注与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移动办公的安全性,本研究重点对企业办公网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的技术节点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VPDN通常有有线和无线两种接入方式,而基于CDMA1X的无线接入给公安、交警等移动用户带来极大方便,本文即为此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6.
徐知广 《科技信息》2007,(22):191-192
基于GPRS/CDMA无线数据传输业务广泛在移动办公、工业控制、远程遥测等多方面应用,网络运营商中国移动GPRS和联通CDMA各有其特点。本文从网络的覆盖、带宽、频谱等方面对当前主流的GPRS和CDMA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即将应用的3G通信技术以及WiMAX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针对海事信息网络组件过程中,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及移动办公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CDMA(码分多址)已经成为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CDMA系统引入的软切换技术和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提出的崭新的接力切换技术,给CDMA系统的通话质量、系统容量等方面带来了新的突破.软切换技术和接力切换技术也成为了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OFDM-CDMA基带信号处理系统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洁  岳瑾  刘玫  郭黎利 《应用科技》2005,32(3):23-24,27
OFDM是一种串行数据的并行传输方案,它具有很高的频谱利用率.同时它在对抗窄带干扰、降低各子信道码速率进而消除ISI都有明显的优势;而CDMA技术拥有强大的多址接入能力.OFDM CDMA具有以上两者的优点,将成为 4G的核心技术.因而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阐述其基带信号处理平台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提出并且仿真一套理论上可行的设计方案及其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3G在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市场的竞争力,摆脱高通CDMA专利制约,需要发展LTE计划,以填补这一空档。为此,3GPP在2004年底发展了LTE计划,基本思想是采用过去为B3G或4G发展的技术来发展LTE,使用3G频段占有宽带无线接入市场。本文分析了TD-LTE技术的特点及关键技术核心,并对发展趋势做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系统基于专用视频压缩芯片和2.5G无线通信技术CDMA1X构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实际测试,传输速度和质量完全达到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