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胜利油田乐安油田56~60℃高温含油采出水,筛选出高效降解石油污染物的高温功能菌,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实现该油田采出水生化处理,处理后污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传统生化污水处理工艺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尝试采用电催化氧化工艺进行生活污水的处理,考察了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所加电解质的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出水力停留时间为30,min、电流密度为120,m A/dm~2、污水与海水(盐水浓度3%,)进水量比为1∶1~3∶1时,处理后污水主要指标能够满足天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2/599—2015)A类标准。  相似文献   

3.
谢家集矿区DDNP生产污水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铁屑-粉煤灰微电解和生化法组合工艺对矿区生产污水进行治理,研究了pH、反应温度、曝气量、驯化菌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处理结果表明,微电解处理DDNP工业废水的最优反应条件是:m(Fe)/m(C)为10 g/5 g、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4 h、曝气量30 L/h、生化处理pH值为4.5、温度为35℃。生化反应时间108 h,对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处理后废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郑先俊  刘增超  刘文辉 《科技信息》2012,(23):7+12-7,12
介绍采用固液分离+A/0工艺处理餐饮垃圾的工艺设计和运行效果。运行效果表明:油脂和固体经分离、分选后实现回收和处置;污水经生化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油田含聚污水室内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胜利油田含聚污水水质分析和可生化性分析的基础上,在对含聚污水进行可生化性调整和生物膜的培养与训化后,运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了含聚污水处理现场模拟试验.监测了污水接种PM-1菌后聚丙烯酰胺的含量变化以及生化处理后污水中的油含量、悬浮物含量、CODCr、BOD5、平均腐蚀率和微生物种群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生化处理后的含聚污水基本达到回注水A级标准.由于污水中聚合物还不能被彻底降解,矿化度仍比较高,还要有相应的后处理.  相似文献   

6.
地方成果     
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废水处理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技术)新型废水处理技术经过对化工污水、炼化污水、焦化污水及生化污水等高难度生产污水的处理研究,处理出水皆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与传统生化处理技术相比,IBAF技术具有处理容积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处理效率高、耐冲击性能强、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等优点,并可使运行成本降低约30%,对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尤其是高难度有机污水的处理与传统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由安  陈文 《科技信息》2010,(17):375-376
通过对隔油-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改进,解决了上游装置污水严重超标排放现象,同时采用改造隔油和生化系统、改建和完善气浮系统,使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为含油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对含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2900m3/d含油废水的达标排放。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8.
根据校园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低、重金属含量少、用水时间相对集中等特点,分别采用SBR法、SBR+厌氧法和用优势菌强化的SBR法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方法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和出水条件相同时,优势菌强化的SBR法可缩短水处理的周期,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钟毅 《海峡科学》2008,(6):81-81,86
采用物化法与MBR生化处理工艺处理机床含乳化液、机油等高污染负荷废水,治理后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尾水进行循环使用,实现含乳化液、含油等废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工业废水难处理,特别是以抗生素工业废水为主的混合工业废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的尾水.有鉴于此,本文用MicroFA四相催化氧化技术对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发现效果好,其FeSO4和H2O2控制投加量分别为6.5mg/L、5.5mg/L,对重铬酸盐指数(CODcr)、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50.48%、94.71%,出水CODcr、TP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甚至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工艺一次性投资较高,但运营管理较简单,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成本0.92元/吨、相对合理.该工艺为难生物降解的抗生素类制药为主的混合工业废水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微电解—微生物法组合工艺处理含铬电镀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单一生物法净化含铬电镀废水存在着效率低、处理成本高的问题,采用一种新的组合工艺—微电解—生物法来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在实验过程中,重金属离子通过微电解法去除90%以上,剩余部分被后续工艺的微生物功能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Cr^6 含量为50mg/L,Cu^2 含量为15mg/L,Ni^2 含量为10mg/L的废水经处理后,重金属离子的净化率达99.9%,且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2.
染料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要评述了用微生物处理染料废水的常用方法、处理效果、降解机理,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再生纸与印染废水综合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风莲  张滨 《河南科学》1999,17(4):423-427
以再生纸造纸废水和印染废水的混合后的水样,采用“混合调节,絮凝反应、斜管沉淀生产接触氧化、二次沉淀、出水的流程处理工艺,并对传统曝气装置的曝气方式等进行了改进,应用效果表明两废水混合后PH呈中性,利用后序废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对硫酸生产中净化工序废水进行处理,根据其含砷量多少,介绍其处理方法、工艺流程及机理,经处理后的污水均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可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电渗析处理含聚合物污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用电渗析对油田含聚合物污水进行脱盐处理 .研究了电压和流量对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电压升高 ,去除率增大 ;流量增大 ,去除率减小 .研究了电压和流量对能耗的影响 :流量对能耗的影响很小 ,电压越高 ,能耗越大 .用降矿化度后的淡水配制的 1 0 0 0 mg/L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比用清水配制的高 1 1 .9m Pa· s,抗剪切性能也优于清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 ,因此完全可以代替清水进行聚合物驱油 .该技术能减少含聚污水外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实现含聚污水的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撬装式污水净化器处理钻井遗留废水前后测定结果的分析,表明:当污水净化器内部填料选择适宜时,对钻井遗留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悬浮物,水中油等的处理效果非常明显。处理后的废水基本上能达到部颁碎屑岩低渗透油田回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7.
针对石油炼制行业生化后的排放废水达标率低这一难题,提出了采用粉煤灰、炉渣处理这类含油废水的工艺技术路线。通过实验室试验,试验表明:采用该法处理经生化后的含油废水,技术简单可靠,经济实惠,处理后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或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化学实验室常见无机废液净化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液,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下水道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水质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首先将无机废液分成3类,一类含酸、碱废液;二类含有害重金属废液;三类含有害的阴离子废液.然后研究了这3类废液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对废液和处理后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用水溶性氨基二硫代甲酸型螯合树脂 ( DTCR)处理含锌废液的研究 ,探讨了 DTCR添加剂、Fe Cl3 加入量、反应时间及体系 p H值等对锌去除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锌废液中 ,当ρ( Zn) =1 0 .6mg· L-1,反应时间为 60 min,ν( Fe Cl3 ) ;ν( DTCR) =1 .7∶ 1 .0的条件下 ,处理后废液中残留锌的质量浓度为 0 .1 3mg·L-1,低于国家环保排放标准 1 .0 mg·L-1,去除率大于 98% .并对 DTCR去除锌离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20.
生物膜技术在中水回用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生物膜过滤的机理研究,利用哈尔滨文昌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再生全流程对污水进行一级、二级以及深度净化,定期从各取样口取待测水样,测定各单元对各项水质指标的去除情况,以观察最后出水是否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从而考察生物膜过滤技术用于中水回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