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骏枣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行遗传转化的合适条件为:愈伤诱导培养基MS+6-BA 0.4 mg/L+2,4-D 1.2 mg/L;浸染之前对愈伤组织进行6d的避光培养可提高愈伤组织在共培养过程中的成活率;愈伤组织在OD600=0.4~0.6的农杆菌菌液中浸染10 min,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情况最好;在28℃黑暗条件下共培养放置16 d对转化最适宜;头孢霉素的抑菌浓度为250 mg/L;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为125 mg/L.经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骏枣基因组中,初步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骏枣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与以骏枣茎叶外植体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相比,以骏枣愈伤组织为外植体共培养时间长,有利于转化.  相似文献   

2.
芹菜愈伤组织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根癌农杆菌C58C1(pBZ611)感染芹菜胚性愈伤组织,在筛选到的氯毒素抗性愈伤组织中检测到胭脂碱合成酶活性,表明外源基因基因已整合到芹菜细胞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转化愈伤组织可在无激素培养基上增殖并分化畸形苗。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大麦花药、幼穗、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比较了它们的出愈率和愈伤组织经部分去壁PEG+电击法转化后的存活率、转化率。结果表明,以“舟麦2号”幼穗傅 组织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Ti质粒对甘薯叶片和愈伤组织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根癌农杆菌菌株T_(37)和B_6S_3感染甘薯叶片和愈伤组织,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发产生了转化愈伤组织。两菌株对愈伤组织的转化率明显高于对叶片的转化率。电泳结果表明,转化组织中均具有LpDH或NpDH活性,证明Ti质粒上的T-DNA已转移到甘薯细胞的基因组中。同时还进行了转化组织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范围内,羧苄西林钠对棉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有促进作用,影响效果呈曲线分布,对珂字201的愈伤诱导表明,羧苄西林钠对棉花下胚轴的适宜浓度为250-1000mg/L,对子叶的适宜浓度为250-750mg/L,对珂字201的愈伤组织增殖来说,羧苄西林钠初期抑制了棉花愈伤组织的生长,后期则促进生长,且随着羧苄西林钠浓度的增加,抑制时间也逐渐延长,在500mg/L的羧变西林钠浓度下添加70mg/L的卡那霉素对棉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有明显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6.
乙酰丁香酮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乙酰丁香酮 (AS)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离体遗传转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菌液中加入AS不利于遗传转化 ;②AS的作用效果与培养基的 pH值有关 .培养基的 pH值为 5 8时 ,加入AS不能提高转化频率 ;而pH值为 5 2时 ,加入AS则能显著提高转化频率 ,特别是AS浓度为 2 5mg·L-1时 ,Kanr 芽获得率提高到 35 7%;③茎段外植体切口两端各滴加 2 μL 2 0 0 μmolL-1的AS ,可使Kanr 芽获得率达 13 3%.  相似文献   

7.
以PSY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人参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从菌液浓度、侵染胞龄、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四方面优化了遗传转化体系。经PCR分析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PSY已整合到人参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8.
水仙胚性愈伤的获得及农杆菌介导GUS基因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前期影响水仙胚性愈伤诱导和分化关联性大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培养基类型、激素及处理方式、不同添加物等对水仙外植体胚性愈伤诱导及分化的影响是基于培养基的多因素协同效应。水仙适宜胚性愈伤诱导培养基是:改良MB+NAA(0.2 mg/L)+6BA(2 mg/L)+ABA (2 mg/L)+AgNO3(5 mg/L);适宜的分化培养基是:改良N6+2,4D(0.5 mg/L)+6BA(2.5 mg/L)+NAA(0.2 mg/L)+ABA(2 mg/L)。实验中观察到水仙体细胞胚的发生,在胚性愈伤诱导和分化体系优化基础上实现农杆菌介导GUS基因转化,稳定表达抗性愈伤GUS染色显示最佳胚性愈伤诱导培养基能促进水仙外植体感受态的形成,有利于外源基因的接受,PCR检测表明实验中获得3株转GUS基因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9.
甘薯离体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离体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茎段外植体在浓度为OD600=0 4的菌液中浸染4min、预培养3d、共培养3d并在共培养基中加入6mg·L-1硝酸银,或25mg·L-1乙酰丁香酮,并将培养基pH值从5 8下调至pH5 0等措施均能显著提高其遗传转化频率,而菌液中加入乙酰丁香酮、在预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等措施均不利于甘薯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1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重庆主栽品种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转化条件(菌液浓度、感染时间、预培养及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选择压和培养基对抗性愈伤出芽的影响,初步建立了马铃薯品种"台湾红"和"Spunta"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效率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gua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探讨了影响转化效率的几个因素.结果发现,当转化时茵液浓度的OD600为1.0、侵染时间为1h、超声波处理30s、共培养期间使用抗氧化剂以及用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等,均可使转化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综合使用这些优化的转化条件,可使小麦的瞬时转化效率提高3倍多.  相似文献   

12.
根癌农杆菌转化甘薯高频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用根癌农杆菌LBA4 4 0 4转化甘薯 8个品系 (该农杆菌携带有含人乳铁蛋白基因 (hLFc)的表达质粒 pCSL2 34) ,研究了转化甘薯的频率 .结果转化有效叶片 2 4 9片 ,共获得 6 5个抗性愈伤组织 ,平均转化频率为 2 6 .10 %,有 14.4 6 %的叶片发生了转化 .不同品种的转化频率有很大的差异 ,从 0~ 6 9.35 %,表明转化频率受基因型的影响很大 ,94 0 3 4是一个重要的高转化频率甘薯品系 .该研究中采用的完整叶片转化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改良叶盘转化法 .  相似文献   

13.
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水稻频率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癌农杆菌与来自水稻成熟种子的愈伤组织共培养,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并获得了转基因植株.通过比较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各种因素,表明在转化过程中酚类化合物和单糖的加入使农杆菌的转化频率提高了0.9%~17.4%.在共培养时农杆菌的稀释方式也是影响农杆菌转化频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唐菖蒲‘Advanced Red’胚性愈伤组织受体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采用根癌农杆菌(GV3101)介导法,研究了侵染液浓度、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S)浓度、负压和筛选方式等因子对唐菖蒲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遗传转化过程中,不经预培养,负压处理下,农杆菌菌液OD600为0.6~0.8,侵染时间15~20min,添加100μmol/L AS,共培养3d,可获得较高的遗传转化效率。经过3~4个月选择培养,部分抗性植株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目的基因gus已整合到唐菖蒲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桑树遗传转化技术中抗生素的浓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查了抗生素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桑品种“新一之濑”遗传转化不同培养阶段外植体生长、分化或生根的影响及其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 ,并确定 :在叶盘 (或茎尖 )转化筛选培养阶段 ,Kan (卡那霉素 )和 Cab (羧苄青霉素 )适宜浓度分别为 3 0~ 40 mg/ L和 2 0 0~40 0 mg/ L (或 6 0~ 80 mg/ L和 2 0 0~ 6 0 0 mg/ L ) ,在抗性芽继代 (或生根 )培养阶段 ,Kan和Cab分别为 40~ 5 0 mg/ L和 1 0 0~ 2 0 0 mg/ L (或 5~ 1 0 mg/ L和 5 0~ 1 0 0 mg/ L) .Cef(头孢霉素 )对桑树各种外植体的影响效果与 Cab相似 ,但两者的抑菌效果因农杆菌菌株、外植体类型以及培养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用含 Kan、Rif(利福平 )和 Str(链霉素 )的 LB培养基浸渍叶盘则出现分化率下降、褐化死亡较严重的现象 .  相似文献   

16.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以及后续的大规模基因工程都必将依托于高效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因此植物遗传转化体系越来越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遗传改良的重要技术基础.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本文介绍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AgNO3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薯优良栽培品种“南薯88”为试材,研究了AgNO3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培养的培养基附加AgNO3不利于进行转化,而在共培养培养基中附加AgNO3则对转化有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AgNO3的浓度为6mg/L时,卡那霉素抗性芽的获得率达最大值,为27.5%。文中还对AgNO3在甘薯遗传转化中的作用方式及在建立较简便、高效的甘薯遗传转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粳稻、空育131、垦鉴稻7号成熟胚、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受体材料.经两次抗性筛选后,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分化培养后获得转基因小苗.成熟胚和幼胚的转化效果比较,幼胚优于成熟胚.将转化植株进行PCR鉴定,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植株中.  相似文献   

19.
将生长20d的红豆草(onobrychisviciaefolia)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成0.5~1cm片段,倒插在含2,4-D的固体MS培养基上预培养两天;然后转至无激素培养基上,用发根农杆菌A4,(AgrobacteriumrhizogenesA4)菌悬液感染切面,10d后长出许多发状根。这些发状根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生长旺盛,且产生许多次生侧根,将次生根切段后,在含2,4-D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初生根、次生根、愈伤组织,以及再生植株叶片均含有农杆碱和甘露碱,而未转化的对照愈伤组织则没有。另外对Cu2+促进发状报生长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几个云南水稻品种的长期胚性愈伤组织培养系。发现在所选用水稻品种中,H42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绿苗分化频率为最高,分别达到77%和89%。为基因转化准备了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