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徐小梅  高磊 《科技信息》2012,(10):76-77
安徽省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特别是山岳型旅游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山岳型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开发。文章分析了安徽省山岳型旅游资源的特色、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徽省山岳型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被看成是第三产业的龙头,而山岳型专项旅游与户外旅游则被认为是大众消费的新热点。构建山岳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以旅游业和户外休闲产业的发展为导向,促进南岳衡山专项旅游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筛选建立了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脆弱性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了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度计算公式,并根据脆弱度值将山岳型旅游区划分成五个不同的脆弱级别.利用建立的评价方法对长白山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进行了案例研究,得出长白山旅游风景区为高度脆弱级旅游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旅游灾害概念探讨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以五岳之首的泰山为例,对山岳型旅游灾害的基本类型、典型特征及防范对策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山岳型旅游灾害有其独有特点,以泰山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泰山旅游灾害的防治对策,以期能对山岳型旅游灾害防治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构建山岳旅游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结构模型,并运用AHP方法等对天堂寨旅游区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推进山岳旅游区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实现旅游产业合理布局。方法实地调研、实证分析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结果山岳旅游区旅游产业集群处于集聚阶段。结论山岳旅游区应大力引导和发展城镇型集聚区;适度发展和扶持社区体验型集聚区;谨慎发展度假疗养型集聚区。  相似文献   

7.
黄山地质旅游景观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山是世界著名风景名山,地质旅游景观类型多样,其形成以地质构造为基础.第四纪冰期时黄山为季风型冰缘环境,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在流水、风力、生物等外营力作用下,形成了山峰林立,怪石嶙峋,千变万化的地貌旅游资源,以花岗岩山岳旅游地貌景观为特色.地质旅游景观的形成具有明显的边际效应和景观增值效应,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边缘型山岳旅游地是山岳旅游地中特殊却广泛存在的一种类型.随着大众旅游消费结构的改变、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核心旅游地环境容量的超载,边缘型山岳旅游地的开发与研究价值日益凸显.以安徽齐云山为例,从区位空间、自身资源、发展模式、政策惠及和经营管理等角度剖析了边缘型山岳旅游地的形成机理,提出了突出产品差异、联动借力发展、多元立体营销、稳定经营管理和重视社区参与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阳  郭威  查方勇  寇猛 《河南科学》2019,37(3):484-489
以陕西少华山地质公园太古宙片麻岩地质遗迹和花岗岩山岳地貌景观为评价对象,在对公园区域地质背景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公园的地质旅游资源类型.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少华山地质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详细的评价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少华山地质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等级为优,反映了公园突出的地质旅游资源禀赋,具备很好的开发前景.单项评价中科普价值评价最高,凸显了公园完善的科普展览与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参考我国山岳型旅游地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了包含3个评价项目共18个评价因子的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姥山风景名胜区在5个评价等级中明显趋向好和很好两级,旅游资源质量总体达到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11.
明月山以丰富的山岳旅游资源与温泉旅游资源的结合成为江南最后一块旅游开发处女地,经多年开发,其产品开发周期和发展机遇都处在关键时期。如何破解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发展难题,本文提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鲁小波  陈晓颖  郭迪  丁玉娟 《河南科学》2014,(12):2635-2640
通过引力模型分别对锦州市海外、国内及省内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立足开发国内旅游、深入拓展省内、积极发展海外"的旅游市场开发思路.为了深入推动锦州市旅游市场的开发,打造滨海旅游、山岳自然风光游、宗教游、红色、辽文化和化石旅游6项精品旅游和相应的营销措施,并且进一步提出以锦州市精品旅游景区为依托,培育10条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地质、地理等多源数据,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调查和评价了三亚市23处地质旅游单体.结果表明,三亚发育有山岳、滩地、海岛、峡谷、岩石洞与岩穴、地热与温泉、观光休憩湖区、悬瀑和跌水、观光休憩河段等9种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大部分属于4、5级优良级旅游资源.其中,评价等级较高且尚未开发的六罗峡谷和落笔洞的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可组合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景区.为打造三亚地质旅游品牌、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论华山地区温泉旅游开发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方式的改变,休闲度假成为旅游新方向.作为休闲度假产品的典型--温泉旅游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温泉项目投资正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延伸.然而,这种大规模的开发在中西部尤其是山岳地区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假如不对这些因素进行科学分析,而进行盲目开发,势必导致当地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以陕西华山地区为例,对温泉旅游开发的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求我国中西部尤其是山岳地区温泉旅游能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地和山岳旅游地是两种重要的旅游地,其旅游客流特征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本文以南京市和黄山为例,从年龄、性别、职业、旅游动机以及季节性变化等方面对城市旅游地和山岳旅游地旅游客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规律,为旅游决策部门制定正确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4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为案例地,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mart PLS 2.0工具,实证检验了宗教山岳型景区游客敬畏情绪的启发及其对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游客自然环境和宗教氛围的认知评价显著正向影响游客敬畏情绪的启发;游客敬畏情绪的启发显著正向影响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道德判断在敬畏情绪...  相似文献   

17.
游客满意度是旅游景区质量重要的测度指标,也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基础,科学测度游客满意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游客满意水平,对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从游客体验视角,构建山岳型景区游客满意度测量维度模型,采用Fuzzy-IPA分析方法对黄山游客满意度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①山岳型风景区游客满意测量模型包括景区交通、景观价值、景区环境、景区餐饮、景区住宿和购物娱乐等6个测量维度.②游客对黄山风景区的总体满意度评价为2.972,其中,游客对景观价值、景观环境和景区交通的满意度评价相对较高,对景区餐饮、景区住宿和购物娱乐的评价较低.③采用Fuzzy-IPA分析法分析黄山游客满意度测量指标,结果显示景观价值维度是黄山风景区游客重要性-满意度都较高的"优势区"、餐饮和住宿和购物娱乐等维度是黄山风景区重要性高-满意度低的"关注区".  相似文献   

18.
黄山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以花岗岩山岳地貌旅游资源为特色,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第一是地质构造基础;第二是第四纪冰期时冰缘环境下的外营力作用;第三是地域交界带上的边际效应和景观增值效应.  相似文献   

19.
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各山岳知名度、等级、功能不同,其客源市场结构演化也不同.文章以黄山、九华山为例,通过对1994-2001年间黄山和九华山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的分析,指出两山主要客源市场均较稳定,但两山由于旅游资源强度效应的差异导致客源集中度和近、中、远程客源市场演化特征差异明显.由此推导出山岳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0.
生态型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石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生态型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和原则,以生态旅游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人地关系为主线,通过分析生态型旅游开发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深入研究旅游环境系统与旅游开发活动的相互作用机理,从理论上概括了生态型旅游开发中环境保护的种种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中外学者关于旅游景点环境发展演变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以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三个方面为核心的生态旅游环境变化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石林风景区为例开展实证评价分析,并提出基于旅游环境质量的全面管理与保护目标的发展协调解决方案,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