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产诸葛菜属(OrychophragmusBunge)有1种3变种,即诸葛菜(O.violaceus(L.)O.E.Schulz)、缺刻叶诸葛菜(O.violaceusvar.intermedius(Pamp)O.E.Schulz)、湖北诸葛菜(O...  相似文献   

2.
对8株新分离的光合细菌从形态,生理及遗传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株菌可以分为5个不同的DNA同源群,其中菌株13,18,37,45可以划分为一个同源群,它们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模式菌株ATCC17001的DNA同源性在70%以上,菌株8,40,52,55分别形成另外四个同源群,菌株8与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rubrum  相似文献   

3.
芍药属牡丹组植物心皮的形态和解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皮是植物是繁殖器官,性状相对稳定,是划分类群和阐明演化关系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牡丹组9个分类群心皮的形态解剖比较研究,发现四川牡丹柱头卷曲度大,形呈圆环状,柱头脉纹较清晰,子房壁内维管组织外侧的机械组织明显发达,花盘革质,与革质花盘亚组的分类群相近;而心皮基本无被毛,受粉面分布广及花柱的分化不明显等又相似于肉质花盘亚组,其地理分布位于2个亚组分布区的过渡地带,基于此,提出了牡丹组亚组划分的新观点。研究结果还表明,把紫牡丹、黄牡丹和狭叶牡丹等3个分类群合为一个种的观点更为合理.进一步论证了牡丹组植物的原始性,并指出紫牡丹和黄牡丹是牡丹组植物中更为原始的分类群。另外,讨论了有关性状的演化趋势,分析了导致牡丹组植物濒危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对鸢尾蒜(Ixioliriontataricum)和新种准噶尔鸢尾蒜(I.songaricum)二种植物的根、鳞茎、地下茎、地上茎、基生叶及果实等器官的POD及Es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二种植物的POD及Est同工酶的酶带数目、Rf值和酶带相对活性均有很明显的差异;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同工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同时,本实验从同工酶方面为鸢尼蒜属新分类群的确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荚属(ViburnumLinn)51种、3变种植物花粉体积的分析表明:①较原始的组或种具较大的花粉,较特化的组或种具较小的花粉;②花粉大小在Sect.Megalotinus中具分亚组的意义;③Sect.Pseudotinus中的V,nervosum具大型花粉,而其他种基本具小型花粉,因此建议将它们分为两个亚组。对该属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表明:①V。erubescensVarprattii与其原变种问有极大的差异,建议将其复为种级;②V,sargenti与V,opulus在外壁纹饰上有差异,故仍将其作为种级对待.  相似文献   

6.
记述在湖北,河南采到的螽斯二新种:尖叶素木螽Shirakisotimaacuminatasp.nov.,短裂素木螽Shirakisotimabreuifissasp.nor.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及山东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要红树科植物的分子系统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和分析了红树科(Rhizophoraceae)5属6种植物的rDNAITS区序列,所构建的ITS区分子系统树图表明:红树科植物可形成1个单系的类群.但在部分属种ITS序列分析的结果与红树科传统的分类系统有所不同,陆生红树科植物竹节树属(Caralia)的竹节树(Cbrachiata)和旁杞木(Cpectinifolia)之间的分子差异很大,呈复系演化的特征.旁杞木与红树林主要植物秋茄属(Kandelia)的秋茄(Kcandel)和红树属(Rhizophora)的红海榄(Rstylosa)的关系较近,竹节树则与另一红树林的主要种类角果木属(Ceriops)的角果木(Ctagal)呈姐妹群关系.  相似文献   

8.
记述在湖北、河南采到的螽斯二新种:尖叶素木螽Shirakisotimaacumi.natasp·nov·,短裂素木螽Shirakisotimabrevifissasp.nor.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及山东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9.
对荚Mi属51种、3变种植物花粉的分析表明:①较原始的组或种具较大的花粉,较特化的组或种具较小的花粉;②花粉大小在Sect.Megalotinus中具分亚组的意义;③Sect.Pseudotinus中的V.nervosum具大型花粉,而春他种基本具小型花粉,因此建议将它们分为两个亚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溲疏属叶表附属物的显微形态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镜下对国产绣球花科溲疏属(DeutziaThunb.)37种15变种叶表附属物进行了观察、测量,对个别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溲疏属叶表面除个别种无毛外几乎均被星状毛(Stelatehairs).根据星状毛在叶表的情况可分为3种:贴伏星状毛、具中央辐射线的星状毛及具柄的星状毛.具柄的星状毛仅在极少数种内出现.综合叶表星状毛的光镜观察结果,讨论了叶表附属物在该属中的系统演化趋势及在某些系、种间关系上的分类意义.对一些疑难分类群,如灌丛溲疏(D.rehderianaSchneid.)的界定以及对在伞花亚组(Subsect.CymosaeRend.)中建立多辐系(Ser.MultiradiataeP.He)和寡辐系(Ser.PauciradiataeP.He)提供了叶表毛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元素的阶除一些素数外连续的有限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群G称为OC_np-群,如果元素阶的集合πe(G)={1,2,…,n,p1,p2,…,ps}.其中n+1<p1<p2<…<ps.pi是素数(i=1,2,…,s).n为自然数.证明了OCnp-群的完全分类定理定理设G是OCnp-群,s≥1,则1≤n≤5或n=8,且s≤2.进一步:Ⅰ.如果1≤n≤2,则G是质元群且可解.Ⅱ.如果:n=3,4,5,8,则G是单群且n=3时,n=4时,n=5时,n=8时,  相似文献   

12.
石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石蒜属植物为东亚特有属,是一类兼具药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的经济植物.本文对石蒜属植物的研究现状,包括染色体核型、形态分类、孢粉及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并对石蒜属植物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石蒜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记述采自陕西秦岭及湖北神农架地区雏蝗属二新种,即宽中域雏蝗Chorthippus amplimedius sp.nov。及神农架雏蝗Chorthippus shennongjia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4.
数值分类在藓类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数值分类学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个实现藓类植物数值分类的算法,通过该算法对33种藓类植物孢子和孢蒴的主要性状进行了计算机数量化分析,根据距离系数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并与形态和细胞分类作了比较,从数值分类角度可以说明大帽藓属(Encalypta)、真藓属(Bryum)和金发藓属(Polytrichum)是属级的自然分类群,小金发藓属(Pogonatum)与金发藓属(Polytrichum)是科一级的自然分类群,有2个物种与所在属的其它物种距离系数相差相关稍大,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河南植物志》中未记录的堇菜属植物4种1变种:细齿堇菜(Viola microdonta Chang)、长萼堇菜(V.inconspicua BL.)、白花堇菜(V.lactifora Nakai)、犁头叶堇菜(V。magnifica C.J Wang et X.D.Wang)各短毛七星莲(V.diffusa ging var.brevibarbata C.J.Wang),订正了一些分类群的学  相似文献   

16.
J.G.Thompson在1987年提出了如下公开问题:Thompson猜想设G_1,G_2是同阶型有限群,且G_1可解,则G_2可解.Thompson猜想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本文初步研究了这个问题,得到如下:定理5设G_1是σ-sylow塔群,且G_1与G_2同阶型,则G_2是σ-Sylow塔群.推论6设G_1是超可解群,且G_1与G_2同阶型.则G_2是Sylow塔群,因而G_2是可解群.定理7设G_1是幂零群,且G_1与G_2同阶型,则G_2是幂零群.  相似文献   

17.
泽泻科植物果料和果皮的微形态特征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泽泻科所有属植物果皮的微形态进行了观察,表明Oamasonium,Baldellia属具有蜡质附属物,仅Damasonium属果皮上有气孔器分布等特征可作为属间分类的重要依据。鉴于属内果皮微形态特征相似性程度较高,依据果实的形态及类型,表皮细胞的形状等特征作出了泽泻科11属的分类检索表。初步探讨了果皮的微形态特征在泽泻科中的分类学意义,认为这一性状对该科属级水平的划分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近年来一些新的形态特征和分子系统学的新证据,对木兰科植物分类系统中一些分歧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甘肃贝母属植物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作者在甘肃的野外调查,以及查阅各有关标本室的标本和文献资料,对甘肃贝母属植物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归并了6新种和4新变种1个新栽培变种,确认甘肃贝母属有6种1变种(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渐贝母F.thunbergii;榆中贝母F.yuzhongensis;甘肃贝母F.przewalskii;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太白贝母F.taipaiensis;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复典型群Cartan对合的等价分类,由此得到了与Langlands分类的几何参数化密切相关的复典型群的所有E-群、扩展群及强实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