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火烧油层湿式燃烧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干式模型管燃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湿式燃烧的实验室研究,与干式燃烧对比后发现,即使在较低的水/空气比率条件下,湿式燃烧的燃烧前缘速度大于干式燃烧;随着水/空气比率的增加,燃烧前缘速度也增加,对湿式燃烧的注水时机进行了优选,得出最佳注水时间,试验研究还发现,湿式向前燃烧较干式燃烧可以更有效地回收留在已燃区的热量,提高燃烧反应生成热量的利用率,显著地降低了燃料消耗与空气需要量,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在干式模型管燃烧试验的基础上 ,进行湿式燃烧的实验室研究 .与干式燃烧对比后发现 ,即使在较低的水 /空气比率条件下 ,湿式燃烧的燃烧前缘速度大于干式燃烧 ;随着水 /空气比率的增加 ,燃烧前缘速度也增加 .对湿式燃烧的注水时机进行了优选 ,得出最佳注水时间 .试验研究还发现 ,湿式向前燃烧较干式燃烧可以更有效地回收留在已燃区的热量 ,提高燃烧反应生成热量的利用率 ,显著地降低了燃料消耗与空气需要量 ,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室内燃烧管干式燃烧实验进行了拟合,研究了燃烧管内干式燃烧的动态查化特征,并且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以辽河油田欢127块为例,初步设计了该块25—33井组的注气速度。结果表明,网格尺寸的选取应与燃烧带尺寸相当;增加燃烧反应的频率因子、降低活化能、增大注气速度,会加快燃烧反应,增加产液量;油藏初始温度对火烧油层驱油效果影响较大,而油藏初始压力则影响较小。初步设计25—33井组的注气速度为70000m^3/d。  相似文献   

4.
火烧油层是一种重要的热力采油技术,又称"火驱",其工艺的复杂性要求更多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在火烧油层技术最常见的工艺参数中,注气压力是最具解决价值的参数难题之一。为考察注气压力对火驱燃烧过程的影响,在火驱效果最大化的前提下节省压力成本,利用燃烧管试验研究了不同注气压力对室内模拟燃烧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压力的提高有助于火驱前缘的推进,但过高的压力带来燃烧不稳定弊端,实验室火驱研究优化压力为0.8 MPa。  相似文献   

5.
火烧油层的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一维燃烧管室内模拟实验装置平台上分别对火烧油层热力采油过程的干式向前和湿式向前燃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在这两种工艺条件下油样的燃烧特性参数(燃料消耗量、视氢碳原于比和空气需要量等)、燃烧前线推进速度和原油采收率等,计算了空气源油比、氧气利用率等指标。将两种工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注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WAR)对火烧油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注水时机与WAR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湿式向前燃烧法能够有效地回收留在已燃区的热量,提高燃烧反应生成热量的利用率。湿式燃烧工艺能显著地降低燃料消耗量与空气需要量,加快了燃烧前线推进速度,提高了采收率。湿式燃烧的水与空气的比例不应小于0.003m^3/m^3。湿式燃烧的注水时机选择在稳定燃烧建立后、燃烧前线推进到燃烧管长的25%左右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多孔介质催化燃烧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utschman甲烷/空气/铂氧化表面反应机理,气相反应采用GRI3.0机理,基于体积平均的双温度模型,对Pt催化的甲烷/空气在多孔介质燃烧器内的预混燃烧进行一维数值模拟,并与惰性多孔介质内预混燃烧结果进行比较.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有催化时,多孔介质内火焰面前移,且随着进口质量流率增大,火焰面前移更明显.催化使得多孔介质内温度分布更均匀,反应区内的最高温度亦低于惰性多孔介质过滤燃烧的最高值.催化剂的引入还可缩小燃烧器尺寸,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7.
多孔介质内预混合超绝热燃烧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探讨了多孔介质内燃气和空气预混合超绝热燃烧降低NO、CO排放的机理.对多孔介质内预混合气体单向流动和往复流动两种情况下燃烧排放的NO、CO体积分数进行了测试,并系统地研究了预混合气体的当量比、流速、往复半周期对往复流动燃烧(RSCP)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单向流动,往复流动有更好的燃烧排放效果.往复流动燃烧半周期内CO排放量体积分数明显受当量比、流速、往复半周期的影响;而平均NO排放体积分数可达很低水平,通常保持在10×10-6以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室内燃烧管干式燃烧实验进行了拟合,研究了燃烧管内干式燃烧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且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以辽河油田欢127块为例,初步设计了该块25-33井组的注气速度。结果表明,网格尺寸的选取应与燃烧带尺寸相当;增加燃烧反应的频率因子、降低活化能、增大注气速度,会加快燃烧反应,增加产液量;油藏初始温度对火烧油层驱油效果影响较大,而油藏初始压力则影响较小。初步设计25-33井组的注气速度为70 000 m3/d。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了3种多组分重油单液滴在高温环境下的着火、微爆和燃尽特性。通过管式炉实验,记录了单液滴重油在着火和燃烧过程中的特征时间和特征直径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重油的着火延迟时间和燃尽时间与组分、温度、初始直径密切相关。由于重油液滴的组分复杂且沸点不同,因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膨胀对其燃烧特性有重要影响。热重质谱(thermogravimetric-mass spectrometry, TG-MS)分析的结果可以较好地解释膨胀的频率和幅度。实验结果表明:3种样品的膨胀次数与TG-MS结果中热解峰的数量一致,膨胀幅度与热解峰的高度呈正相关;多组分重油燃烧过程发生了明显的微爆现象。该文定义了液滴燃烧过程中的微爆强度,并发现其与重质组分占比、液滴初始直径和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火烧油层燃烧前缘监测问题,对室内一维燃烧管试验所采集的压力数据,运用Daubechies一阶小波提取其高频分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压力波动的小波低频分量表征了燃烧管内压力水平的整体变化,而高频分量则与流体流动和燃烧稳定性变化一致;燃烧稳定时,压力波动的小波高频分量幅值基本恒定,而燃烧不稳定时,小波高频分量幅值波动较大;利用压力信号的高频分量能够监测火烧油层燃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油页岩粉尘着火爆炸危险性,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传热学以及Thomas热自燃理论,建立了稳态条件下粉尘层着火的不对称理论模型.利用热板测试装置测试了我国4大产地油页岩粉尘层的最低着火温度,结果介于503~613 K,最低着火温度随粉尘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产地油页岩粉尘着火温度高低依次为:抚顺桦甸龙口茂名,与油页岩挥发分含量成反相关.利用测试结果确定了油页岩粉尘层燃烧动力学参数值,代入不对称着火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相应厚度粉尘层的临界着火温度,和实验结果对比,误差在10%以内,为预测生产过程油页岩着火危险性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2.
龙口油页岩半焦燃烧破碎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流化燃烧中颗粒粒径分布进行研究,把固定床加热或燃烧处理后的半焦在小型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常温流化实验,对破碎特性进行研究,并且与常温流化处理和850℃流化燃烧实验进行对比,研究引发一次破碎和二次破碎的热应力、挥发分析出的膨胀压力和碰撞之间的关系,以及粒径和外形对这些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应力和挥发分析出产生的膨胀压力导致一次破碎并改变颗粒内部结构,随着粒径增大一次破碎加剧,这种趋势受外形变化影响。燃烧增加热应力和膨胀压力加剧一次破碎。碰撞本身能造成的破碎很少,二次破碎主要由于热应力和膨胀压力降低了颗粒强度,流化时更易破碎。  相似文献   

13.
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源及运移路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研究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系统收集了三肇凹陷原油地球化学测试数据,根据生物化学标志物特征探讨了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在埋藏史恢复、生排烃史恢复、储层物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盆地模拟软件,应用流体势原理,模拟油气从三肇凹陷到朝阳沟阶地的运移路径。结果表明,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于三肇凹陷,通过断层垂向连通作用和砂体侧向输导作用,由南向北运移。朝阳沟阶地北段先行聚集油气,并向南段调整,形成现今油气聚集局面,朝阳沟油田油气富集区是有效运移油气量和圈闭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该文提出了研究包覆火药包覆层外层燃烧规律的方法,利用中止燃烧实验获得了火药包覆层外层燃烧时的p-t曲线及曲线,分析这些曲线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温度和包覆层厚度对p-t曲线及曲线变化规律的影响,并得到了包覆层外层燃烧的燃速—压力关系式,这对建立包覆火药装药的经典内弹道模型、促进包覆火药装药技术的推广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致密油储层,应用恒速压汞和微、纳米CT扫描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6致密油储层孔隙以微米级孔隙为主,纳米级孔隙分布频率较低,主流喉道半径为1.07 μm,平均喉道半径为0.84 μm;平均孔隙半径为140.12 μm,平均孔喉比为281.03,微纳米孔喉特征明显。喉道半径、孔喉比与孔渗关系表明,孔喉特征是影响和制约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孔喉特征参数对渗透率的影响和制约要明显高于其对孔隙度的影响。致密油储层微纳米CT实验表明,致密油储层发育孔喉网络复杂的纳米微米级孔喉系统,且具连通性;微纳米孔隙结构三维重构显示,纳米孔隙一般呈椭圆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微米级孔隙呈现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石油赋存在较大孔隙的团块状、球形斑点状孔隙结构和微裂缝中。  相似文献   

16.
 点火和稳定燃烧是燃烧学研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等离子体不仅能加热气流,而且非平衡等离子体还会产生大量化学活性物质如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和自由基,可以实现大范围点火、减小点火延迟、改善火焰稳定性、拓宽可燃极限等。近年来,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成为国际上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中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俄罗斯在等离子体点火和辅助燃烧方面研究一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引领了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的发展方向。对中国科研工作者来说学习借鉴俄罗斯在该领域的研究无疑大有裨益。文中介绍了俄罗斯在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出版的刊物,以便于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与俄罗斯同行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含油污泥的燃烧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胜利油田含油污泥的自身性质,以含油污泥的热重试验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含油污泥燃烧与热解的热重曲线,采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法确定了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利用Coats-Redfern积分法求解含油污泥的指前因子和表观活化能,并进一步分析升温速率对含油污泥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增加,燃烧速率、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不断提高,含油污泥的指前因子和表观活化能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8.
激波后沉积粉尘的燃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波掠过可燃沉积粉尘后将使粉尘颗粒上扬、点火与燃烧。该文给出了描述该现象的理论模型,并对此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激波马赫数越大,气相中氧气含量越高,颗粒初始直径越小,则颗粒的点火延迟时间越小,颗粒温度及化学反应速率上升越快,颗粒的燃烧时间愈短。  相似文献   

19.
二甲醚/甲醇均质压燃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开究二甲醚/甲醇均质压燃的燃烧特性,在单缸发动机上进行了二甲影甲醇均质压燃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二甲醚浓度增加,主燃烧时刻提前,燃烧持续期缩短,放热率峰值升高;随甲醇浓度增加,低温反应变得不明显,主燃烧时刻推迟,燃烧持续期延长,因此通过调节2种燃料浓度可以有效控制均质压燃燃烧过程.在均质压燃正常燃烧范围内,燃烧效率和指示热效率随二甲醚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甲醇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通过采用较浓的二甲醚可以获得比较高的指示热效率值,试验中在较高负荷采用高浓度二甲醚时,指示热效率达到48%.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根据直接法原理开发的内燃机差压式机油耗测量系统的工作过程、结构组成和基于Windows95的微机数据采集系统 .对该系统进行的实机试验结果表明 ,比之传统的放油秤重法 ,差压法具有精度较高、操作方便和测量省时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