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则鸣 《世界科学》2013,(11):F0003-F0003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自1997年被称为“人造太阳”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启动以来,首次实现“产能超出消耗”的核聚变反应,即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所需的燃料,这让科学家距离实现自持裂变的梦想更近一步。自持裂变可以产生无限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2.
能源危机促使人类大胆地寻找替代能源。美国科学家希望利用模拟太阳中心核聚变发能原理,打造出微型“人造太阳”,为将来探索新能源带来希望。美国“人造太阳”于2009年春季首次点火。参与此次科研工作的主要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正>继2022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核聚变实验里程碑之后,美国能源部正在建立新的科研中心,以便激励私营部门在激光驱动氢燃料压缩上取得进展。2023年5月,美国能源部聚变能科学项目宣布公开征集专注于惯性聚变能(IFE)的提案。几十年来,美国能源部一直支持通过压缩小型氢燃料标靶来诱发核聚变的研究,不过那是通过核武器研究项目来实现的。去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激光核聚变点火实验取得成功之后,人们对资助能源生成技术研发的兴趣增加不少。  相似文献   

4.
就模拟核试验技术总体而言.美国仍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诺瓦”激光器和世界上功率最大的X射线模拟器.而且早在1998年.美国能源部就开始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启动“国家点火装置工程”。这项军民两用的高能激光核聚变研究工程已于2003年投入运行,总投资为22亿美元。其中的20台激光发生器是研究工作的大型关键设备。  相似文献   

5.
能源危机促使人类大胆地寻找替代能源.美国科学家希望利用模拟太阳中心核聚变发能原理,打造出微型"人造太阳",为将来探索新能源带来希望.美国"人造太阳"于2009年春季首次点火.参与此次科研工作的主要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水的第四态     
《世界科学》2006,(10):47-47
人们一直以为,水以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三种状态存在地球上,并且不能导电。然而,根据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在满足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后,将可能得到超离子状态的水,称之为“金属水”。金属水的特点是一个水分子中的2个氢原子是处于自由活动状态的,而氧原子则像被冰冻休眠处于固定状态,这种状态的水会和我们日常所见的金属一样具有导电功能。  相似文献   

7.
冯诗齐 《世界科学》2012,(12):46-47
点燃燃料腔室中的氢原子转化为氦,从而生成一颗物理学家比拟中的微型恒星。面对人们质疑"国家点火装置"至今未果的现状,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主任彭罗斯·奥尔布赖特强调:人们应该相信我们最终能达到目标,关键是何时实现的问题。而我们探索的物理世界这一部分过去从没有人做过。50多年来,物理学家们一直渴望实现可控聚变,因为这一难以实现的目标可为我们提供无限和廉价的能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科学家建造了一台巨型激光器——国家点火装置(NIF)——其设备规模堪比足球场大小,而激光所要轰击的靶标却是一个比胡椒子还小的燃料腔室。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两件事标志着美国“科学盟主”地位终将不保。一是航天飞机功成身退,后继乏策;另一是费米(Fermi)国家实验室的太电子伏(1太电子伏=10^12电子伏)加速器Tevatron申请延期三年关闭,被能源部断然拒绝。此事由来已久,并非自今日始。  相似文献   

9.
陆卫 《世界科学》1995,(3):25-25,34
从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看红外物理的发展陆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上海中山北一路420号,它的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它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开放实验室,成立...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近日,美国劳伦斯一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Science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宣布他们的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工作获得重大突破,实验中发现了激光点燃核燃料的迹象,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比燃料(用于引发核聚变反应)吸收的能量多,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约是以前记录的10倍。核聚变是1930年代发现的核反应现象。两个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发生反应,在合成一个质量更大的新原子  相似文献   

11.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将用激光点燃一个人造太阳,它就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俗称“美国人造太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不仅造成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忧。从长远来看,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2.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www.na.ture.com.22日报道,位于地下1400米的意大利格兰萨索(GranSasso)国家实验室的欧佩拉装置(Opera),接收了来自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中微子束。两地相距约730公里.研究者发现,  相似文献   

13.
100年前,在哈佛大学的一个实验室里,一名年轻的学生正忙于观察一对对近亲交配的老鼠。当时,这个在校园里广为人知的“鼠人”的克拉伦斯·C·利图尔(Clarence Cook Little),正试图培育出第一例近交系实验室动物——一个拥有稳定且相同基因的老鼠品系。尽管他的教授认为这不可能,然而“鼠人”却成功了。今天,我们都得益于那些近交系老鼠繁衍的后代,正是它们帮助研究人员对众多的人类疾病找到了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万元熙 《科学通报》2007,52(4):387-387
近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的“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是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它是专家们经过数年评审和论证,在上百个重大建议项目中挑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晓喻 《科学之友》2005,(8):28-28
据《指纹技术研究动态》杂志报道,美国咯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分析化学家Christopher Wor ley博士的研究小组找到一种非破坏性方式,从而能轻易地发现原本不易为现场搜证人员发现的潜伏指纹(Latent Fingerprint)。  相似文献   

16.
邓雪梅 《世界科学》2007,(5):7-7,25
重启冷核聚变话题 在沉默了18年以后,美国化学会(ACS)对冷核聚变的兴趣似乎再一次升温。今年3月下旬,由ACS在芝加哥举办的一个有关“冷核聚变”的研讨会上,部分与会的科学家声称,这一迹象显示了科学家把关注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这一领域;而部分视冷核聚变难以实现的人,仅以一种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泄密风波     
在洛斯阿拉莫斯图家实验室爆出了所谓的窃密事件后,报纸上的大肆渲染,政客们的强烈指责以及要求加强管理的呼声看来是不可避免的结果。若干份报告称此事件为罗森堡案件以来最严重的间谍事件,亚拉巴马州参议员,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Richard C.Shelby要求禁止外国科学家访问美国的核实验室,以防核弹秘密“外流”。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每次给核聚变反应堆点火时,都会有一大块金属装置在烟雾中化为乌有。Z机里成排的电容器里充满着相当于1 000个闪电的电能,只要一按开关,2 000万安培的电流就会涌向一个只有橡皮擦大小的装满燃料的圆筒,这股电流产生难  相似文献   

19.
中国首家“风电设备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1年6月8日在位于河北保定高新区的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开工奠基。  相似文献   

20.
MRC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国藩 《世界科学》2000,(3):13-14,8
三加一 80年代初,英国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固定研究人员只有69人,获诺贝尔奖的却高达8人次(获奖率约12%)。这是世界上生物学实验室中获诺贝尔奖密度最高的。该实验室第一任主任、诺贝尔奖获得者佩鲁兹(M.Peruts)为此立了大功。一次,他在谈到成功的秘诀时说,他为科学管理做了三件事:第一,确定需要发展的研究方向;第二,成功地招来杰出的科学家;第三,创造条件,让他们自由地工作。佩鲁兹随即又补充一句,如果他所做的事超过上述范围,就成了障碍。佩鲁兹的“三加一”,说得多么简单、朴素、直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