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迨及逮《说文》云:“及,逮也。从又从人。”徐铉曰:“及前人也。”“追上并抓获前面的人”大约是“及”的本义,由此引申出“至、到”义。“及”表时间,甲骨文中已有例:1.帝及四月令雨。(殷墟文字乙编3090)然而《诗经》中却未见到“及”表时间的用例。“及”在《诗经》中是表对象的,有两义:一为“与、和”;一为“至、到”。如:2.女,C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幽风·七月)3.问我诸去古,遂及伯姊。(那风·泉水)“及”字从人,所以表对象的功能与本义的联系较为密切。“及”表时间,在春秋战国时代记录国家、战争的典籍…  相似文献   

2.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3017页有例句,是引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义字.照录如下:“大司马固谏日:‘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放也已。’弗听.”郑天诞主编史学名著《左传选·没之战火这几句的标点是;”大司马固谏日:‘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放也已.’弗听.”两书均以“弗可赦也已”为句.这是据《十三经注疏·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标点.这样标点.似有不当,应为:“弗可,赦也已.”为便于理解,今引证有关上下文如下:“(位公二十二年)三月,郑伯如楚.夏,来公代郑,干鱼日:‘所谓祸在此矣.”楚人代末以…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茅盾对在新文化先驱中涌现出来的“四位久已不见了的作家:利民、王恩玷、朴园、李渺世”给予了足够的评价。对其在文坛上突然“失踪”,誉为“象慧星似地一现就不见了。”关于王思玷,茅盾说:王思玷写过七八篇.最早的一篇是发表在《小说月报》十二卷十二号(应为十二米九号.笔者)征文栏的《风雨之下》,到一九二四年以后就不见他了……王思玷大概是山东人,(我记得他的稿子都是从枣庄寄来的)……接着.茅盾对王思玷的《偏枯》等作品,逐篇作了评述。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王思用的《偏枯》等…  相似文献   

4.
祝诚  江壁庐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4):11-13,28
三十八、原文:茶囊已碎于埃壤矣。译文:茶叶也就被踩碎到泥土中了。(卷十三《权智·任术》,页181)商榷:似应译为:装着茶叶的袋子已经被踩碎在泥土里了。——“囊”:辩源》释为“盛物的袋子”,与“已”字俱不宜漏译。三十九、原文:雷简夫…··仍使人…··确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译文:雷简夫……就让人……用力推拉使石头掉进坑中,于是水患也就平息了。(卷十三(椒智·雷简夫移巨石》,页183)商榷:似应译为:雷简夫……就让人……用力推拉使石头掉进坑中,把它藏于地下,于是水患也就平息了。——“窖”:本义是“藏物之…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探佚”,曾被推崇为“红学最大的精华部分”,“最有创造性,最有深刻意义的工作”(周汝昌:《(石头记探佚》),然而实践证明,所谓“探佚”,完全是自误误人的伪科学.而其所以致误的根本原因,就是方法上的失误.蔡义江说:“探佚不应该只凭某一点迹象便作主观揣测,发挥大胆想像,它应该建立在比较可靠的基础上,所谓可靠的基础,在我的理解上,大概是要有足够的证据,客观的态度、谨慎的推断.思路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合情合理.”(《论红楼梦佚稿·致读者》)应该承认,相当多的探状者,是怀有严肃的真诚的态度的,他们和…  相似文献   

6.
词义探微·特①黄瑞云特,本义是公牛(雄性的牛)。《说文》:“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夺声。”《玉篇》:“特,牡牛。”牛父、牡牛,都是公牛。《广韵》徒德切(te),入声。《诗·鲁颂·宫》“白牡刚”孔颖达疏:“白牡谓白特,刚谓赤特也。”刚是的借字。《说文...  相似文献   

7.
“要”为“腰”本字。在汉代之前已衍生“重要”义项,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这个“要”是名词,从名词到能愿动词,词义和语法特征都应有较大变化,本文拟描写这一发展过程。“重要的”即是“不可缺少的”,由此义可能孳生出“须要,必定要”的义项,但这一发展过程是缓慢的、曲折的,首先必须经过动词这一阶段。“要”通“邀”,“邀”本义为“遮阻,迎候”:“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庄子·寓言》)“遮、迎”必有所求;“邀”又孳“求、取”义:“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左传·文公十二年》…  相似文献   

8.
一饭千金     
《少儿科技》2009,(8):17-18
词语含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成语示例:马周道:“壁上诗句犹在,一饭千金岂可忘也。”(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相似文献   

9.
一、误一书为二书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之《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分别收有《春渚纪闻》、《闻见后录》两点校本.《春渚纪闻》(张明华点校)页73卷五“古书托名”条:“世传王氏《元经》、《薛氏传入关于明《易经久《李卫公对问人皆际追着拐.通尝以享示奉常公也.”《闻见后录》(刘德权、李剑雄点校)页36卷五.“世传王氏《元经》、薛氏《传》、关于明踢入《李卫公对问》,皆际逸拟作。逸尝以私稿视苏明允也.”今按:王氏之书,经也,薛氏之传.经之疏解也,不当离析为二书.《郡斋读书志》、《它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  相似文献   

10.
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就记载有:“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6,(5):60
早在两三千年前,《黄帝内经》就主张:“饮食有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梁代医学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年录》中指出:“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寿;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可见,古人很早就发现节制饮食可以抗衰老、延寿命,经常饱食则使人早衰,对人体有害。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二月,《经济学人》杂志的一则文章说:每当经济遇到困境,政府开始干预市场,人们就会蜂拥去买安·兰德的书。《华尔街日报》的一则评论也称:“许多读过兰德作品的人都意识到,当今美国政府所作出的一系列紧急援助计划和经济刺激行为,都是在拙劣地模仿安·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中那些应对经济危机时的行动。”而Facebook网站上有个小组名叫:“看今天的新闻了吗?感觉就像《阿特拉斯耸耸肩》的故事发生在了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四篇文章:代云红《〈熊图腾〉:在四重语境中的新阐释》、荆云波《中原话有熊,热议四重证据法——福彩·中原人文论坛第四讲学术讨论会侧记》、谭佳《(春秋)与“羲”:“莪”的文化渊源及内涵之探》和谢美英《从〈尔雅〉植物名词看中国古人的器物制造》。  相似文献   

14.
1用木杖牵引扶助目力有碍者叫做相,牵引扶助的人也叫相。此其事其人同词之例。字从目从木,息亮切(xiang),去声。《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这句话可译为人主没有贤臣辅佐,如盲人没有人牵引扶助;也可以译成人主没有辅佐的贤臣,如瞽者没有牵引扶助的人。《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相即指牵引扶助者。牵引亦即导引,故《尔雅·释诂下》:“相,导也。”由导引目力有碍者引而申之,宴飨或祭视时司仪赞礼引导宾客或主祭者也叫相。《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郑…  相似文献   

15.
《鹤阳谢氏家集》,系谢灵运在温州的一支后裔自宋代徙居鹤阳(今永嘉县鹤盛乡鹤阳村)以后至清初谢氏历代诗文集。这种把同宗诸世所撰诗文辑在一起的家集,大概在注重门阀地位的南朝时即已出现。《梁书·王简传》载其与诸儿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采叶有文才,……然不过父子两三世可,非有七叶之中名德更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唐宋之后,此风更为盛行。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附:“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苏辙《奉使契丹·神水相寄子瞻兄})诗之三:“准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而…  相似文献   

16.
语法停顿和修辞停顿王求是一、停顿的分类《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1版)对“停顿”的解释是,“说话时语音上的间歇.”·所谓“语音上的间歇”,应该理解为句子与句子之间,短语与短语之间,词与词之间的语音间歇.停顿有各种不同的分类。1.《现代汉...  相似文献   

17.
意象,这一术语,最早可上溯至《易经·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神思》篇中曾明确提到:“窥意象而运斤.”司空图在《诗品》的《缜密》篇中也谈到:“意象欲去,造化已奇。”此后的诗论家便对这一术语普遍使用起来。“意象”成为“表意之象”。然而,现代中国诗歌所广泛运用的“意象”,并不是对古代“意象”这一术语的简单沿袭,实际上已注入现代心理学的内涵.西方心理学中有jmase一词,意为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影象。我们一些学者便借用了这一古术语.把它译成“意象”。(也有译成。“心象”的)在心理…  相似文献   

18.
汉语介词绝大多数由动词衍生,唯“方”例外,古汉语介词“方”是从副词发展而来的。本文拟描述这一“副词——介词”的转化过程。《说文》方部云:“方,讲船也。”《诗·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郑笺:“方,附也。”《诗经通释》:“方本饼船之名,因而饼竹木,亦谓之方,凡船以及用船以渡通谓之方。”《国语·齐语》:“方舟设阶。”韦昭注:“方,并也。编木口哨。”由并船引申出用船或筏渡之义,又如《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以卜《诗经》两例之“方”均为动词。然而,介词“方”的意义显然不是源…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对抗衰老的研究历史悠久.《素问·生气通天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现代医学认为:老年性痴呆是阿尔茨海默氏症(AD)和血管痴呆症(VaD)等几种痴呆症的总称,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无形杀手.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即祖国医学所谓“未病先防”对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及享乐晚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我院西学报双双人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内外瞩目已久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已于1996年12月24日正式创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集成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专业特色期刊现刊全文的大型数据库,配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文检索管理系统,共分8个专辑,每月出版一次.它的出版发行将对我国学术期刊文献资料的开发利用及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截止至1996年12月,全国共有1900多种学术期刊入编该刊,其中我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人编其“理工A辑”;社会科学版人编其“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