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强修订《玉 篇》的具体时间,学界两说并行,实际上应是唐高宗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原本《玉篇 》删并《说文》11部,新增13部,部次也有较大调整;《宋本玉篇》的部首、部次与原本《 玉篇》小异。  相似文献   

2.
《玉篇》部首系统承《说文》而有改易:《说文》“据形系联”;《玉篇》“以义类聚”。《玉篇》对《说文》540部进行删并、增补:删并11部,增补13部。  相似文献   

3.
《新撰字鏡》引《玉篇》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照引原本《玉篇》,即将原本《玉篇》字头下较长篇幅的内容照抄招录;二是节引原本《玉篇》。造成这两种引用方式的原因,是作者参照了不同的版本。利用《新撰字镜》引《玉篇》的异文,可以校勘宋本《玉篇》《篆隶万象名义》等典籍。  相似文献   

4.
《玉篇》版本源流考述常耀华《玉篇》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正字的古代字典,是除《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之外我国现存的最古字书.它上承《说文》之绪,下开现代字典编辑体例之先.在中国辞书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后人把它看得与《说文》同等重要.《玉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原本《玉篇》残卷反切的整理,认为《玉篇》音为梁代金陵雅音,其方言基础为吴音,进而推论《玉篇》音为西晋洛下雅言“南柒吴越”后的变体,为当时中国雅言的代表,而“北杂夷虏”的洛下雅言只能称为“次雅言”,因此说明梁时中国雅言的方言基础应是“吴语”。  相似文献   

6.
《玉篇》版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篇》版本流传比较复杂,既有原本、增字减注本、节本之别,又有国内传本与日本传本之异,本文综合考察了《玉篇》版本的这种流变。《玉篇》是南朝梁陈间顾野王所撰之字书,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陈书》、《南史》均有其传而以《陈书》为详。顾氏一生著述甚丰,《玉篇》三十卷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玉篇》自成书至于今,已历1450余载,其版本流传比较复杂,今人郑师许等虽曾述及《玉篇》版本,然尚有阙漏,今据历代典籍,参稽各家材料,对…  相似文献   

7.
《字汇》是形义派字典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字典。它与《说文解字》、《玉篇》等字典共同对后世字典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在释字体例方面,《字汇》更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收字方面实行“正俗兼收”的原则;附录第一次达到全面的程度;字形严格遵循收字原则;注音一依《玉篇》,又有所发展;释义源流并蓄,但更重支流,读音义项比《玉篇》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8.
辞书之有书证,当系(讠乇)始于《说文解字》,原本《玉篇》用之甚广,到现代的《辞源》和《辞海》的语词部分,几乎无书证则不行了。《说文》之用书证,有的用来证明字的本义;如:“镈,……一曰:田器。《诗》曰:  相似文献   

9.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也是我国最早用反切注音的字书,在中国辞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玉篇》自成书(公元543年)至于今历1450余年,运用极其广泛。但是,历史上研究《玉篇》的人并不多,对《玉篇》进行校勘的著述更少,仅有清代咸丰元年新化邓显鹤《玉篇校刊札记》一卷,该书只是对张氏泽存堂《玉篇》的刊刻错误进行校改,尚不能看作是对《玉篇》本身的校勘。1989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原上海文史馆馆员胡吉宣先生的《王将校释》(以下简称《校释》),对《玉篇》进行了全面的校勘和诠释。《校释》共400余万言,分6…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玉部"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汉代以前玉的分类和在古代文化制度中体现的功能。本文先对"玉部"字中瑞玉字个数进行判定,确定讨论范围,并对"瑞"字在"玉部"字中的排列问题进行纠正。然后从命名理据角度以及参照《周礼》文献的介绍对《说文》中有瑞玉功能的17个字进行分类阐释。从而更好地了解古代的玉器文化。  相似文献   

11.
《篆隶万象名义》中的俗字及其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篆隶万象名义》字形承原本《玉篇》而来 ,体现了六朝间汉字俗体的基本面貌 ,是研究汉字形体流变的重要材料。对《篆隶万象名义》中的俗字进行类型区分 ,是整理该书俗字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一部世界名著,按一些国家的说法是一部GreatBooks。从我国的历史看,现在是第三次翻译《几何原本》。为什么从本世纪初,世界各先进民族又掀起了一次翻译《几何原本》的热潮呢?这也是我们现在还要翻译《几何原本》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建立新的现代音韵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延续了一千四百多年的传统音韵学抑或是近百年来的现代音韵学,其基础都是《广韵》音系.而现在我们证明了《广韵》及其原本《切韵》是一个综合音系.因此我们应该以新整理出的早于《切韵五十八年的齐梁金陵雅音《玉篇》音系为基础建立一个科学的合乎实际的新音韵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原本玉篇残卷>中所引述的<说文解字>部分条目,考察段玉裁校勘<说文>的得失.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远在新石器时代,如河南裴李岗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内蒙古兴隆洼文化层中皆有玉制品出土,距今已有7000—8000年的历史。古国玉史启文明,中华民族文明伊始,便与“玉文化”结缘,正如我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的章鸿钊先生,在所著《宝石说》中指出的那样:“世人爱玉之风亦真如中国为甚,爱之者贵其德也,贵之斯比之。又推而行之以成民族之美德。由是,玉与吾民族愈相与团结而有不可分离之观。凡研究中国民族史者必兼详玉之始末,盖有由也。”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宝玉石传奇是和氏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玉石传奇,半部中国历史”。和氏璧的发现,最早见于《徇子·大略》篇,其学生《韩非子·和氏》中记载甚详:“楚人和氏得玉璞楚  相似文献   

16.
词义探微·特①黄瑞云特,本义是公牛(雄性的牛)。《说文》:“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夺声。”《玉篇》:“特,牡牛。”牛父、牡牛,都是公牛。《广韵》徒德切(te),入声。《诗·鲁颂·宫》“白牡刚”孔颖达疏:“白牡谓白特,刚谓赤特也。”刚是的借字。《说文...  相似文献   

17.
清儒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一部研究《说文》的力作。清人卢文绍在为此书写序时说:“盖自有《说文》以来,末有善于此书者。”段氏在《说文解字注》中专劈“浑言、析言”为一类,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他在此书第十二篇中写道:“凡诂训有析之至细者,有通之甚宽者。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能尽其理也。”为了阐发许慎《说文》的本旨并启发后学者。段氏对“浑言、析言”词,也就是古代汉语的同义词作了极其精细的分析、比较和考证,并进行了系统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宋本《玉篇》与《说文解字》新附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本《玉篇》重修时与《说文解字》新附字有着密切的相互参照关系。大徐本《说文解字》所增新附字虽然不是与《说文解字》为同时代所出,但作为传世文字资料的一种,反映了唐宋时期汉字通行与使用情况。故我们将宋本《玉篇》收字及新增字部分与《说文解字》新附字进行多方面的穷尽比较,对宋本《玉篇》新增字与《说文解字》新附字的相互关系做出梳理,从而对新增字与新附字的性质、时间层次及在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了三类具体考察了《龙龛手镜》中的引书情况。第一类为佛教典籍,列引书45种,引用331次;第二类为佛典音义,列引书17种,引用233次;第三类为经史子集,列引书51种,引用583次。《龙龛手镜》共引书113种,引用1147次。引用最多的是《玉篇》和《旧藏》,分别引用280和195次,分别占1147次的24%和17%。  相似文献   

20.
《说文》对"匕"字的解释包含两层意思,"相与比叙"和"用以取饭的器具"。从古文字字形考察,是原本来源不同的两个字混同为一个字。在《说文》系统中,"匕"部字和其他含有"匕"部件字构意大体不出《说文》的解释,结合古文字和相关文献,可以进一步理顺相关字的释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