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科自1990年以来,对5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采取严密观察护理和综合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抢救成功55例,总有效率达98.3%。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7例,女11例,发病年龄38—77岁,平均57.5岁;梗塞部位以前壁、前间壁多见,(占51.72%);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为常见并发症。其中17例采用溶栓治疗,男13例,女4例。  相似文献   

2.
近年的研究表明QT离散度(QTd)的变化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的状况都有很重要的意义[1,2]。QTd的增加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性,我们通过对QTd的监测分析以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40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WHO标准。男35例,女5例,年龄48~73岁,平均60±11.2岁。前壁10例,前间壁12例,下壁6例,复合壁12例。室性心律失常31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4例,室扑室颤3例。在院期间死亡2例。下列情况不在入选之列:(1)合并房颤;(2)有室内传导阻滞;(3)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与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为心肌梗死的病人行心电监护 ,分析所见的心律失常。结果 :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9例发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 2 6例 ,室上性心律失常 10例 ,房室传导阻滞 5例。结论 :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性别无关 ,前壁心肌梗死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多 ,下壁心肌梗死以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为多。  相似文献   

4.
1资料与方法74例病例均为我科1990~1997年收容的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均支持AMI诊断。其中男性53例、女性21例,年龄40~86岁,平均53.36岁,将74例病人根据临床预后分为成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以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家族史、梗塞部位、再梗、严重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因素衡量成活组、死亡组,观察两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2结果结果显示,成活组死亡组间严重心力衰竭、再梗、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年龄、女性、前壁梗塞,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1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脑出血的部位,血肿量,有无脑室积血和中线结构移位分别进行比较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表明:179例中并发消化道出血44例(24.6%),死亡37例(20.7%);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脑基底节区出血并脑室积血为最高(38.9%),其次依序为蛛网膜下腔,脑干,脑叶,小脑和局限于脑基底节区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为50%,无消化道出务的病死率为11.1%,脑出  相似文献   

6.
分享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回顾分析我院心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3.2±18.3)岁。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心内膜下8例,下壁24例,下壁+前间壁18例,下壁+正后壁16例,广泛前壁12例,前壁18例。采用综合性治疗与整体的护理,达到了较好的治疗目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综合治疗与整体的护理,92例(95.8%)患者治愈或好转,4例(4.2%)患者死亡。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知识,熟练掌握临床护理技能和药物的理化特性,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护理工作,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 1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按脑出血的部位、血肿量、有无脑室积血和中线结构移位 ,分别进行比较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结果表明 :179例中并发消化道出血 4 4例 (2 4 .6 % ) ,死亡 37例 (2 0 .7% )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脑基底节区出血并脑室积血为最高 (38.9% ) ,其次依序为蛛网膜下腔、脑干、脑叶、小脑和局限于脑基底节区出血 ;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为 50 % ,无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为 11.1% .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出血溢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血肿量大等因素有关 ,且病死率高 .  相似文献   

8.
例1:王某某 男,26岁,住院号:91-7689,因与他人打仗剧烈奔跑数分钟后突感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胸闷,大汗三十分钟入院。入院后血压:14/8Kpa,心率:90次/分,体温:36.5℃神志清,痛苦病容。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律不规整,呈二联律,无杂音。心电田提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频发室早,二联律(附图见后)。化验:CPK 1199.4u/L,G.O.T 75.3u/L,1.D.H 421.9u/L。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痉挛,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心功能Ⅲ级,频发室早,二联律。住院39天,多次复查心电,酶学等均支持上述诊断。U.C.G提示室间隔中下部,前壁,部分前侧壁呈低或无动力状态。于91年11月26日临就要症状消失,心电呈心梗亚急期,酶学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例腹膜后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2例(92%),死亡4例(8%)。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及严重合并伤。结论腹部外伤时,应高度警惕腹膜后血肿的存在,并早期纠正休克,结合辅助检查,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并强调按照不同部位的血肿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脑钠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面积的关系.方法以86例AMI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梗死相关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57例,下壁心肌梗死组29例.结果 Aldrich公式法预测的心梗面积与治疗前BNP水平显著相关,而QRS积分法预测的心梗面积与治疗后BNP水平显著相关(r分别为0.889,0.872,P0.01);前壁心肌梗死组治疗前BNP水平高于下壁心肌梗死组.结论 BNP与AMI的面积有相关性,BNP越高,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BNP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初期的危险分层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李俊峰 《太原科技》2007,(12):75-76
介绍了新型墙体材料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通病,从原材料处理、砌筑注意事项、构造措施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新型墙体材料抹灰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以推动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结合韩江潮州市区段防洪工程的设计,分析和探讨城市防洪工程与营造滨水景观相结合,使人工建造的环境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吉林省为严重风化区,采暖期达半年之久,为达到建筑节能50%这一目标,应用环保节能型墙体材料这一问题。论述了应推广EPS、XPS外墙保温系统,研发出对于耕地和环境保护有利的保温节能新型墙体材料。并建议应尽快建立完善建筑节能材料和制品的检测、工程检测、检测人员及设备配置应达到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以保证各项工程达到节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深层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深层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槽壁稳定基本理论计算,确定了护壁泥浆的性能指标,为深层地下连续墙施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不同的切削参数,对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制孔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深入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使用不同类型刀具下选取不同的切削参数的制孔缺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单因子试验,选取制孔刀具传统麻花钻、螺旋铣刀、台阶钻、烛心钻,分别在不同切削参数下对CFRP进行了切削制孔试验,并且利用超景深电子显微镜观测加工缺陷,使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孔壁粗糙度,并引入分层因子的概念对出口缺陷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FRP制孔中孔壁表面粗糙度受主轴转速的影响比较大,远远超过了进给量,通过选择适当的切削参数,能够获得较小孔出口处的分层缺陷,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孔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受临街建筑物外墙面的影响,如何防止外墙面污染问题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西昌创优秀旅游城市后看墙面易出现的污染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人工挖孔桩的承台及护壁进行受力分析 ,提出了合理确定人工挖孔桩承台尺寸的方法 ,并对护壁的设计、选形和构造问题提出新的见解 ,对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土的性状及围护墙体安全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成果为基础,分析了深基坑开挖大面积卸荷时坑底被动区土体性状的变化,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诸多坑底扰动因素(不能及时浇筑大面积底板垫层及砼坑底土暴露时间过长等)对围护墙体安全度的不利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有限元法在围岩稳定性分析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限元法具有计算精度高、对结构形状和荷载形式有良好的适应性等优点.有限元法把分析的连续体划分成许多较小单元,在单元之间满足线性方程,因此有限元法为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提供了方法.基于有限元法开发的有限元软件具有划分有限元网格、计算隧洞围岩在开挖后的有限元各节点应力大小和变形位移、模拟围岩变形图、应力场分布和应力的流动等功能,为设计、开挖和维护隧洞提供了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