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SAN)在二氧六环(DOA)中的碱解行为.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能促进SAN的碱解,尤其是促进腈基转化为酰胺基;随反应时间的增加,酰胺基进一步转化为羧基;PEG分子链长对于SAN碱解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热裂解色谱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P(S-co-MMA)共聚物的组成,並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比其它两种方法简便、快速,而热裂解色谱法较优于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热裂解色谱法测组成的标准偏差都小于1%. 相似文献
3.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2):6-9
目的:合成St-MMA单体体系的共聚物,分别采用标准曲线法和双波长法测定竞聚率.方法:用紫外吸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共聚物在波长为260 nm,270 nm的吸光度,绘制共混物摩尔比-吸光度标准曲线,用截距斜率法计算竞聚率.双波长法先直接求出共聚物的含量组成,同样再用截距斜率法计算.结果:标准曲线法波长为260 nm时r1=0.733 7,r2=0.311 2,波长为270 nm时r1=1.105 9,r2=0.607.双波长法得r1=6.748 8,r2=0.704 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高、重现性好,适于St-MMA共聚物竞聚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SAN)在二氧六环(DOA)中的碱解行为.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能促进SAN的碱解,尤其是促进腈基转化为酰胺基;随反应时间的增加,酰胺基进一步转化为羧基;PEG分子链长对于SAN碱解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溶剂改性本体聚合方法合成出苯乙稀-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同时讨论了聚合方法和技术对共聚物组成、结构和平均分子量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丙二腈存在下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无规共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少量丙二腈对稳定自由基(TEMPO)存在下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无规共聚的影响,发现丙二腈对于该共聚体系具有明显的加速效果.丙二腈与TEMPO的摩尔比在2.5:1时加速效果最好,在125℃下聚合30min转化率可达93%.共聚产物分子量随转化率增大而增大,分子量分布较窄(1.1~1.5).聚合速率随St在单体中的比例提高而减小.在MMA的单体比例较大时仍能得到分散性小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溶解性,IR及^13C-NMR的分析,结合Tg数据,证明该共聚条件下分子链段中有马来酸酐(MA)存在并呈无规分布,Tg范围为115-125℃,并发现其序列分布对Tg大小及△Tg宽窄也有一定影响,热降解温度为350℃,易吸水。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了聚对羟基苯甲酸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液晶高分子,讨论了反应的接枝效率和液晶侧链对聚合物热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5)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环己酮为溶剂,用半连续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co-N-苯基马来酰亚胺无规共聚物.通过调节单体投料比,制得含N-苯基马来酰亚胺质量分数为17%~55%之间的二元共聚物.采用FTIR、元素分析、13CNMR技术对共聚物的化学组成、链序列结构进行了测试表征.证明该共聚物链序列结构无规、化学组成均一,这种结构特征将大大提高其与被改性的基体树脂的相容性.此外,用DSC,TGA对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研究,得出共聚物组成中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含量与其耐热性及热稳定性的规律曲线.随着N-苯基马来酰亚胺含量的增加,共聚物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均明显提高.所以该共聚物是一种理想的树脂耐热改性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淀粉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接枝聚合反应.以焦磷酸锰[Mn(H2P2O7)3]3-为引发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考察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对原位聚合反应中单体的转化率(X%)、接枝率(G%)、接枝效率(GE%)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高接枝率可达到52.4%,接枝效率可达77.2%. 相似文献
11.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1,1-二苯基乙烯为戴帽剂,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锂为络合剂,在环己烷、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采用阴离子聚合法,于-70 ℃~-40 ℃合成了非极性-极性的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B-MMA),并借用GPC、1H-NMR、DSC、TEM、IR等仪器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具备较窄的分子量分布(及微观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 1 ,1-二苯基乙烯为戴帽剂, 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锂为络合剂, 在环己烷、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 于-70℃~-40℃合成了非极性-极性的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B-MMA) ,并借用GPC、1H-NMR、DSC、TEM、IR等仪器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所得产物具备较窄的分子量分布 (Mw/Mn<1.3) 及微观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顺酐为“桥连剂”,通过顺酐与端羟基(PMMA)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反应规律,并用IR、NMR、TGA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着PMMA含量及侧链PMMA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接枝共聚物具有良好耐热性和择优表面迁移特性,适合于作为聚丙烯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14.
使用非螯合型手性二膦配体DDPPI(DDPPI:1,4:3,6-dianhydro-2,5-dideoxy-2,5-bis(diphenylphosphino)-L-iditol),在PdCl2-CuCl2-DDPPI催化体系中,合成了高全同结构的光学活性CO/苯乙烯交替共聚物.聚合条件是:甲基乙基酮为溶剂,CO压力6.0MPa,70℃下反应72 h.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几种不同比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酰胺的本体共聚合物,酰胺的含量分别为3%,8%,10%,16%,20%,24%,28%和32%。酰胺为24%以下的共聚合物通常都是无色透明坚硬的玻璃状固体。 测定了这些共聚合物的软化温度,观察到随着丙烯酰胺成分的增加,共聚合物的软化点亦随之显著地增加。由于酰胺是一个能形成氢键的基团,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酰胺的本体共聚物的软化点的增加,可能主要是由于酰胺基的引入,在大分子链间形成了相当数量的氢键,增加了大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进了共聚物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6.
17.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针状纳米羟基磷灰石(HA)的-OH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再接枝不同量的丙交酯(D,LLA),制备了HA-PCL-PLA复合材料.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红外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结晶度大致相同,且结晶度都不高;而DSC的测试结果表明,HA-PCL-PLA体系中的PCL比纯PCL呈现低的结晶度,PCL的结晶受到了限制,D,LLA的加入阻碍了ε-CL的结晶.PLM测试显示同等温度下PCL球晶大小随着D,LLA质量的增加而增大,D,LLA的接枝可以显著改变PCL的结晶形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γ辐射共聚合,探讨温度及溶剂对共聚历程的影响。得到在本体聚合时。在室温到 -35℃范围内按自由基历程共聚;在溴乙烷中,-20℃到-78℃温度范围内共聚时,阳离子、自由基历程并存,并随着温度降低阳离子聚合逐渐占优势。测定了该对单体在本体和溶液中共聚时不同温度下的竞聚率,求得了本体及溶液聚合时的活化能及自聚与共聚活化能之差值。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研究了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高温共聚合反应。由实验得出,200℃时的共聚合体系(r_1=2.76,r_2=0.35,r_1×r_2=0.97)接近于理想共聚(r_1×r_2=1),还得出,高温条件下二者的共聚合的解聚反应是相当可观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