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环境雌激素联合作用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环境雌激素的联合作用和混合物环境风险评价方法.通过对鲫鱼血浆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17β-雌二醇(E2)、双酚A(BPA)、辛基苯酚(OP)及其等毒性固定浓度比例混合物产生雌激素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相加作用数学模型根据单个化合物的数据预测混合物效应.各化合物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以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R2≥0.92);通过浓度相加模型计算的混合物效应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了4种化合物呈现相加作用方式,在低于单个化合物的有效作用浓度下也会产生显著的混合物效应.说明了现行只对单个化合物进行的环境风险评价可能低估了混合物的环境风险,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双酚A的毒理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激素双酚A(BPA)是一种外源性物质,能干扰生物体正常的内分泌,对生物体的生理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BPA的特性、雌激素效应,重点阐述了BPA对生殖发育、遗传物质、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粒状活性炭对水中双酚A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粒状活性炭(GAC)对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分别讨论了温度、溶液pH以及背景离子的存在等因素对整个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开始阶段,不同质量的活性炭吸附速率均较大,约3 h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pH≥10时,吸附量随着双酚A的电离而减小;背景离子的存在使得吸附量下降。活性炭对双酚A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动力学方程。用Langmuir方程可以比较好的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对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ΔH0,说明吸附为放热过程;ΔG0,说明双酚A倾向于从溶液中吸附到活性炭表面,反应过程是自发进行的;ΔS0,说明吸附过程对溶液体系属于熵减小的过程,活性炭对双酚A的吸附比解吸强烈。  相似文献   

4.
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是使用很广泛的溴代阻燃剂,具有一定的致毒性,是潜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TBBPA在环境中大量存在,可能已经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主要对TBBPA在哺乳动物鼠类器官组织中的代谢转化及其对动物的急性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器官毒性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一定含量TBBPA使小鼠体重衰减,造成明显的肝、肾和肺器官的损伤,过量可致死,同时TBBPA影响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以及蛋白质CD25的表达,造成甲状腺素分泌、T细胞增殖受阻,使内分泌失衡、神经元损伤和免疫功能降低等。  相似文献   

5.
以四溴双酚A为模式污染物,考察了pH、四溴双酚A初始浓度、温度、结构类似物等因素对四溴双酚A光解过程的影响,并且考察了光解过程中四溴双酚A的急性毒性变化,同时构建了四溴双酚A的光解途径。结果表明,四溴双酚A的光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碱性条件下的光解速率常数受到量子产率(Φ)的控制。相同反应条件下,光解速率常数随四溴双酚A初始浓度和苯酚浓度增大而减小,但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于四溴双酚A的光解中间产物存在毒性,因此直接光解作用对四溴双酚A的毒性减弱效果较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表明,四溴双酚A的光解过程主要包括四溴双酚A经过紫外光作用下发生β键断裂(异丙基和苯环间的化学键)和C—Br键的断裂。  相似文献   

6.
以离子液体([C6MIM]PF6)作萃取剂、甲醇为分散剂,对水样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雌三醇(E3)、双酚A(BPA)、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雌二醇(E2)、雌酮(E1))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比较了内分泌干扰物在[C6MIM]PF6/水相和传统有机萃取剂/水相的分配系数,利用NRTL方程对内分泌干扰物在萃取相/水相中平衡分配的摩尔分数进行了关联,并对[C6MIM]PF6萃取内分泌干扰物的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内分泌干扰物在[C6MIM]PF6/水相中的分配规律为DEE2DBPADE1DE2DE3,内分泌干扰物在[C6MIM]PF6/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其在传统有机萃取剂/水相中的分配系数,NRTL方程验证了内分泌干扰物与萃取剂及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四溴双酚A(TBBPA)的内分泌干扰机制,构建了电喷雾质谱法研究四溴双酚A和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的相互作用,考察了电喷雾离子源条件对TTR蛋白和TTR蛋白质复合物多电荷峰的影响,证明了电喷雾质谱是研究蛋白质多聚体和蛋白质复合物的有力工具.结果表明:在温和的电喷雾电离条件下,四溴双酚A和TTR蛋白可形成稳定的摩尔比为1︰1和2︰1复合物,影响TTR蛋白和天然底物甲状腺素(T4)的结合,干扰甲状腺素在生物体内的正常运输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双酚A对微小小环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微小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为测试藻种,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双酚A对微小小环藻的急性毒性效应。在双酚A(4,6,8,10,12 mg/L)作用下,藻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随着双酚A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藻细胞SOD活性随着双酚A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变化基本呈现为从诱导到抑制的动态过程;4~6 mg/L双酚A对藻细胞形态影响不大,8~12 mg/L双酚A可导致藻细胞不易分裂,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含物增多,细胞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实验主要研究了磷酸三(1,3-二溴丙基)酯(TDCPP)全生命周期暴露对斑马鱼子代甲状腺功能的干扰.实验设置0、1、3、5、10、50μg/L浓度暴露组,分别考察暴露150 d F1代幼鱼急性发育毒性、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功能基因的表达.结果如下:全生命周期暴露TDCPP能够影响子代幼鱼的发育,表现为存活率降低、畸形率增加、孵化率降低以及体长受到显著的抑制.同时,全生命周期暴露TDCPP能够影响子代幼鱼甲状腺功能,表现为T3增加,T4降低,甲状腺系统功能的有效生物标志物tg基因表达上调,ttr基因表达下调,说明母体暴露TDCPP能够诱发子代产生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0.
设F是域,n为正整数,GLn(F)表示域F上的n级一般线性群,A,B为两个平延,当A与B不可交换时,(ш)P∈GL n(F),使P-1AP=T12(1),P-1BP可表为5种简单形式.  相似文献   

11.
双酚A(bisphenol A, BPA) 是公认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 并对水生态系统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结合BPA 污染和毒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综述了BPA 在不同水体中的污染现状, 及其对鱼类的内分泌干扰作用、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发育神经毒性.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了研究BPA 的重要性和今后的研究
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婷婷 《科技信息》2012,(26):122-122
双酚A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危害也随着使用的扩大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双酚A的理化性质,危害和应用,以及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对双酚A的降解和去除的研究及影响因素,并说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设F是域,n为正整数,GLn(F)表示域F上的n级一般线性群,A,B为两个平延,当A与B不可交换时,P∈GLn(F),使P-1AP=T12(1),P-1BP可表为5种简单形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Hilbert空间X⊕X中的无穷维Hamilton算子HC=[A C 0 -A*]和HF=[A F B -A*]的纯虚谱的扰动,其中R(B)是闭的.给定算子A,B,证明了∩C∈S(X)σi(HC)=σiπ(A),∪C∈S(X)σi(HC)=σi(A),∩F∈S(X)σi(HF)=σiπ(APR(B)⊥),∪F∈S(X)σi(HF)=σi(APR(B)⊥),其中σi(T),σiπ(T),PM和S(X)分别表示T的纯虚谱,纯虚近似谱,全空间到M的正交投影和X中的所有自伴算子所成之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浓度[(0.1—500)μg/L)]、不同时间(7d,14d)BPA暴露对雄性泥鳅卵黄蛋白原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雄性泥鳅血清Vtg含量随BPA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暴露14d后,诱导雄性泥鳅血清Vtg显著性增加的最低BPA浓度为1μg/L。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重金属镉慢性暴露对斑马鱼卵巢的毒性效应及子代响应,将斑马鱼暴露于0,0.062,0.124,0.248,0.620,1.240 mg/L 6个镉体积质量.暴露21 d后,以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卵巢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过氧化氢酶(CAT)水平为终点评价慢性镉暴露对斑马鱼卵巢的毒性效应;以子代受精率、孵化率和96 h幼鱼体长为终点评价慢性镉暴露下斑马鱼的子代响应.结果表明:MDA含量随镉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抗氧化防御体系被抑制.当ρ(Cd)≥0.248 mg/L时,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降低;当ρ(Cd)≥1.240 mg/L时,斑马鱼不育;当ρ(Cd)≥0.620 mg/L时,子代斑马鱼孵化失败.孵化成功后的幼鱼96 h体长随镉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土霉素废水的生物毒性效应,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土霉素废水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对斑马鱼而言,土霉素废水属于低毒物质,斑马鱼暴露3~9d时,其SOD活性和POD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12d时受到显著诱导(0.01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对斑马鱼发育的量-毒关系。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2 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观察胚胎和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体长及形态学变化。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异烟肼对斑马鱼有明显的发育毒性,能导致斑马鱼发育迟缓和畸变。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小于6 mmol/L)异烟肼对斑马鱼无发育毒性,高剂量(≥32 mmol/L)异烟肼显著抑制胚胎的孵化率,并有明显的胚胎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斑马鱼死亡率和畸形率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本实验条件下,异烟肼的最大无毒性效应浓度为2 mmol/L。  相似文献   

19.
§1 环模范畴的生成元 本文中,R、S表示有单位元的环,我们主要讨论左模范畴,对右模范畴也有类似的结果。设R与R分别表示左、右R一模范畴;Z表示整数环,这里把Z看作一个Z一模。 设F是R到s的加法共变函子,由定义,若A,B是R一模,f∈HOmR(A,B),则  相似文献   

20.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是指干扰内源激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和功能,从而干扰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外源活性物质。本文特别介绍了做为EDC类物质之一的雄激素干扰物(Androgen disruptors,AD)的不同种类和生理效应。AD可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结合发挥AR激动剂或拮抗剂作用,其中做为激动剂的AD主要有1,2-二溴-4-环己烷(TBECH);做为拮抗剂的AD主要有氟他胺类、有机氯杀虫剂类、二苯甲烷类、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烷基酚类等。它们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干扰AR的功能,进而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等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本文认为在国内应加强对AD的深入研究,并重视AD对鱼类等非哺乳类动物的影响的研究;同时应注重从源头上阻止AD在环境中的扩散和二次污染,并大力发展生物植被降解技术、光催化技术、新型纳米材料吸附、人工生态系等生态修复技术,建立无毒、无内分泌干扰效应的AD高通量筛选技术,以消除AD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