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甲氨蝶呤在Co/GC离子注入修饰超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氨蝶呤 (MTX)在 0 0 0 5mol·L-1 Tris 0 0 5mol·L-1 NaCl(pH7 12 )缓冲溶液中 ,用Co/GC离子注入修饰超微电极进行伏安测定 ,得到一良好的还原峰 ,峰电位Ep=- 0 978V(vs.SCE) .峰电流ip 与MTX的浓度在 8 0× 10 -8~ 9 6× 10 -6mol·L-1 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1 0× 10 -8mol·L-1 .基于此建立了测定MTX的新方法 .用于市售药片测定 ,回收率在 98 9%~10 6 2 %之间 .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电极反应机理 .实验表明 ,MTX的还原为不可逆吸附过程 ,并伴随 2个电子参与电极反应 .经扫速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证明体系存在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苯丙氨酸薄膜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循环伏安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聚L-苯丙氨修饰电极对对乙酰氨基酚存在灵敏的氧化作用,氧化峰电位负移50 mV.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在2.0×10-5~2.0×10-4mol.L-1和8.0×10-7~2.0×10-5mol.L-1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7mol.L-1.对1.0×10-5mol.L-1对乙酰氨基酚平行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为1.6%.该法可用于药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将杯[6]芳烃衍生物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成化学修饰电极,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的伏安特性,并探讨了伏安性能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在0.1mol·L-1的HAc溶液中对镉离子有很灵敏的伏安响应.线性范围为7.0×10-9~3.0×10-7mol·L-1,检出限为2.7×10-10mol·L-1.  相似文献   

4.
用单扫示波极谱法研究了2,4-二羟基二苯甲酮在不同浓度H2SO4介质中的极谱行为。实验表明,在0.2mol·L-1的H2SO4介质中其二阶导数峰电位为-1.01V(vs.SCE),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5×10-8mol·L-1~1.0×10-6mol·L-1范围内有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nA·s-2)=116.3+4.559×108c(mol·L-1),(r=0.9985)。循环伏安研究表明,该极谱波为吸附波。  相似文献   

5.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聚氧乙烯(23)十二烷基醚(Brij35)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_(cm))和胶束集聚数(N).固定复配比,实验测定各表面活性剂不同温度时的临界胶束浓度.25℃时,复配比分别为1/10、1/20和1/40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1.005、1.316和1.567 mmol/L.当二苯甲酮的浓度在0.2~0.4 mmol/L范围时,测定不同n(Brij35)/n(SDS)比值下的胶束聚集数N.复配表面活性剂浓度为c_(cm)的2~10倍时,N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增大;用外推法分别得到n(Brij35)/n(SDS)为1/10、1/40时的临界胶束聚集数Nm分别为7.38、11.95(25℃)和10.29、19.01(35℃).  相似文献   

6.
甲氨蝶呤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 0 .1mol·L- 1NH3 NH4 Cl (pH 9.8)缓冲溶液中 ,甲氨蝶呤在单扫示波极谱上有一灵敏的导数极谱峰 ,峰电位Ep=- 0 .83V(vs .SCE) .峰电流ip 与甲氨蝶呤的浓度在 5 .4× 10 - 8~ 6.5× 10 - 6 mol·L- 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4 .33× 10 - 8mol·L- 1.基于此建立了单扫示波极谱测定甲氨蝶呤的新方法 ,用于市售药片的测定 ,回收率在 92 .9%~ 10 6.8%之间 ,结果令人满意 .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电极反应机理 ,实验表明 ,甲氨蝶呤的还原属于具有吸附性的准可逆过程 ,并伴随 2个电子、2个氢离子参与电极反应 .  相似文献   

7.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使甲基丙烯酰氯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反应合成了末端具有可聚合双键的辛基酚聚氧乙烯型大分子单体,研究了甲基丙烯酰氯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转化率的影响.用FT-IR、1HNMR、UV和荧光光谱表征大分子单体的结构,测试了大分子单体的临界胶束浓度和浊点.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30℃,反应16 h,甲基丙烯酰氯用量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1.4倍,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转化率为71.88%.临界胶束浓度和浊点测试表明合成的大分子单体具有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壳聚糖包埋Ru(bpy) 2 + 3 /SiO2 复合膜电极 .对其电化学发光特性的研究表明 :铂和玻碳复合膜电极循环伏安曲线的阳极峰分别在 115 0和 1370mV ,阴极峰分别在 10 5 0和12 6 0mV ;复合膜电极的荧光发射光谱位于 5 85nm ;电极的响应时间为 10s,对基质具有电位和 pH选择性 ;对 5 .5× 10 -4 1.0× 10 -2 mol·L-1的草酸和抗坏血酸分别有相关系数为 0 .995和0 .992的线性响应 ,S/N =3时的检测限分别为 5 .0× 10 -5和 6 .4× 10 -5mol·L-1,5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3.9%和 6 .8% ;铂和玻碳复合膜电极通常使用时间分别可达 30和 17d以上 .  相似文献   

9.
邻菲罗啉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5 mol·L-1的一氯乙酸和0.1 g·L-1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中,邻菲啰啉有一灵敏极谱峰,其峰电位是-0.75 V(vs.SCE).峰电流与邻菲啰啉的浓度在4.0×10-7~3.8×10-5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8 5),检测下限为2.0×10-7mol·L-1.利用线性扫描极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邻菲啰啉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L-Cys/Au SANs)的制备方法和其电化学行为,发现该电极对抗坏血酸(AA)具有明显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在pH 4.03的BR缓冲溶液中,AA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AA浓度分别在8.0×10-7-8.0×10-6mol·L-1和4.0×10-5-4.0×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0和0.996 7,检测限为1.6×10-7mol·L-1.该方法可用于A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以丙烯酰胺钾 /钠 (Aa K/Na)、氨基钠为环氧乙烷开环聚合的阴离子引发剂 ,3 溴丙烯为封端剂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式 ,合成了具有双官能度的聚乙二醇 (PEG)大单体 ,通过调节投料比分子量可控制在 2 0 0 0~ 80 0 0范围内 ,分子量分布在 1.0 5~ 1.2 5之间 .聚合物精制后用IR ,1H NMR ,GPC和VPO ,DSC等进行了表征 ;并对引发的条件作了讨论 .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利用阴离子聚合,合成了含有胺端基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环氧乙烷(PEO-NH2),然后利用铈离子与聚环氧乙烷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液中合成了聚丙烯腈与聚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PAN-b-PEO),通过FT-IR,NMR,GPC等分析测试确定了嵌段共聚物的生成,并对反应条件对聚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随着经发剂PEO-NH2含量的增加,产率开始呈增加,然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离子聚合物surlyn体系的反应.由该体系的熔融行为、分子量的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证实:surlyn的侧基—COONa在高温下与PET的酯键反应,会引起PET断链,并生成PET—COONa和PET—R.在更高的温度下,PET—COONa之间的离子端基可相互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钠,并使PET分子链重新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4.
15.
甲醇为起始剂,与萘钾反应转化为醇钾,以醇钾为引发剂依次引发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阴离子开环聚合,合成环氧乙烷-环氧丙烷(PEO-PPO)两嵌段共聚物,然后用甲基丙烯酰氯(MAC)为封端剂对该嵌段共聚物进行封端,得到可聚合型大分子乳化剂(PEO-PPO-MA),其中聚环氧乙烷部分为亲水链段,聚环氧丙烷部分为疏水链段。采用GPC1、H-NMR对PEO-PPO-M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PEO-PPO-MA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以合成的可聚合型大分子聚合物作为乳化剂直接进行苯乙烯的乳液聚合,研究了加料方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所得乳液粒径均匀,且在加入乙醇、MgSO4及冻融条件下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结晶的成核促进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1Introduction The interest in finding new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for applications in important areas has been motivated b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pects. Foremost among the potentially biodegradable and biocompatible polymers, poly(lactic acid) and poly(ε-caprolactone)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s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a wide range of bio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areas was recognized.  相似文献   

18.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化学成核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HDPE/PEO,LDPE/PEO,PP/PEO,PS/PEO共混材料的流变性。PEO具有反常流动行为,即温度越高粘度越大,这种行为仅反映在混合程度差的PP/PEO,PS/PEO共混材料中。当PEO重量分数小于或等于0.15,可改善聚烯烃系列的加工性。聚烯烃系列/PEO共混材料的表观粘度-组成曲线呈负偏差类型,与PEO是否渗出在材料表面有关,可用“可形变液滴”的两相流体模型说明。  相似文献   

20.
用酰氯-固态缩聚法合成了不含金属盐催化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其中含有不同量的二甘醇链结构,含量从0~16mol%。本文还对聚合物的链结构、分子量分布和聚合动力学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