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用于ZP-OFDM系统的基于子空间拟合的盲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采用信号子空间迭代拟合技术代替了传统的噪声子空间信道估计中奇异值分解获取子空间进行估计信道。仿真表明,在低信噪比下该算法获得了比传统的噪声子空间信道更优的估计性能,更接近ZP-OFDM盲信道估计的CRB(Cram6r-Raobound)。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空时编码多栽波码分多址系统(STBC MC-CDMA)盲信道估计技术.根据信道位于信号子空间的特点,提出基于信号子空间投影线性约束恒模算法(SP-LCCMA)的盲信道估计,避免了噪声子空间信道估计的缺点,将估计信道应用于STBC MC-CDMA系统多用户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算法的收敛速度和信干噪比(SINR)性能优于一般恒模算法.  相似文献   

3.
在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中,提出了一种高效利用已知接收数据进行子空间盲信道估计的方法.对每个接收数据块内的符号进行循环移位,将原一列数据向量扩展为两列行线性非相关数据矩阵.因此.在相同均衡性能指标下,所利用的接收数据量是以往使用的子空间盲信道估计方法的一半.这意味着,此方案适用于某些对数据量有严格限制要求的场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性能无衰减的前提条件下,节省一半的所需数据量.  相似文献   

4.
信道估计是MIMO-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相比非盲信道估计而言,盲估计技术具有带宽利用率高,系统传输效率高的优点.基于子空间盲估计算法在信道变化不是很快的情况下有比较精确的估计效果,但是多径衰落、噪声等会引起子空间之间的非正交,从而导致估计性能急剧恶化,此时采用斜投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子空间——斜投影算法对信道估计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的盲信道估计,文中提出了斜投影子空间法,在满足算法识别系统的条件下,将接收信号空间划分为"过去"、"现在"、"将来"3个子空间,然后将"现在"子空间分别向"过去"、"将来"子空间进行斜投影,可以有效降低多径效应给接收系统带来的影响.文中给出了信道模糊矩阵的估计方法,采用了奇异值分解方法来提高算法的抗噪性能.通过与噪声子空间算法的比较,发现文中算法在牺牲少量估计精度的情况下可以大大降低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完成信道估计.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新的恒模复调制、单天线接收实现空时编码的OFDM(ST-OFDM)盲信道估计的算法.建立了2发1收的ST-OFDM系统模型;利用空时编码的特点,对发射信号采用恒模复调制,引入周期相关特性,将各子信道分开进行估计;利用循环前缀引入的信息冗余给出子空间算法,实现盲信道估计.恒模复调制可避免非常数调制导致的峰值功率问题.该算法不需要对OFDM信号进行冗余预编码,不会降低系统码率;由于采用单天线接收就可实现盲信道估计,不需要改变接收机的结构;不受信道阶数过估计的影响.但如有信道零点在OFDM子载波上,算法不能成立,因此受信道零点位置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因多径衰落的影响,信道估计过程中无法精确获取噪声先验信息,固定方差的估计方法容易导致估计精度降低、鲁棒性变差,为克服噪声协方差引起的误差累积效应,提出了一种考虑噪声统计特性自适应修正的子空间盲信道估计方法.采用自回归过程对信道进行建模,并在粒子滤波框架内建立信道估计与噪声统计特性之间的关系,将粒子预测值和估计值加权求和处理,通过状态和观测模型的噪声协方差自适应调整权值大小来克服信道噪声累积引起的模型漂移问题.对接收信号进行盲信号子空间分解,将估计的信道特征作为初始粒子集合进行滤波初始化设置.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对多径慢衰落信道进行鲁棒精确的估计跟踪,对快衰落信道也保持了较好的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8.
MIMO-OFDM技术是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研究热点,而信道估计是实现MIMO-OFDM系统优良的传输性能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对国内外现有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综述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基于导频符号的非盲信道估计方法、盲信道估计方法和半盲信道估计方法的优缺点,并解决算法的复杂度和应用性的矛盾问题,因此认为,半盲信道估计方法将成为未来信道估计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新的恒模复调制、单天线接收实现空时编码的OFDM(ST—OFDM)盲信道估计的算法.建立了2发1收的ST—OFDM系统模型;利用空时编码的特点,对发射信号采用恒模复调制,引入周期相关特性,将各子信道分开进行估计;利用循环前缀引入的信息冗余给出子空间算法,实现盲信道估计.恒模复调制可避免非常数调制导致的峰值功率问题.该算法不需要对OFDM信号进行冗余预编码,不会降低系统码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有限冲激响应(FIR)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信道,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盲信道辨识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复序列调制产生的循环平稳特性.其特点是,系统的传输功率恒定,接收端只需要一根接收天线,在接收端根据各用户的循环统计量支撑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开来,每个用户形成自己的子空间,并进而对各子空间进行辨识.并给出了信道子空间可辨识性的证明,还对子空间辨识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研究和分析了多种子空间跟踪算法.直接特征值分解和奇异值分解复杂度高,不利于工程实现,针对低复杂度的PASTd算法由于估计的特征向量不正交,从而导致收敛速度极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PASTd子空间跟踪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基于子空间的半盲多用户检测.该算法保证了特征向量的正交性,因此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收敛速度快,输出信干噪比和误码率性能优于PASTd半盲检测算法和OPAST半盲检测算法,逼近SVD半盲检测算法,并保持了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2.
考虑实际的MC-CDMA上行链路系统,在深入研究基于子空间的MMSE半盲多用户检测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原算法引入子空间误差导致检测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MC-CDMA系统下一种基于子空间跟踪的线性共轭MMSE半盲多用户检测算法.将子空间方法和线性共轭的思想相结合,应用新定义的信号子空间设计了基于子空间方法的线性共轭MMSE检测器,采用OPAST子空间算法实现了信号子空间的自适应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与以往的基于子空间的MMSE半盲多用户检测相比,此算法有效地提高了信干噪比,降低了系统的误比特率.  相似文献   

13.
在无线的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通信系统中,应用半盲信道估计能提高系统带宽效率,降低计算复杂度.本文在分析比较了频率选择性MIMO信道下,基于训练序列的确定性最大似然估计和高斯最大似然估计两种半盲估计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两种算法的Cramer-Rao Bound(CRB),得出了仿真结果,并将其与相应的CRB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协同通信系统中基于EM算法的半盲信道估计与迭代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协同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和符号检测技术,提出一种基于EM(Expectation Maximum)算法的半盲信道估计和迭代检测接收方案.它有利于减少协同通信系统的额外系统开销,并能有效提高协同通信的信道估计精度和系统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空间的多输入多输出不连续正交频分复用(MIMO NC-OFDM)系统的半盲信道估计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线性预测得到信道矩阵的零空间作为LS算法的盲约束,对MIMO NC-OFDM时域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计。通过大量仿真表明,与传统的最小二乘算法比较,该方法可以在使用较少导频的条件下获得很好的信道估计性能,从而可以提高系统频谱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信道估计是无线通信中的基本问题.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静态多径信道的参数建模的半盲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根据SRM准则推导出代价函数,而后又分两步求解:首先通过线性搜索定位粗略的估计值,再用最速下降法改善估计精度.计算机仿真表明,建议的最速下降法所需迭代次数少于高斯牛顿法,且显著减少计算量,缩短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QPSK调制的多输入多输出交织分多址(MIMO-IDMA)系统的联合迭代信道估计和多用户检测结构.用户间通过不同的码片级交织序列来区分.每个用户每次迭代每信息比特的归一化复杂度与用户数K无关.瑞利信道通过提出的半盲迭代估计得到.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多用户检测方案有较低的误码率和复杂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速率传输的物理层实现,通过将可变扩频长度(VSL)和多码(MC)的概念扩展到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系统,分析了MC-CDMA系统的两种多速率方式,并在每个等效用户的虚拟扩频码的基础上,提出两种方式的统一数学模型.借助于统一数学模型,利用子空间方法,实现了多速率MC-CDMA系统的盲信道估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统一模型能够有效地对各种速率用户的信道进行辨识.在相同条件下,多码方式的性能优于VSL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