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寻根文学”是一种文化导根——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形态。着眼于民族素质现代化的重铸。梳理“寻根文学”的兴起与嬗变轨迹,对其中的代表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寻根文学的内在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根文学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寻根指向上的危机。“寻根文学”实际上混存着三  种指向 :文学寻根、文化寻根和精神寻根 ,其中隐含着某种隐患 ;二 ,方法论上的危机 ,导致寻根者在实际操  作上困难重重。三 ,文化态度上的危机。寻根者复杂的文化心态和过于偏激的文化取舍态度 ,既与其文化寻  根、精神寻根的实际动机相抵牾 ,也与其要表现的文化形态相冲突 ,进而也妨碍其文学寻根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寻根文学"是一种文化导根--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形态,着眼于民族素质现代化的重铸.梳理"寻根文学"的兴起与嬗变轨迹,对其中的代表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新时期以来,“寻根文学”与“后寻根文学”中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文化主题。主要运用文化学批评方法阐述其蕴含的民族美,其中“边疆自然美”展现了和谐的生态美以及原生力量的自由与朴素;“文化风俗美”呈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是少数民族文化心理、文化基因的外现;“原始人性美”构成了各少数民族的气质、精神、民族心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构建了中华文化之多元美。  相似文献   

5.
寻根文学经历了由文学寻根到文化寻根的嬗变 ,在寻根文学的嬗变中 ,其自身存在着文学与文化 ,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和批判 ,以及对政治的远离与回归的内在矛盾和冲突 ,造成寻根的文学的内在缺陷 ,从而使寻根文学在盛极一时之后便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6.
程邦海 《皖西学院学报》2002,18(2):61-62,69
寻根文学经历了由文学寻根到文化寻根的嬗变,在寻根文学的嬗变中,其自身存在着文学与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和批判,以及对政治的远离与回归的内在矛盾和冲突,造成寻根的文学的内在缺陷,从而使寻根文学在盛极一时之后便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7.
“文化寻根”小说有着复杂的文化与文学本源,存在着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文化价值取向,并对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寻根文学是当代文学从启蒙立场转向多元化立场的重要表征,受到了世界文化寻根、反殖民主义以及文化启蒙各种思潮的影响,因此在表述和评价民族文化时产生价值分野,形成反思型、乡恋型和互补型这三种文学形态。其中,反思型寻根文学延续了新时期的文学启蒙立场,用启蒙理性烛照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乡怨和乡愁意味;乡恋型寻根文学受到了世界寻根文学和反殖民主义潮流的影响,歌颂乡土中国和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色彩;而互补型寻根文学则游走于两者之间,既正视乡土中国的痼疾,又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批评的泛文化主义与寻根文学有着潜在的关联。寻根文学为文学开辟了一个无限丰富的表现疆域,同时也开启了文学及文学批评泛文化主义的倾向。通过对寻根文学历史价值与文学史意义的阐释,给当下的文学创作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寻根文学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从文化角度讲,保护民族文化不被世界文化所吞没,同时又反思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构成了寻根文学创作的主线;从哲学角度讲,现代非理性主义使作家们获得了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产生了新的审美体验;从现实角度讲,强调传统文化的寻根文学使人们获得了一条不同于现代性文学的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处于信息传播核心中的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作为高校校报的总编要想完成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总编的角色转换,应牢固树立包括政治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四种意识在内的“总编意识”,终身学习,补足“后劲”,才能避免落伍,才能为高校校报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诗经》十五“国风”中“第一人称诗”占一半以上,而在所有“第一人称诗”中出自女性之口的又占三分之一强。这些以女性口吻抒写的诗篇传达出一种后世文学所欠缺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在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女性对人性本真的追求,它包括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不息的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中的"怀旧"意识以及它在文本中所形成的"怀旧之美"或"怀旧"风格,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某些"集体无意识"。文艺作品中的"怀旧"是一种审美活动,具有追忆并美化童年、思乡、"往日"三个原型母题。"怀旧"事件的核心不是物理和历史上的"事实",而是主体在记忆中建构出来的具有强烈情感倾向的意象或图景。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几十年,"行政化"体制推动了我国国立科研院所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数量达到相当规模。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僵化的"行政化"体制下,由于收入分配下降等因素,科研人员科研积极性和创新动力出现下滑迹象,使得我国整体的科技水平进步速度缓慢,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遭遇瓶颈。本文分析了不同科研院所治理模式的类型与特征,通过比较发达国家科研院所治理的国际案例,总结国际上各种类型科研院所治理结构的优缺点,为我国科研院所"去行政化"治理改革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朝鲜族国家/国民意识的确立有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与中国兄弟民族共御外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近代日本殖民侵略引发的“间岛问题“催生了其“中华“认同意识的萌发,开始了由移民到国民的意识转换,朝鲜族逐渐融入正处于由自在到自觉形成过程中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6.
“欧洲意识”的培育是欧洲联合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欧洲意识”与“民族意识”都是人们对地域性共同体归属和忠诚的一种情感。正如“民族意识”是维系近现代民族国家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情感基础,“欧洲意识”也是将欧洲民众集合在一个超国家新共同体内的必要的精神支柱。促使当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与决定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相似的,近代“民族意识”形成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在“欧洲意识”培育过程中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下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建立一套新的公共政治生活伦理极为必要.而作为公共政治理念核心的现代国家观念,却是源自西方的民族国家理念,必须经中国实践的具体梳理才能对中国的政治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一直以来困扰政治学研究的国家定位、政府定位等问题做一梳理,并探求国家观念现代化的具体路径,以求用观念上的突破达致实践中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在其意识流小说代表作《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波特娴熟地运用了多视角叙述、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时间蒙太奇等多种意识流技巧,生动、逼真地揭示出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复杂的内心思想,多角度地塑造出了韦瑟罗尔奶奶立体的、丰满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示出了意识流技巧在其小说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运用对比实验法、访问调查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互教式”教学模式实证分析认为:“互教式”教学模式在突出师范性、增强学生角色意识、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和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传习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师范体育专业表现难美性项目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孔子颜回李白杜甫这四位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匠,其实是拥有崇高人生理想并为之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的平凡之人。孔颜之素业,李杜之斯文是我们为之自豪和骄傲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是深刻的文化思考、广阔的文化境界、执着的文化追求,是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理念,是一切国人持久并引以为豪的一种无形的思想品质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