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报 《科学之友》2005,(9):39-39
1994年7月,人类首次目睹彗星撞击行星的场面——一颗彗星的21块碎片连续轰击了木星,并在这颗太旭系最大行星的表面撕开了足足能放进一个地球的“巨大伤口”。这一景象如噩梦般挥之不去,而人类也将“小天体撞击地球”视作21世纪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  相似文献   

2.
彗星被称为“时间宝库”,这是因为在彗星的内部包含着许多有关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线索。由冰、气体及尘埃构成的彗星,在大约45亿年前诞生于太阳系外围遥远的寒冷地带,因此它们是原始太阳系的残骸。2005年7月,美国发射的“深度撞击号”飞船将撞击“特普尔1号”彗星,这将是人类和人类的太空飞行器首次探测彗星表面以下的情况,因此也将首次揭开彗星内部的秘密,并且为人类避免彗星和小行星等天体撞击地球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4日,在距离地球4.5亿千米的地方,由美国“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射的撞击器成功地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从而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十分壮观的“焰火秀”。这次撞击的时间跟预定时间完全吻合。这次撞击的目的是探查彗星的构成。近距离环绕“坦普尔1号”彗星飞行的“深度撞击号”飞船(母船),是此次“深度撞击”任务中的主要角色,它将撞击舱发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5,(5):8-11
彗星可能给行星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寻找避免这种灾难发生的办法,是人类发射飞船撞击彗星的重要理由之一。现在,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彗星对木星的一次大碰撞。  相似文献   

5.
未雨绸缪 小行星是太阳系的小字辈,它们中的大多数是在太阳系形成期间由石块形成的,只有大约3%的小行星由铁等金属构成.小行星的轨道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广大区域,只有少数不守规矩的"特殊小行星"在火星或木星的引力作用下,才会闯进内太阳系,撞击地球、月球和火星.  相似文献   

6.
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北京时间7月4日中午1时52分,全球瞩目的“深度撞击号”撞击器终于按预定时间与“坦普尔一号”彗星相撞成功。消息一传出,所有关注这一创举的人都兴高采烈、欢欣鼓舞,这次的太空“烟火”也为美国7月4日的独立日献上了一份厚礼。当地时间7月3日午夜11时前,美  相似文献   

7.
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北京时间7月4日中午1时52分,全球瞩目的"深度撞击号"撞击器终于按预定时间与"坦普尔一号"彗星相撞成功.消息一传出,所有关注这一创举的人都兴高采烈、欢欣鼓舞,这次的太空"烟火"也为美国7月4日的独立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8.
撞击彗星     
为了揭开彗星的未解之谜,人类飞船将首次发射撞击彗星。撞击会出现什么后果?被撞的又是一颗什么样的彗星?最后,就让我们来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彗星是由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的剩余碎片构成的天体,也是人类可以接触到的最古老的天体,太阳系的诞生、地球生命的出现都可以从它们身上找到线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斯坦福大学的一个联合科研组,在对最丰富最广泛的一类气态有机分子——多环芳香烃(PAH)进行研究之后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在外太空要面对宇宙垃圾等很多潜在的危险,同样我们的地球也面临着这类威胁,只不过地球的对手是一些个体更大的小行星、彗星等天体,但是,好在碰撞几率要小得多.2004年3月19日,一颗直径30米的小行星在南大西洋上空约4.3万千米处"疾驰而过",这是迄今为止人类观测到的地球与外来天体距离最近的一次接触,当时曾引起一阵恐慌.  相似文献   

11.
周期性的彗星雨是造成太阳系中陨石坑的主要原因的理论在最近的两个研究中受到质疑。休斯敦月亮和行星研究所的Vigil L.Sharpton说,对地球上陨石坑的仔细检查,并不支持周期性彗星撞击的理论。而且根据亚利桑那大学的Robert G.Strom,至少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物体造成了太阳系中的陨石坑。  相似文献   

12.
陈勇 《科学之友》2005,(17):32-33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在这一片焰火之中,人类仿佛窥见了太阳系的儿时容貌.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在这一片焰火之中,人类仿佛窥见了太阳系的儿时容貌。一举成功北京时间13时52分左右,质量为372kg的铜质撞击器与“深度撞击”号探测器脱离约24h后,以3.7万km/h的相对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km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完成此次壮烈的“杀身成仁”之旅。伴随着一道炫目强光,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立刻成了…  相似文献   

14.
15.
陈勇 《科学之友》2005,(9):32-33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在这一片焰火之中,人类仿佛窥见了太阳的儿时容貌。  相似文献   

16.
一颗直径约400米、体积与一艘航母相似的小行星于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11月8日6时28分与地球擦肩而过。与地球相差的距离是32.46万千米,假如撞击地球将相当于500枚核弹同时在地球上空引爆,无疑是全人类的灾难,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7.
对一块已有45亿年历史的澳大利亚陨石的新研究表明,地球生命的一些原材料很可能起源于太空。科学家在这块陨石中发现了有机分子鸟嘌呤和黄嘌呤,同时证实了它们不可能是在地球上形成的。这两种分子都属于碱基,而碱基是DNA的前身,DNA则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因指令。鸟嘌呤和黄嘌呤还可能是RNA的基石,RNA则为生物体制造蛋白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4日,在距离地球4.5亿千米的地方,由美国"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射的撞击器成功的撞击了"坦普尔1号"慧星,从而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十分壮观的"焰火秀".  相似文献   

19.
一度流行于科幻小说中的行星相撞、地球毁灭等有关人类末日的描述,随着最近对小行星报道的增多正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话题。1992年国外传闻某小行星正向我们的地球飞来,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似乎近在眼前,可是小行星并未光临,地球还是我们这个地球。前不久又有消息说,今年夏天将有一颗彗星冲撞木星,作为其近邻的地球居民,刚刚平息的杞人之忧再度袭来。于是对将来有可能闯入地球的行星等天体的监视及如何迎击等问题,空间大国的科学家纷纷着手研究对策,美国为此专门成立了地球  相似文献   

20.
正1.28万年前,一颗彗星的残片撞击地球,叙利亚一座旧石器时代的村庄可能因此遭遇了重创。阿布胡赖拉是叙利亚的一个重要考古遗址,那里出土的物品记录着该地区的早期农业情况。考古学家2020年宣布,阿布胡赖拉也可能是已知被彗星残片间接轰炸而击毁的唯一人类定居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