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运用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翻译方法和翻译评价两个主要层面,对王仲年先生所译的欧.亨利短篇小说中译本进行了研究,来探讨幽默的翻译问题。通过对译本中译例分析,本文作者试图找出在幽默的翻译过程中,使译文达到与原文最贴近最自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让译文和原文一样妙趣横生,是幽默翻译的最高标准,应是译者孜孜以求的目标。翻译适应选择论强调以译者为中心,对影视字幕中幽默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主要分析影视字幕翻译中传达幽默的策略及原则。  相似文献   

3.
Fillmore的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幽默则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形式.该文试以框架理论的基本原理探讨幽默的产生与理解,并为幽默的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以美国幽默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为例,考察幽默情景喜剧中文字游戏类、禁忌语和中国元素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意识形态的确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对不同幽默类型的翻译都有一定程度的介入和操纵;同时在幽默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使用了不同的策略,使幽默翻译最大程度地接近译语观众的生活认知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王菖  曹睿  张欣 《科技信息》2009,(18):121-122
本文基于关联理论对幽默翻译的阐释,结合数学中集合论的基本概念,将幽默翻译中的一些问题运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其中的分析发现对幽默翻译的方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英语幽默反映英语语言文化,不理解英语幽默就不能算是真正掌握英语。翻译幽默语言应首先具备欣赏幽默的能力。幽默语言的翻译虽非易事,但毕竟有其可译性。而功能翻译、直译和归化则是幽默语言翻译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幽默文本的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化,更涉及到文化的交流。汉英文字结构、语义系统及文化背景的多重差异构成幽默翻译的障碍。而归化、功能翻译等策略在幽默翻译中的具体运用能大大提高幽默的可译度,是对幽默文本的有效补偿。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尤金·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探讨幽默翻译所应持的标准和手法,认为幽默翻译首要的任务是保证原、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即译文读者从译文中能得到与原文读者从原文中相似的反应。因此,译者应该在最大限度保证意义不变的条件下,使译文产生与原文类似的幽默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来探讨英语幽默双关语的可译性,通过相关的分析与归纳,本文明确了英语幽默双关语的翻译目的和翻译原则,即保留幽默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英语轭式搭配(zeugma)是英语中较常用的一种修辞法。zeugma用词精炼,构思奇特,诙谐幽默,引人入胜。文章主要论述了zeugma与汉语修辞格拈连的异同,zeugma与syllepsis(一语双叙)的异同,zeugma的修辞效果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11.
曹华径 《科技信息》2010,(36):I0123-I0123
当前影视交流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影视翻译也变得日益重要,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幽默是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作品中的幽默成分翻译的成败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剧作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影视翻译这一文化领域,幽默元素的翻译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幽默翻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英语幽默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黑色幽默作品以黑色幽默为表现手法,其幽默语言悲喜浑融,兼有审美形态上的悲剧元素和喜剧元素,具有悲喜二重性,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翻译过程中需要再现其审美特征。文中从翻译的审美再现角度出发,对黑色幽默作品中幽默语言及翻译的审美再现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英语幽默双关语主要由语音双关、语义双关和语法双关来呈现幽默效果,是一种有难度的翻译对象。使用对等直译法、对等替换法和代换翻译法,能较好地解决英语幽默双关语难以翻译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竹雨 《科技信息》2009,(22):98-99
幽默语言是非常有趣味性的问题,对幽默的研究历史悠久。本文着重从双关、文字游戏以及文化三方面对英汉幽默语言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外来幽默并不能为本族人所理解或无法翻译。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待这类幽默语言必须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采取替换和注释等策略,并提出有些幽默具有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6.
言语幽默翻译:可译度与补偿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探讨了幽默的民族性基础上,不难发现文化间的异性因素潜在地限制着幽默翻译的可译度。尽管如此,言语幽默仍具备可译性,因为言语幽默的可译度呈现连续统状态,只是多大程度上可译存在差异。普遍幽默的理解所需语言文化背景少,可译度大,采用直译便可;文化幽默和语言幽默则相反,可译度小,提倡整合利用类比、换位、显性、隐性等翻译补偿策略,丰富的译例显示补偿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幽默。  相似文献   

17.
王焱 《科技信息》2013,(12):158-158
幽默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它和人们的生活如影随形。幽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幽默在博人一笑的同时也在表现着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因此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幽默。当翻译者将一国幽默翻译成别国文字时,其不可逾越的文化鸿沟给翻译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本文主要对幽默的翻译方法进行了论述。笔者将幽默分为了"大众性"和"特殊性"两大类。并以日汉幽默为例,具体分析了"大众幽默"和"特殊幽默"的具体翻译法。并提出了对特定文化下的幽默进行转译的观点,从而打破特定文化背景下幽默不可译或者只能加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Pun(双关)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修辞格,它是有意利用语音和语义条件使某些词具有双重意义,以达到“指桑说槐”的目的,使语言幽默、含蓄、富有情趣。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及文化背景上有极大的差别,因此,在翻译时很难恰如其分地将其译为汉语。本文结合具体的例子对Pun的可译性限度及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傅东华翻译的美国通俗小说《飘》,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口语化和幽默化的语言几乎贯穿整个译本,从而构成了此译本的独特风格。但译本中过于中国化的归化翻译一直饱受文艺评论界的批评。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要求不同类型的文本需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感染文本《飘》要求译文以归化为主,应主要忠实于目标语读者的反应。此理论无疑为我们赏析傅译《飘》的中国化的口语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提供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20.
王丽娜  李静静 《科技信息》2009,(10):113-114
Jef Vers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语言各层次的顺应以及文化顺应等方面。本文以语境顺应论为基础理论,探讨言语幽默翻译中的语言语境顺应问题。本文对顺应理论的语境进行综述,并以大量实例为证,论述了幽默翻译中做出的顺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