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服装传热传湿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服装的传热传湿的机理出发,在总结前人实验及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服装传热传湿性能及数学模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并指出了前人研究中值得改进和加强之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自制的动态模拟装置,探讨了服装面料的动态湿传递,并测定了在非稳态条件下,人体汗水的蒸发及水汽传递的情况.通过对全棉、涤棉、涤毛、真丝、细麻、粗麻等7种服装面料的试验,提出织物的结构参数对湿传递影响的多元回归方程,并得出了面料厚度对湿传递影响最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织物的接触阻抗理论。以典型的两侧结构不同的丝绒织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织物微气候仪Ⅱ型进行测试。本文设计了包括正面、反面、单层、双层等九种方案,对其传热传湿性的结果进行数学处理,并对丝绒织物正、反面的传热湿性进行了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建筑构件内耦合的传热传湿动态数学模型,鉴于材料吸湿在传热传湿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在能量方程中考虑湿度梯度作为热源或热汇,在质量方程中把温度梯度作为湿源或湿汇。首次提出用传递函数分析方法研究建筑构件内的热湿耦合过程,并以玻璃纤维板为例应用该方法进行了热湿耦合过程的分析计算,得到了板内温度和含湿量的动态分布特性。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本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提高防护服装舒适性、降低人员体力消耗、加快人体防护装备研制与开发,开展了利用出汗暖体假人测量防刺服在不同环境下的热阻与湿阻特性的研究.根据国际标准,假人只适用于常温环境下服装的热阻和湿阻测量.对原有热阻模型进行修正,结合热电偶测量方法以及暖体假人测量技术,实现高温下防刺服热阻和湿阻测量.在温、湿度可控制的气候室内,设置不同环境工况,获得两套防刺服的热阻和湿阻特性,比较了不同防刺基板材料对防刺服热阻和湿阻的影响,以及防刺服不同部位热阻和湿阻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防刺服热阻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而湿阻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湿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使用透湿杯测量织物湿阻的新方法,该方法在控制一定的水温和环境条件下,设置透湿杯中离被测织物下表面不同的水位,依次测量织物的透湿率,并对这一组数据进行回归,可以计算得到当水位与织物下表面的距离为零时的透湿率,再根据湿阻计算式计算得到织物的湿阻.避免了过去测量织物湿阻只能依赖出汗平板仪的状况,同时也解决了使用出汗平板仪法测的湿阻与使用透湿杯法测的透湿率这两类透湿指标之间没有内在关联的问题.该方法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在研究织物透湿性能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正反面结构有显著差异的丝绒织物在传热性能上的方向性.在平板型保暖仪上通过试样的不同搭配方式测试求得了丝绒织物光面和绒面接触热阻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织物的动态传热传湿性能,认为织物的传热和传湿是相互影响的,为此设计了一台织物的动态传热传湿性能测定仪,对织物在经历干燥—吸湿—放湿—干燥整个过程中所传导的热量(包括干热和湿热)进行了测量.根据测量得到的热流量曲线,本文提出了四个衡量织物动态传热传湿性能的指标,实验结果证明,所用指标能较好地反映织物的动态传导性能。结果表明,经织物所传递的热量大小与织物自身的传湿散热性能有关,湿阻小散热性能好的织物其测得的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值较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织物湿传导通道的三种型式.指出了织物中透湿孔洞有多种多层次结构,横向尺寸相差甚大,在湿传导过程中的表现和作用各不相同.提出了描述织物中各层次透湿孔洞的物理量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11.
建筑多孔围护结构的热湿耦合迁移会严重影响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以及建筑结构,而建筑热桥往往是发生湿迁移和湿积累最严重的部位。与建筑主墙体相比,热桥受多维效应的影响,热湿耦合迁移更加复杂。为探究建筑中不同部位的热湿耦合迁移,从而精准计算建筑热损失,首先分别从一维平壁墙体和多维热桥两个角度阐述了多孔围护结构热湿耦合迁移的研究进展,然后分析了多孔围护结构热湿耦合迁移对建筑的作用。多孔围护结构尤其是其中的热桥等复杂建筑节点处的热湿耦合迁移对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及建筑结构有着重要影响,热湿耦合迁移模型、热湿耦合迁移实验等相关研究也亟待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以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学为基础,建立以湿度梯度为热源或热汇,以温度梯度作为湿源或湿汇的建筑构件内热湿耦合迁移的动态数学方程。提出用传递函数分析方法研究建筑构件内的热湿耦合过程,利用Laplace变换方法求解耦合方程。使用该方法对竹材组合墙体构件竹板进行了热湿耦合过程的分析计算,得到了竹板内温度和含湿量的动态分布特性。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合理可信,有利于竹结构组合墙体的特性研究,也有利于竹材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期性边界条件下多层墙体内热湿耦合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墙体在室外热湿气候下内部温度和水蒸汽密度变化,建立以温度梯度和水蒸汽密度为推动势的多层墙体内一维热湿耦合传递方程.在室外温度、水蒸汽密度周期性变化作用下,利用Fluent软件修改标量方程求解该耦合方程,将对数值结果同文献实验结果对比,两者较好吻合.以室外典型年参数计算冬、夏季墙体内水蒸汽分压力及热流密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冬季内保温和墙体接触面发生冷凝并结露,外保温在冬、夏季均不会出现结露. 相似文献
14.
围护结构内的热湿耦合传递是影响地下工程热湿负荷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深埋地下工程中围护结构的热湿行为,通过建立热湿耦合传递模型,以两种衬砌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热湿传递模拟时,为体现含湿量对材料导热性能和传湿性能的影响,模型中将建筑材料的各项参数均表示为含湿量的函数。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的偏微分方程接口,模拟围护结构的热湿吸放过程,并比较两种衬砌结构的热湿传递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围护结构的热湿负荷变化略滞后于工程内部空气的温湿度的变化过程;离壁式衬砌结构的热负荷远小于贴壁式衬砌结构;离壁式衬砌中的空气夹层能有效增加围护结构的热阻,但是会降低围护结构的传湿阻力;离壁式衬砌结构和室内空气的传湿量略小于贴壁式衬砌结构,两者相差大约30%;离壁式衬砌更能够减小深埋地下工程的热湿负荷,降低工程能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多孔介质墙体热湿耦合迁移实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孔介质墙体热湿耦合迁移对建筑热工性能、建筑能耗及室内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实验是研究该过程的重要方法.分析了多孔介质墙体热湿耦合迁移实验研究中的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概述了多孔介质材料内瞬态湿度测量方法,提出了一种造价低、使用便捷并准确可靠的方法.然后,分析了国内外研究者常用的三种实验方案,设计了一种新方案,并根据新方案搭建了一个足尺寸实验台,为多孔介质墙体实验研究及数学模型验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多层墙体热湿耦合传递的实验测试方法,测试了长沙地区1月份和7月份空调房间外墙体内的温湿度分布情况.分析了热湿气候地区墙体内湿传递和积累的情况,以及不同内表面情况对墙体热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靠近室外侧水泥砂浆与红砖界面处的温度、湿度严重受室外温、湿度变化的影响,且此界面处的湿度长期高于80%,易引发霉菌的生长;靠近室内侧红砖与水泥抹灰界面处的温度、湿度主要受室内温、湿度的影响,变化较小;在夏季,内表面贴发泡塑料墙纸的墙体内各界面处的温、湿度普遍比没贴墙纸的墙体内相应位置处的要高;在冬季,两墙体内界面处的温度基本相同,但没贴墙纸的墙体内各界面处的湿度比内表面贴有发泡塑料墙纸的墙体要略高.同时,墙体内的温、湿度变化存在着很强的耦合作用,并且太阳辐射强度对墙体内的温、湿度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连续介质流体力学的观点,采用局部体积平均方法,建立了一个描述作物覆盖条件下土壤热湿迁移过程的二维数学模型.以能量平衡原理及土壤层水汽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根系吸水吸热、作物蒸腾和土面蒸发模型.两者耦合适用于求解HIPAS系统中热湿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非饱和多孔介质热湿传输的一般数学模型,此模型引入了在非饱和多孔介质中同时发生热质交换的多种传输机制,以使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得到改进.引用由Whitaker建立的体积平均法,讨论达西定律应用于非饱和多孔介质的限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