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小霞 《科学通报》1983,28(15):914-914
前文报道了稀土铕、镱的极谱催化波和钪的络合吸附波,本文简报稀土钇、铽、镧、钐和钆的极谱络合吸附波。从反应机理来分,催化波和络合吸附波是不相同的两类。我国提出的几十种元素的灵敏极谱波中,有很多是属于络合物的吸附波的,在示波(单扫)极谱上可达  相似文献   

2.
李南强 《科学通报》1986,31(9):667-667
在研究了稀土、铟和镓与茜素络合剂的极谱络合吸附波之后,参阅等用光度法研究锗(Ⅳ)与茜素络合剂的相互作用的报道。我们对锗-茜素络合剂体系的极谱行为进行了研究。在氨性缓冲溶液中同时得到了三个单扫极谱络合吸附波,其中最灵敏的波  相似文献   

3.
光谱光电并行采集技术的两点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理忠  普晓云  张晋  文小明  柳青菊 《科学通报》1997,42(18):1950-1953
目前,光谱测量技术主要向灵敏、精密、快速、快变化时间谱和空间谱分布测量等方向发展.基于串行检测的各类光电分光光度计,不同波长谱线的强度测量是不同时的;改变测量波段需要时间,从而不易解决快速问题;无法解决时间谱和空间谱测量问题;这些都是使单色仪型光谱设备无法继续发展的致命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采用并行测量技术另外,并行采谱技术还具有能获得同时谱、谱空间分布等重要优点.但原有光谱并行采集设备——摄谱仪却存在灵敏度低、测量手续多、实际速度慢等缺点.因此发展了光电光谱并行采集技术,光学多道分析仪(简称OMA)是其典型代表.OMA利用了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的精华,已是集光谱采集、处理、存储、显示于一身的,有快速、灵敏等许多优点的先进通用光谱测量设备,但在系统分辨率和同时谱宽方面却大不如上述的两类传统仪器.例如,现有OMA同时谱宽若为30~60nm者,分辨极限只有0.2nm左右.相比分辨极限可小于纳米,同时谱宽可为数百纳米的摄谱仪,或相比异时谱宽可很大、分辨极限也不小的单色仪型设备,这样的指标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朱果逸 《科学通报》1982,27(10):615-615
1972年Oldham发展了半积分极谱法,主要是记录电流的半积分量m和电压E的关系(m~E曲线),随后,后藤正志等提出半微分极谱法,主要是记录电流的半微分值e和电压的关系(e~E曲线)。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又发展了1.5次微分(e′)和2.5次微分(e″)极谱法,主要是记录电流的1.5次微分e′和2.5次微分e″与电压的关系(e′~E和e″~E曲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可为探测溶液中的分子结构、固体材料以及分子动态及相互作用提供极丰富的信息。为了快速准确处理如此大量的信息,厄恩斯特在核磁共振基础上又发展了傅氏变换、二维及多维谱技术及原理。10多年来,二维谱已对解释耦合网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包括交叉弛豫谱测量核间距离以及交换谱研究化学交换网络。目前各种脉冲方法及多堆谱计算机自动解释等方法仍在不断发展,这些新技术在化学及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将是无法估计的。  相似文献   

6.
舒柏崇 《科学通报》1974,19(7):329-329
催化极谱因具有比经典极谱高得多的灵敏度,且不受仪器种类限制,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极谱催化电流的理论和应用已有系统的研究和叙述。一般说来,“催化极谱”是研究电极过程中的催化效应产生的迭加在扩散电流上的附加电流(即催化电流)的特性及应用,由于它比原有扩散电流大很多倍(甚至可提高几个数量级),因而它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袁倬斌 《科学通报》1966,11(7):303-303
关于呲啶及其某些衍生物的极谱分析,文献[1—5]已有报导。十六烷基溴代吡啶(简称CPB)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医学上用作杀菌剂。Doss等研究过CPB在滴汞电极上,对毛细管电容的极谱行为。Dolezil等用表面活性剂对极谱氧极大的抑制作用,曾间接地测定过痕迹量(10~(-6)~10~(-5)M)的CPB。但迄今文献中尚未见到关于直接用极谱法来测定和研究CPB的报导。本文所报导的是作者用交流电示波极谱法和普通极谱法,对CPB进行分析方法和稳定性的研究结果,以  相似文献   

8.
汪尔康 《科学通报》1960,5(16):509-509
我国部分地区还有传染性肝炎流行,但临床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还不够。我们在总结前人对极谱法勃笛切卡(R.Brdi(?)ka)蛋白催化反应工作的基础上,用极谱法对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研究。经过对各类传染性肝炎的不同病期病情的血清所作的极谱法检查结果的分析,找到了一个诊断传染性肝  相似文献   

9.
新极谱学     
1922年捷克物理化学家海洛夫斯基发明了极谱学,1925年他又与日本人志方益三合作,发明了极谱仪。六十年来,极谱学已成为电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化学,特别是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0.
王曙 《科学通报》1965,10(3):255-255
本文意图用阳极溶出伏安法代替Bush的示波极谱法来测定纯硒中微量镉与铅;以及以硫酸铍本身为支持电解质来代替氯化铍为支持电解质的普通极谱法,借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为了分离铟与镉,前人在3M的碘化钠中,使用了镉与铟的还原波,但铟在此底液中的溶出极谱出现两个峰,且在卤化物浓度高时,铟严重地干扰铅的测定,所以我们采用了0.5M溴化钾底液。此时,铅、铟和镉的溶出峰电位依次为-0.34伏(对饱和甘汞电极,下同)、-0.55伏和-0.62伏,可测定20毫升中0.05微克镉和0.4微克铅,与上述示波极谱法的可测下限相当。在硫酸铍介质中,铜、铋、铅、铟、镉和锌的  相似文献   

11.
微量热法测定漆酶的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望天志  李卫萍 《自然杂志》1997,19(6):361-361
酶活性大小是研究酶特性、进行酶制剂生产及应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参数.测定酶活性的方法有HPIC法、测压法、分光光度法、极谱法等  相似文献   

12.
甲基自由基的伏安法原位产生与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硫酸钾-乙酸盐、二甲亚砜或叔丁醇等体系中, 用伏安法实现了甲基自由基·CH3原位产生和检测. 这包括下列连续过程: 过硫酸根S2O82–经单电子极谱还原成硫酸根自由基SO4•, SO4•在电极表面引发与乙酸根、二甲亚砜或叔丁醇的自由基链反应产生了·CH3,·CH3单电子还原产生了它的极谱还原波. 与用紫外光光解耦合电子自旋共振谱法等已有技术相比, 本方法简单灵敏, 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袁倬斌 《科学通报》1982,27(1):26-26
自从发明极谱法以来,绝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是在真溶液中进行的,而在非真溶液中的工作则报道不多.很早就有关于胶体溶液对汞的电毛细管性质之影响和胶体粒子在滴汞电极上极谱性能的研究报告,但并未引起重视.Majer研究了带正电荷的胶体粒子在滴汞电极上产生的极化作用,并指出这种胶粒似乎更易进行还原反应.此结果打破了极谱法只能在真  相似文献   

14.
冯强生 《科学通报》1960,5(2):59-59
极谱在有机和无机分析上已经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电容电流限制,对于测定浓度低于10~(-5)M 的物质就很困难。Barker 的方波极谱提出,可使测定浓度的下限降至10~(-7)M 或更低,但只限于电极反应为可逆的物质。石桥藤永的增感线路虽然提高了电解电流,但电容电流亦随之增大,使他的方法很难在实际上应用。为了解决极谱灵敏度问题,基于下述原理,提出了脉冲极谱。它能使电极反应可逆及不可逆物质的电  相似文献   

15.
田瑞华  陈德朴  戴尧仁 《科学通报》1999,44(15):1620-1624
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可信的PARP活性测定的非同位素方法,即用线性扫描极谱法测出植物中PARP酶促反应产物烟酰胺的含量,从而测定了PARP的活性。NIC的检测限达0.03μmol/L,线性关系为0.06-5μmol/L,相关系数r=0.999,NIC的回收率约达92%-9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6%《  相似文献   

16.
高小霞 《科学通报》1987,32(2):112-112
自1967年Pedersen合成冠醚化合物以来,各种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和它们同碱金属、碱土金属及稀土元素的络合物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其中多数是在有机溶剂中合成固体络合物并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而研究水溶液或混合溶剂中络合物性质的很少,尤其是用极谱法研究的更少,因为多数的冠醚和稀土离子在极谱上是不能还原的。但是稀土离子是能与某几种冠醚络合的,为了能在极谱上观察到络合物的形成和研究其性质,我们首先在丙酮溶液中研究了铕(Ⅲ)与18-冠-6络合物的极谱行为。  相似文献   

17.
袁倬斌 《科学通报》1975,20(9):423-423
苯甲酸的普通极谱分析,前人报道较多。新近在有机溶液中又有进一步的研究报告。但迄今尚未见到用交流电示波极谱法研究苯甲酸的报道。我们在进行固态物质的极谱研究工作中,为了使用苯甲酸作标  相似文献   

18.
袁倬斌 《科学通报》1966,11(4):169-169
在普通极谱分析工作中必须进行除氧步骤。当分析液为中性或碱性时,使用亚硫酸钠法进行除氧,不仅操作简易而且作用快速。关于这一方法,以及有关亚硫酸根的极谱性能和亚硫酸钠使用量方面的研究,虽早有所报导,但迄今文献中尚未讨论到在各种常用底液中采用此法除氧时所允许充分利用的外施电压范围。几年以来,作者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凡使用此法除氧时,无论是用足够量的固体亚硫酸钠或加入新配制的亚硫酸钠溶液,只要有稍过量的亚硫酸根离子存在卽发现:当施用电压处于-0.2伏以前,亦卽较-0.2伏为正时,则有一极谱波出现.本文卽针对此极谱波,在七种常  相似文献   

19.
衣学喜  孙昌璞 《科学通报》1996,41(13):1165-1169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制造出与原子的辐射波长相近大小Q值很高的腔体,在如此小的腔体中,原子与腔场相互作用具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性质。J-C模型描写的是具有有效两能级的单原子与单模场的相互作用。如果两个原子同时进入单模场区域,并且两个原子间通过交换虚光子产生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将导致很多新的非经典效应,如共振荧光谱、辐射谱、理想腔体中的双原子辐射谱和原子反转的崩塌与恢复,等等。  相似文献   

20.
火焰原子吸收法是最常见的金属元素分析法之一,它具有快速、灵敏、准确和干扰少等特点,文章通过实验,分别使用微波消解法、酸煮法和索氏提取法消解吸附了废气的滤筒,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气中铅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