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采用CFX软件和RSM模型对催化裂化沉降器旋流快分器内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用标量输运方程研究了气体在旋流快分器内停留时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旋流快分器内气体的停留时间随着旋流头喷出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封闭罩内环形空间面积与旋流头喷出口面积之比(S)的增大而减小,且当S等于10时,旋流快分器内气体的停留时间小于5 s;加入汽提气有利于气体的快速引出;带内插简状物的新型旋流快分器内气体的停留时间大于目前所用的旋流快分器内气体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2.
催化裂化沉降器旋流快分器内气体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FX软件和RSM模型对催化裂化沉降器旋流快分器内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用标量输运方程研究了气体在旋流快分器内停留时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旋流快分器内气体的停留时间随着旋流头喷出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封闭罩内环形空间面积与旋流头喷出口面积之比(S)的增大而减小,且当S等于10时,旋流快分器内气体的停留时间小于5s;加入汽提气有利于气体的快速引出;带内插筒状物的新型旋流快分器内气体的停留时间大于目前所用的旋流快分器内气体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3.
旋流快分器内气相流场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智能型五孔探针对催化裂化沉降器带筒状物的旋流快分系统(在旋流头上插入了一个筒状物)内的气体流场进行了测试。应用CFX软件,采用应力输运方程模型对系统内气相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以考察适合该旋流快分系统内流场模拟的湍流模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应力输运方程模型适用于带筒状物的旋流快分器内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系统内流场为三维湍流场,内插一个筒状物后,消除了旋流头喷出口附近的短路流,更有利于提高旋流快分器的分离效率,但在内插筒状物的底部附近还存在短路流现象。 相似文献
4.
用智能型五孔探针对催化裂化沉降器带筒状物的旋流快分系统(在旋流头上插入了一个筒状物)内的气体流场进行了测试。应用CFX软件,采用应力输运方程模型对系统内气相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以考察适合该旋流快分系统内流场模拟的湍流模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应力输运方程模型适用于带筒状物的旋流快分器内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系统内流场为三维湍流场,内插一个筒状物后,消除了旋流头喷出口附近的短路流,更有利于提高旋流快分器的分离效率,但在内插筒状物的底部附近还存在短路流现象。 相似文献
5.
超声速旋流天然气分离器的旋流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传统的低温分离工艺相比,超声速旋流天然气分离器是天然气处理工艺技术的一大创新。在超声速旋流天然气分离器中,气流经过拉伐尔喷管绝热膨胀形成带液滴的超声速低温混合气流,在超声速翼的作用下混合气流由轴流转换成旋流,实现超声速旋流分离。超声速翼是实现气液分离的关键部件。设计了三角薄板型超声速翼,并利用CFD软件对超声速翼段内气流温度、压力、马赫数等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和翼段沿主流方向切向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超声速翼段内,气流能始终保持超声速,翼段出口马赫数为1.4,翼前无激波产生;分离器的旋流加速度最高在572000g,可实现良好的超声速气液旋流分离。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低温分离工艺相比,超声速旋流天然气分离器是天然气处理工艺技术的一大创新.在超声速旋流天然气分离器中,气流经过拉伐尔喷管绝热膨胀形成带液滴的超声速低温混合气流,在超声速翼的作用下混合气流由轴流转换成旋流,实现超声速旋流分离.超声速翼是实现气液分离的关键部件.设计了三角薄板型超声速翼,并利用CFD软件对超声速翼段内气流温度、压力、马赫数等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和翼段沿主流方向切向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超声速翼段内,气流能始终保持超声速,翼段出口马赫数为1.4,翼前无激波产生;分离器的旋流加速度最高在572000g,可实现良好的超声速气液旋流分离. 相似文献
7.
对一种催化裂化(FCC)沉降器内的流动状况进行全尺寸数值模拟,考察粗旋与顶旋采用不同连接方式时沉降器内的油气流动规律,应用雷诺应力模型模拟单个旋风分离器内的气相流场.通过标量输运方程计算简单圆管内气体的停留时间,并与经验公式进行比较,验证采用标量输运方程计算停留时间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考察粗旋与顶旋的两种连接结构对沉降器内流动状况以及油气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雷诺应力模型可以用于FCC沉降器内气相流动研究;改进粗旋出口与顶旋入口的相对位置,绝大部分油气直接进入顶旋,可以减少进入沉降器空间的油气量,降低油气结焦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旋流分离器油水分离机理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数值方法研究旋流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分布,空气柱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油滴粒子的运动轨道,探讨油水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机理.模拟结果表明:油水旋流分离器内的流场是三维非对称分布的;空气柱的产生和发展是负压和对流传输共同作用的结果;油滴粒子在径向力、轴向力以及周围湍流脉动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随机运动,部分粒子由溢流管排出而得到分离;通过计算溢流管排出的油滴粒子数与进入旋流分离器的油滴粒子总数之比可得到油水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模拟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旋流器特性参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和旋流器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80X-13.5型旋流泵的7种结构参数重新进行配置,同时引入正交试验法,设计一个7因素4水平的正交方案,对各种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得到更好的旋流泵结构配置方案.以分块非结构六面体网格划分计算模型,运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标准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结合SIMPLEC算法,对各种不同结构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3种比原模型更优秀的旋流泵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采用标准k ε湍流模型, RNG k ε湍流模型和雷诺应力(RSM)湍流模型,对旋流非接触搬运器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得出3种模型的压力曲线、吸力曲线和流量值.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对比得知,3种模型中RSM湍流模型的预报结果最为合理;RNG k ε湍流模型的预报结果次之,在工程应用中该模型的误差可以接受;标准k ε湍流模型的预报结果最差.因此,RSM湍流模型和RNG k ε湍流模型可被用作搬运器研究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旋流非接触搬运器;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 TH 47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11.
排气芯管结构对导叶式旋风管内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分流型芯管(SVF)及锥形芯管(CVF)对导叶式旋风管内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分流型芯管具有分流作用,芯管侧缝面积与芯管下口面积之比为2.42时,54%的含尘气流在侧缝处经惯性分离后进入排气芯管;与未开缝的锥形芯管相比,分流型芯管能有效降低芯管下口的短路流量,降低芯管内气流旋转强度,使旋风管总压降降低32%.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分雷诺应力模型对柱状旋流分离器气体单相流场中的旋转涡核边界分布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阐述涡核的衰减形态,考察升气管直径、入口面积以及筒体长度变化对旋转涡核边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零轴速包络边界与旋转涡核边界分属不同面,二者分布于升气管投影面的两侧;旋转涡核在分离器中的自然终止形态是涡核尾端弯曲终止于壁面,并沿壁面做圆周运动;涡核边界宽度随升气管直径的减小、入口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当筒体较短时,在较大跨度的升气管直径分布内,涡核边界沿轴向近似成柱状分布。筒体长度增加会使切向速度沿轴向产生衰减,涡核边界在升气管入口区域向外扩张,沿轴向向下逐渐收缩。 相似文献
13.
板带式速冻机空载状况下速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速冻机作适当的几何简化,建立了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使用PHOENICS软件对速冻机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板带运动、空气进口速度、流动通道高度及空气入射角等对内部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气进口速度和通道高度的选取应综合考虑空气流速大小、流速均匀性和流动阻力损失等3方面因素;最佳空气入射角应为0°. 相似文献
14.
折流式气液分离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型折流式柱形气液分离器,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了折流式柱形分离器和普通柱形分离器的内部流场,对比了两种分离器流场的速度矢量分布、液相体积分数分布和湍流耗散速率分布,并通过冷模实验对两种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与CFD模拟结果吻合很好,验证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气液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折流式柱形分离器的压降略大于普通柱形分离器,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弹性范围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油气分离器在极端工况下(-20℃,0.2 MPa)的分离特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筒体长度、出口管径、导流叶片上端与进口的距离以及旋流管件附件设置等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筒体过长时,分离器下方旋流被显著削弱,筒体长度为950 mm时分离效果最佳;出口的管径过小或管内设有螺旋叶片将增大压降,出口气流流速增大导致逃逸的液滴也增多,出口管直径为60 mm时分离效果最佳;导流叶片上端位于进口中心线下方且与之距离等于进口直径时分离效果良好。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油气分离器的结构参数与部件设置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为开发高效油气分离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标准к-ε模型和多相混合模型,对重力式油气分离器内聚结元件分离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含有竖向平行板、蛇形相向、相背平行板和田字板4种不同聚结元件的分离器内部流场中速度矢量和各相体积分数分布,得到了不同构件的聚结特性.结果表明,聚结元件具有稳定流场,抑制涡流,对液滴进行有效聚结的优点,其中田字型板聚结元件效果最优,蛇形相向平行聚结板次之,而竖向平行板聚结元件的聚结效果最差.为分离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极板快速干燥机是蓄电池生产工艺中的重要设备.为提高干燥效果,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风道形状、出风风道几何计算模型,分析风道流场,提出优化方案,为实际生产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梯形风道与矩形风道相比,变截面设计可以提高出风风道两侧末端出风口风速;在出风风道模型中,合理的导流板位置可以提高出风口风速的大小并改善其均匀性. 相似文献
18.
非球形颗粒旋风分离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非球形颗粒的分离特征,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以非球形的硅微粉和球形的粉煤灰为介质,测量其分离特性。结果表明:对于这两种颗粒,分离效率均随入口气速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压降随入口气速的增加持续上升,且分离效率和压降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尽管硅微粉的密度更大、颗粒偏粗,但在相同条件下,其分离效率却比更轻、更细的粉煤灰的低,且压降也更低,原因在于硅微粉所形成的灰层在器壁上"滑动"困难,器壁摩擦损失较大,会削弱旋流强度,导致离心分离能力下降,加上非球形颗粒在离心沉降过程中的绕流阻力更大,故分离效率变得更低。对于压降,虽然器壁摩擦损失增大会导致压降升高,但旋流强度的减弱又使旋转动能耗散减少,压降降低,综合结果是分离硅微粉时压降比分离粉煤灰时的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