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五四“时期女性诗歌写作折射出时代思潮的变化,通过时代话语的参与,在诗歌中表达出女性对自由、社会责任、自然、儿童等母题的关注,重新树立起女性诗歌中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2.
"五四"女作家广泛关注社会现实,同时也是当时女性进入社会的先锋.本文以中国女性文学和"五四"文学为背景,从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方面和女性性爱意识考察了"五四"女作家的女性情怀及其审美表现,从而探究"五四"女性文学开创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新传统的思想、艺术价值.认为"五四"女性文学第一次全面展示现代女性初步走出男权藩篱时的独特心声,映照出女性生活中许多始终不被注意的侧面,开启了女性文学的崭新话题,激烈否定了封建男权传统,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珍贵源头.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和沈从文以其特殊而又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女性生活作了大量细致深入的描述,并通过对女性的描写来着力刻画一种对他们生活产生过影响并积淀在其思想和心灵深处的女性美,表现出他们对女性和女性美的偏爱和崇拜.  相似文献   

4.
上海沦陷时期市民杂志<万象>上有不少历史题材的抗战小说."兵马大事"向来是不与女人闻的,但这些小说,基本上是以女性为主角寄托抗战精神的.考察这些女性救国故事中女性的角色功能,发现她们主要是女性中的边缘或另类,"妾"、"无知无识的乡下妇人",或是佳人,良家妇女是缺位的,表明这类故事背后的男性历史叙述传统.  相似文献   

5.
刘恒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作家之一,他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白涡》充分揭示了其女性想象与关怀的三个特点,即:以人道主义作为基础,侧重从食色两方面关注女性沉重的内身;立于女性价值立场,对女性追求自我生命意志的实现予以同情与肯定;在探讨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时,侧重于对男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唐代女性的"奇妆" 习尚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妇女化妆的鼎盛阶段,出现了“额黄“、“花钿“、“妆靥“、“斜红“、“胡妆“等今天看来极其特别的妆饰,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习尚影响的结果.在传统社会中,女性一直是审美客体,自身的审美需求长期被忽视,而唐代这种独特妆饰的出现,也是女性自身追求美的表现,可以说,是女性作为审美主体出现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论阎连科"耙耧小说"中的河洛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连科在对河洛故土耙耧山乡的守望与书写中,塑造了“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形象,既寄寓着作家的女性崇拜心理,又有着鲜明的河洛理学文化意蕴.耙耧女性退守于婚姻家庭,在爱的舞台上独自悲壮地表演,传达出的是浓厚的传统伦理色彩.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涌现出大量描写战争中女性生活及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对战争女性形象的描写,打破了传统的对女性世界的描写,开拓了女性创作的新空间,但也有雄化、失落、淡化等遗憾.  相似文献   

9.
论女性意识在女性艺术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的活动和争论一直沸沸扬扬.但是,女性意识并不等同于女性主义.当女性意识处于潜伏阶段时,人们对此不会有太多的关注;当女性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提出来的时候,女性意识本身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作为女性艺术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表现在历史、政治、社会、美学等各个方面.其实也是对自身社会定位的关注.只有在清晰的思维方式下,艺术家的创作才会具有人性的价值.所以,有必要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讨论中国现代女性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女性的从众心理,之所以甚于男性,主要来自女性处在社会性别弱势地位的自我保护意识,而其所"从"之"众",也多是"从"同性之"众".倒不是从同性那里得到安全,而是从同性那里得到调整自我的评价与参照;即便是与"异性相吸",出现反差,也是在异性霸权面前被"窥视"的群体心理折光.这样,女性在长期的社会群塑中,趋奉时尚,追赶时髦,盲目从众,从而丧失了"自我",成为现代女性自觉意识迅速提升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哲学意蕴的阐发,认为“和谐社会”理念从全新角度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天中国人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思想前提;“和谐社会”理念既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统一性思维方式和“和合精神”,又批判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的理性主义方式;“和谐社会”理念是现阶段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权利支配话语,在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社会,女性的沉默无语反映了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受汉族礼教影响,木纳村布依族妇女在传统男权社会一直无声失语,改革开放后争取到了部分话语权,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但因受到民族深厚积淀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制约束缚,布依族妇女要快速实现男女平等的理想目标,必须以综合实力为背景。  相似文献   

13.
波德里亚宣称"景观社会"已经终结,代之而起的是一个"超现实"与"超美学"的"类象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主体消失了,一切都是"类象",所有区分和界限都被"内爆"了。今天的政治、社会、历史、经济等全部日常现实都吸收了超级现实主义的仿真维度,到处都沉浸在丰盛的"美学"幻觉之中。  相似文献   

14.
从古希腊"博雅教育"与中国古典"学习社会"理念等两个层面的分析与梳理入手,对现代"学习社会"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与脉络作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再围绕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应当为建设"两型社会"服务,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两型社会"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格奥尔格·卢卡奇提出的"物化"理论主要属于哲学范畴,但是,如果把它应用于文学领域来分析英国18世纪女性被物化的现象、原因和本质,则更能有助于了解女性物化现象的相关理论和其发展的特点。结合英国18世纪出版的三部小说作品——塞缪尔·理查逊的《克拉丽莎》、丹尼尔·笛福的《罗克珊娜》和弗朗西斯·伯妮的《塞西丽亚》,以作品中女性物化现象为切入点,探讨由于女性在经济上处于被动地位,婚姻中也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加上父权制度的统治和长期以来社会伦理道德的双重压迫,女性的命运一直在男性社会中被物化,成就了父权制社会显形物化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解释学之本并无原初的封闭的整体意义、其意义是由解释以各自的世界经验在对本的解释中不断发生的观点看,在“回到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哲学被界定为历史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社会关系的历史分析,注重的是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的实践的制约性;在“重读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的哲学被界定为实践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批判超越的本质分析,注重的是实践批判的现代和后现代意义。二相比,后较之前,似具有更多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8.
女性是被男权主流社会边缘化了的“他者”。作为失语的“他者”,女性寻求真我成长的过程注定是辗转曲折的。而男权社会强大的话语权消解了女性追求自我的努力。女性的成长实际上是主流社会对其收煽的过程。从“我者”与“他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佛洛斯河磨房》中女主人公玛姬在父权社会中寻找身份之旅失败的强大社会根源:在父权社会语境中.玛姬是被“他者化”了的客体,注定无法实现自己所期待的身份,回归自然才是女性自我的真正归属。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要实现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根据时代精神转变的需要弥补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内容上存在的不足。即现代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内容中应当加强认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理清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着重论证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辩证关系,从而才能培养起基于对社会真实而深刻的分析基础之上的现实的、理性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中国将进入“新型工业化社会”,中国必须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鉴于此,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有丰富的内容,评介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对构建“新型工业化社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