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富钾硅复合物对水稻土中有效K,Si,Ca,Mg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钾硅复合物为绿豆岩煅烧产物,本文通过盆栽对比实验研究它对水稻土中有效K,Si,Ca,Mg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施入K,Si,Ca,Mg后,被水稻带走部分养分,土壤养分仍有变化;尽管富钾硅复合物中的K,Si,Ca,Mg多为枸溶性养分,但均能供给水稻生长发育需要,并具有一定后效.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螯合树脂吸附动力学参数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研究了同种高分子螯合树脂对溶液中不同金属离子吸附和不同树脂对同种金属离子吸附的动力学曲线,得到吸附动力学方程的微分形式与积分形式;研究了温度对吸附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吸附速率的影响符合Arrhenius经验公式.为吸附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北烟区烤烟产量和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连续3年在我国南北烟区7省10县,选择代表性植烟土壤,采用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了烤烟生长、氮、磷、钾、钙、镁、硫、氯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烟株生长和养分吸收速率前期缓慢,中期最快,后期降低.北方烟株后期的生长、氮、磷、钾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南方.养分吸收速率的变异系数氮≈钾磷,中微量元素表现出多样性.在烟株各器官中,营养元素的分配比例叶茎≥根.叶片养分含量南北差异最大,根系次之,茎南北相似,说明前者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但后者比较稳定,对外界环境不敏感.从总体上看,养分吸收速率、分配比例及叶片含量因养分种类和南北地域不同而异,估计与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有关,这可能是我国烤烟质量风各异的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北方烤烟含氯量高而稳定,含氮量北方高于南方,可能导致北方烟叶蛋白质和烟碱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在PH4.8~6.4范围内,菌丝体增殖较快,尤以PH5.6增殖最快,且对矿质养分(磷、钾、钙、镁、锰等)的吸收最高。  相似文献   

5.
基质pH值对灰树花菌丝体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pH4.8-6.4范围内,菌丝体增殖较快,尤以pH5.6增殖最快,且对矿质养分(磷、钾、钙、镁、锰等)的吸收最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批实验法对沈阳张士灌区2种不同重金属污染负荷的土壤(A清洁土壤;B高污染土壤)中不同浓度组合的Cd^2+和Pb^2+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清洁土壤A对Cd^2+和Pb^2+的吸附能力高于高污染负荷土壤B.Elovich方程是描述这2种土壤Cd^2+和Pb^2+吸附动力学行为的最优模型,其次为双常数方程,最差模型是一级动力学方程.2种土壤Cd^2+、Pb^2+的解吸速率随重金属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随解吸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描述这2种土壤Cd^2+、Pb^2+解吸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为Elovich方程,其次为双常数方程,而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科技》2014,(4):51-51
需肥规律:每生产1吨大葱,需吸收氮2.7千克至3.3千克,磷0.5千克至0.6千克,钾3千克至3.7千克,其养分吸收比例为5.45:1:6.09。除大量元素外,施用中、微量元素钙、镁、硼、锰元素肥料,都对大葱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动态和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动态可用Logistic方程描述。套种玉米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高于单作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低于单作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出现日期比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日期早。套种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均滞后于单作玉米,是套种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刺槐主要养分元素内循环及外循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养分平衡原理对落叶前后刺槐不同器官养分的迁移动态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养分参与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养分通量及循环率。结果表明:刺槐叶子在凋落前,氮,磷,钾,镁,硫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回流,回流率分别为63.94%,6、1.83%,76.39%,18.33%和69.60%。钙却发生顺流,使落叶,果的钙含量增加1倍之多。  相似文献   

10.
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铅时锂、钠、钙、镁的化学干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铅时,锂、钠、钙、镁基体对不同浓度铅的化学干扰,实验表明。锂、钙、镁对铅的干扰是与地度有关的化学干扰,钠对铅的干扰是与浓度无关的化学干扰;用1%硝酸和0.4%磷酸铵为基体改进剂可有效地克服各种干扰。  相似文献   

11.
稻叶分段硅同位素组成及硅、钾、钠、钙、镁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稳定性硅同位素在植物体内的组成模式对研究硅生物循环、植物硅积累的机理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成熟期水稻叶内硅同位素组成及Si、K、Na、Ca和Mg营养元素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将水稻叶沿长轴按叶鞘、叶片基段、叶片中段和叶片顶段4部分划分后,各段的Si质量分数和δ30Si值都存在显著差异,并呈现从叶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的一致趋势。在测定的其它营养元素中,只有Ca在水稻叶中的分布与Si类似,K和Na在叶鞘中的质量分数高于叶片,Mg在叶不同部位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差异。本试验中水稻叶不同部位δ30Si值变化范围是-0.25%~0.23%,超出了目前已知陆生植物样品δ30Si值的变化范围(-0.17%~0.25%)。试验结果显示了水稻叶内硅分布主要受蒸腾作用的影响,硅同位素在叶中的分馏属于同位素动力学分馏。  相似文献   

12.
桂西南不同地层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先琨  苏宗明 《广西科学》2001,8(4):301-307
以隆安县为桂西南代表 ,根据地层、地形、土类等确定调查路线和采样点 ,挖掘土壤剖面 ,采集 B层土壤 ,同一地层采集多个样品充分混合 ,以风干土混合样进行分析。测定 2 1个地层土壤的 Fe、 Al、 Si、 N、 P、 K、Na、 Ca、 Mg、 Mn、 Zn、 Cu、 S、 B、 Mo、 Co、 Ni、 Cr、 Sr、 Ba、 V、 As、 Ge、 Ga、 Se、 Cl、 I、 W、 F、 Br、 Sn元素含量。其中 Fe、 Al、 Zn、 Ni、 V、As、Se含量和 Si、P、 K、Na、Ca、 Mg、 S、Ga含量分别高于和低于世界土壤元素背景值 ,Mn、Cu、B、Mo、Co、Cr含量处于背景值范围。As的含量高于我国土壤临界含量。Ca、Mn、S的变异系数 >10 0 % ,N、 P、K、 Na、Mg、Zn、Mo、 Ni、Cr、Sr、 Ba、As、Ge、 Se、 Cl、I、W元素的变异系数为 5 0 %~ 10 0 % ,Fe、Al、Si、Cu、B、Co、V元素的变异较小。该区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等基性岩发育的土壤比由粉砂岩、页岩、泥岩和第四纪红土等基岩发育的土壤富铝化程度深 ,Fe、Al富集明显。各地层 Si、Ca、Mg、Na、K的迁移量大 ,以 Si迁移和 Fe富集为主要特征。378对元素组合中 ,10 9对元素组合之间相关关系 P<0 .0 5 ,134对元素组合之间相关关系 P <0 .0 1,且以正相关为主 ;Si与其他元素间的关系多为负相关 ;过渡元素间大多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苹果幼果发育期间Ca,Mg,K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冠、富士苹果为试材,分析了幼果发育时Ca,Mg,K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幼果期(金冠在盛花后43d内,富士在盛花后45d内),与不发育的幼果相比,发育正常的幼果具有较高的干重、鲜重和Ca,Mg,K含量,以及较高的生长速率和Ca,Mg,K吸收速率。此外,正常发育的幼果生长速率与Ca,Mg,K吸收速率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莲果皮的元素组成及发育和土壤对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X射线微区分析法测定了莲果皮的化学元素组成,主要含有Na,Mg,AI,si,P,S,Cl,K,Ca等9种元素,偶见Mn与Fe。在发育过程中Ca的含量递增,而K,Cl,S,P 4种的元素含量递减。在不同组织中,上述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如外表皮中Ca含量最高,而内表皮中K的含量最高。土壤对莲果皮的元素组成影响很大,莲的同一品种磨山红栽种于武汉及北京两地,其Si,Al,Mg和ca含量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楸树27个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凯氏常量定氮法、钼蓝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了叶片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并对叶片N、P、K、Ca、Mg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与生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N素含量随着生长季节而降低。27个楸树无性系叶片中,除全N、全K、Mg含量在无性系间有显著的差异外,P、Ca含量在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无性系的生长与N素含量有显著相关性,N素的多少直接影响楸树幼树的生长,但是楸树对于N素的吸收利用又受P、Ca的影响,P有利于N吸收、而对Ca有一定的制约作用;Mg对于K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P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测定的5种营养元素中,楸树所需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分别为16.800、0.079、5.740、2.700、0.317 g/kg。  相似文献   

16.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大连地区蒲公英根、茎、叶、花、种子不同部位的8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分析比较了HNO3+HCl、HNO3+H2SO4、HNO3+HClO4这3种不同混酸的消化程度,确定了HNO3+HClO4混酸体系为最佳消化液,最佳混合体积比为4∶1,最佳消化时间为5 min。各元素在实验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加标回收率为92.5%~10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中K、Ca、Mg、Na和Fe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表现为:在叶中,Ca>K>Mg>Mn>Cu>Fe>Na>Zn;在花中,K>Ca>Mg>Fe>Na>Cu>Mn>Zn;在根中,K>Ca>Mg>Na>Mn>Fe>Cu>Zn;在种子中,K>Ca>Mg>Cu>Mn>Fe>Na>Zn;在茎中,K>Ca>Mg>Na>Mn>Fe>Cu>Zn。本研究为大连蒲公英的合理利用及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杉木林下普遍存在的芒萁群落进行了N、P、K、Ca、Mg、Al、Mn七种元素动态、分布和循环研究。结果显示了各元素含量变化和贮量分布的特点,最后以各元素的周转期、利用系数、吸收系数和循环系数表示了芒萁群落的生物循环特征。  相似文献   

18.
Combustion experiments for three coals of different ranks were conducted in an electrically-heated drop tube furnace. The size distributions of major elements in the residual ash particles (>0.4μm) such as Al, Si, S, P, Na, Mg, K, Ca and Fe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l and Si in the residual ash particles decreased with decreasing particle size, 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of S and P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particle size. No consistent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obtained for Na, Mg, K, Ca and Fe. The established deposition model accounting for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s was demonstrated to be applicable to some major elements as well. The model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ze distributions of the refractory elements, Al and Si,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deposition of vaporized elements on particle surfaces. A dominant fraction of S and P vaporized during coal combustion. Their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surface condensation, reaction or adsorption. The partitioning mechanisms of Na, Mg, K, Ca and Fe were more complex.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50706013, 50721005 & 50720145604)  相似文献   

19.
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了杜仲树皮 ,树叶 ,树枝的无机元素组成 ,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元素组成 :Mg、Al、Si、S、K、Ca、Fe ,但Mg、Ca、Al、Fe元素的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对杜仲所生存土壤也进行了X射线能谱分析 ,统计分析了杜仲树皮、树叶、树枝对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