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读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女性缺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老人与海》为中心,通过海明威的其它作品,探讨了该作品的主题,并解读了《老人与海》中女性缺席现象.指出海明威的“硬汉子”形象是其创作的外化表象,而其冰山之下是以平常心来看待人生:男女之爱固然重要,但生命的意义实质上存在于寻求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自问世以来,备受国内外关注。几十年来,专家学者们对小说的硬汉精神,悲剧意识,虚无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从新兴的生态文学角度分析作品中体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写作风格及英雄形象两方面对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进行分析,阐述了《老人与海》典型地代表了海明威"简洁"的语言风格和"硬汉子"英雄形象,并指出了研究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燕 《科技信息》2010,(21):171-171,157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支撑,从悲剧性格,悲剧效果,及其作品的悲剧环境三方面对《妻妾成群》做简要分析,以试图寻找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具体文本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丽莎的哀怨》是蒋光慈小说中艺术价值较高的一部作品,也是引起广泛争议的一部。在不同时期,对这部小说主人公丽莎的解读也是不同的。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分析丽莎这一形象,丽莎的悲剧便是丽莎性格与命运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运用雅思贝尔斯的悲剧理论来解读俄罗斯电影<西伯利亚理发师>,并从悲剧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这两个层面来探讨这部电影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赵氏孤儿》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被译成外文并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悲剧理论的奠基者,提出了悲剧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悲剧定义。如果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看元杂剧《赵氏孤儿》,来寻求二者的契合点的话,主要体现在悲剧的情节、悲剧人物的性格、悲剧的表现形式、悲剧的净化作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朱云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79-179
自《苍海茫茫》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赋予了文本以更强的生命力。综观这些研究,笔者发现,他们的关注点都落在了女主人公边缘化的后殖民身份问题上。本文在赞同这一观点的基础上,从创伤理论着手,试解读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因历经种种创伤却不可言说,终造成其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根据尤金&#183;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海明威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运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比较分析《老人与海》的两个中文译本,本文所选例子分别出自海观和吴劳所翻译的作品。文章从所指意义、联想意义和文体三个方面,对译文中大量的例子进行分析,表明译者应该记住译文要在意义和文体上忠实于原作。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意义和文体的角度对文学翻译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被誉为“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小说中,海明威将大海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来描写,作为审美对象来呈现,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莫测,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从生态文学批评视角看,《老人与海》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给人类所带来的生存悲剧,同时也表达了海明威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是在发生了时空置换的文化差异中来解读屈原的。在史官文化的感召下,司马迁剖析了遗成届愿悲剧的社会和思想缘起,再以儒家的文艺理论对《骚》进行了文化定位,纳《骚》入诗,揭示了剖作主体的悲科心态和作品的悲剧精神。司马迁还从游士文化角度和道家观念出发,反思屈原命运的最后结局,寄寓了司马迁复杂的倍鳍和人生感喟。论文最后分析了司马迁作这种解读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文学的新视角挖掘了《苔丝》悲剧根源是爱情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虽各有千秋,但仔细分析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的悲剧根源。它们相同的不同的悲剧根源是道德悲剧、心理悲剧。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老渔人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作者一生所塑造的硬汉性格的最后总结。《老人与海》的故事渗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揉进了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和思想,可以说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精神的最佳体现者。  相似文献   

14.
《红字》中错综复杂的冲突是该部作品最为引人入胜的特色。各种人物之间的冲突和人物与社会之间的冲突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故事的结局是悲剧。综合其他的批评方法对当时清教社会及其教义进行分析,将理清故事中的冲突,进一步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从而更深地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史上不朽的篇章,主人公凯瑟琳和西斯克利夫的悲剧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解读。文章从精神分析理论方面出发,结合拉康的"欲望"概念,探讨凯瑟琳的命运悲剧。她的悲剧是欲望的无止境追求和人类心理结构三秩序的特征所决定的,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以张爱玲小说的悲凉无奈为指导 ,从生命悲剧意识的渗入 ,都市软弱人的浮生之叹 ,爱情神话的消解 ,尖刻、无奈的幽默等几方面对其作品《封锁》作一解读 ,昭示张爱玲的写作态度 :人间无彻底的爱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不是给予,只能是唤醒。比较《热爱生命》和《老人与海》作品里生命系统,渴求追问关于生命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力图从较新的角度,对《老人与海》的哲理与诗情进行较全面的论述,旨在使读者透过故事的外壳去发现其蕴含的哲理与诗情,并指出海明威的作品贯穿一个基本主题,即“上帝死了,人还活着,仍须勇敢地活下去”,本文认为,该作品通过对话与独白,使人类孤独的心与寂寞的海连在一起,写意地展示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对话,从而使小说蕴含的诗意得以诞生;本文还从东西方美学比较的角度,把唐诗《江雪》与《老人与海》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老人与海》以简朴有力的叙述,使外在具体的实相与人物复杂的内心融在一起,人与海相互对立、依存,从而使生命力得以扩张、延伸,形成充满诗意和情味的美学品性,表现出一个恢宏而壮丽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伤逝》是一篇以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本文主要从《伤逝》描写的爱情故事本身出发,结合鲁迅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对鲁迅在这部作品中表露的悲剧意识,和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和爱情悲剧本质的揭示,以及对造成这种悲剧本质的根源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电影《色·戒》上映后,全球都为此沸沸扬扬,张爱玲小说再一次敲击叩问着人们的心灵,本文旨在从另一视角——尼采的悲剧世界观来解读《色·戒》这个东方悲剧及张爱玲的悲剧人生。张爱玲这个与众不同的作家,并没有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而是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