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滇中地区地带性植被(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和云南松的元素背景值测定了植物叶、地被枯落叶和土壤内13种元素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常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小。具有相对稳定性。可反映地区植物元素背景值和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较大。受成土母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2叶内元素含量与土壤中元素含量有一定相关性。3在植物叶内,某些元素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4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与云南松叶内元素含量的异质性显著。5营养元素与重金属元素在植物一枯落叶—土壤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广泛分布于荒漠区和草原区的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61份锦鸡儿属叶片样品δ~(13)C值的测定,分析了锦鸡儿属植物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养分元素及其与环境因子(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四种锦鸡儿属植物δ~(13)C值分布范围-24.93‰~-27.95‰,平均值为-26.12‰,随着干旱梯度的增强有富集的趋势。叶片δ~(13)C值与叶片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δ~(13)C值与年平均降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锦鸡儿属植物对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尾矿库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赋存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铜矿尾矿库区实际情况,采用Tessier形态分析方法,对所采集的1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赋存形态和总量分析,并对优势植物盐肤木、狼尾蒿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向植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与重金属的种类、化学有效态以及土壤和植物的种类特性有关,并且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植物的不同部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同时,通过植物实验分析为该地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度异质的喀斯特生境中维持了丰富的植物物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在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及维持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喀斯特生境不同功能型植物根系中 AM 侵染与植物氮磷含量的关系对深入探索喀斯特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典型喀斯特生境植物群落为对象,按乔木型、灌木型、草本型和藤本型划分功能型,在半径为3m 的样圆内选取香樟(Cinnamomum cam phora)作为供体植物标记15N同位素,测定了样圆内所有植物叶片δ15N值及氮(N)与磷(P)的含量、根系 AM 侵染率、根际土壤孢子密度等。【结果】供体香樟中的15N向样圆内所有植物转移,植物功能型差异和物种的差异明显影响了植株叶片的δ15N值;乔木型植物的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叶片 N 含量及δ15N值最高,香樟的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和叶片δ15N值最高,而女贞(Ligustrum lucidum)叶片 N含量最高;灌木型植物叶片的 N 含量、P含量、N 与 P的含量比、δ15N值以及根系AM侵染率、根际土壤孢子密度最低,其中烟管荚蒾(Viburnum utile)的根系 AM 侵染率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为0;草本型植物的根系 AM 侵染率和叶片 P含量最高,其中丝叶薹草(Carex capilliformis)的叶片 P含量和根系 AM 侵染率最高,但叶片 N 含量最低。【结论】喀斯特生境中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片氮磷含量及氮转移量存在差异,不同植物的根系 AM 侵染率与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叶片 P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叶片δ15N值与叶片N含量、根际土壤孢子密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高度异质的喀斯特生境中维持了丰富的植物物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在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及维持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喀斯特生境不同功能型植物根系中AM侵染与植物氮磷含量的关系对深入探索喀斯特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典型喀斯特生境植物群落为对象,按乔木型、灌木型、草本型和藤本型划分功能型,在半径为3m的样圆内选取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供体植物标记15 N同位素,测定了样圆内所有植物叶片δ15 N值及氮(N)与磷(P)的含量、根系AM侵染率、根际土壤孢子密度等。【结果】供体香樟中的15 N向样圆内所有植物转移,植物功能型差异和物种的差异明显影响了植株叶片的δ15 N值;乔木型植物的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叶片N含量及δ15 N值最高,香樟的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和叶片δ15 N值最高,而女贞(Ligustrum lucidum)叶片N含量最高;灌木型植物叶片的N含量、P含量、N与P的含量比、δ15 N值以及根系AM侵染率、根际土壤孢子密度最低,其中烟管荚蒾(Viburnum utile)的根系AM侵染率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为0;草本型植物的根系AM侵染率和叶片P含量最高,其中丝叶薹草(Carex capilliformis)的叶片P含量和根系AM侵染率最高,但叶片N含量最低。【结论】喀斯特生境中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片氮磷含量及氮转移量存在差异,不同植物的根系AM侵染率与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叶片P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叶片δ15 N值与叶片N含量、根际土壤孢子密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仪化地区土壤植物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并作了土壤现状评价。影响土壤元素含量是母质和土壤类型,土壤元素含量与土壤属性有关,上层土壤较下层土壤元素含量稍高。该区土壤及植物中某些元素的含量较低,可作为背景值。植物及土壤有机氯含量均较国内外为低,植物含量的顺序是:自然植被>果树>青菜和麦苗;叶片>叶柄。该区土壤现状评价结果是,大部分地区是清洁及尚清洁区。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对千山主要自然土壤(棕壤)不同土壤亚类中的Cr、Hg两种元素的背景值进行了研究,并对千山的环境地理作了调查,共采样测定43个样点,24个土壤剖面。研究了不同亚类土壤中Cr、Hg的含量分布差异性,所有测定值都进行了数理统汁,检验了剖面表士层及低土层的t分布规律,剔除异常值8个样点。土壤背景值用算术平均值加减一倍标准差表示。并根据母质类型、土壤类型、有机质累积等探讨了对背景值的影响。土壤背景值,是指不受外来污染情况下土壤的基本化学组成或元素含量。土壤的元素组成取决于土壤形成条件,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由于成土母质的多样性及成土过程的复杂性,使得不同地区发育了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土壤,因而土壤背景值也就有明显的区域性。研究千山不同土壤亚类中Cr、Hg元素的背景值含量,不仅为判断该地区土壤是否遭受污染、污染程度及各土壤亚类元素含量的差异原因,而且也是评价环境质量,进行污染预报,制定环境标准,保护土壤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贵阳市不同蔬菜硝酸盐的含量状况,对贵阳市养牛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季15个蔬菜样品和13个土壤样品中的全氮和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差别很大。检测的所有蔬菜样品中,叶菜类蔬菜硝酸盐的均值含量偏高,以绿星青菜硝酸盐含量最高,达到6960.8 mg/kg;土壤样品的全氮平均值为0.2107%,属于高肥力土壤;土壤样品的硝态氮平均含量为2309.52 mg/kg,较一般菜园土壤偏高;对于大多数蔬菜而言,土壤硝酸盐的含量是对蔬菜硝酸盐含量有较大影响;所测定的15个蔬菜样本中超过四级标准达到严重污染水平的占33.3%.  相似文献   

9.
对四平至长春、沈阳、辽源三个方向的公路两侧土壤进行测定、分析.测定了样品的重金属元素(Pb、Zn、Cd、Cr)的含量水平,并参照背景值对土壤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选定区域内,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Zn、Pb、Cr三种元素的污染等级在安全范围内,但镉含量严重超标,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及铅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重金属污染溯源问题,以某工业区为例,用测定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浓度与同位素比值的方法探寻污染来源及污染传播途径。通过采集当地大气降尘、土壤背景、植物、矿石和煤渣样品,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尘中重金属Pb、Zn、As、Cu含量远大于土壤背景值,且相关性明显、空间分布相似;沿河沟方向Pb、Zn含量与距冶炼厂距离呈负相关,推测重金属污染与冶炼厂有关;而As含量在电厂附近略有增高,认为电厂对重金属As有一定贡献,为复合型污染;同位素分析显示,冶炼厂煤渣、淬水渣样品与大气降尘样品铅同位素组成相似,表明降尘中重金属铅主要来源于冶炼厂,电厂对降尘中铅元素积累影响不大;大气降尘与植物样品铅同位素组成相当,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对工业区周边小麦污染的贡献率为89%~92%。  相似文献   

11.
对桂北罗汉果主产区8套地层上A层土壤及罗汉果的果实中5种重金属元素(As、Cd、Pb、Hg、Cr)含量进行测试分析,利用区域土壤背景值分析了不同地层上A层土壤的质量,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罗汉果主产区8个地层上的A层土壤污染程度属于中度及中度以上,其中K层为中度污染区,-Cq、Pt21地层区则为重度污染区,产生污染的重金属元素主要为Pb、Cr、As;8个地层土壤上生长的罗汉果的果实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远低于国家绿色行业标准值,表明罗汉果在桂北喀斯特生态区具有抗土壤污染和果实优质的特征,应加大对该资源植物的开发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煤矸石在地表长时间大量堆积会释放微量元素,并迁移到周围土壤中引起污染.以淮南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开采年限矿区(新庄孜矿、潘一矿和顾桥矿)土壤和矸石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土壤和矸石中6种元素Cd,Cr,Cu,Ni,Pb和Zn的含量,探讨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6种元素的含量水平横向分布趋势特征不明显,但不同开采年限矿区土壤中6种元素的含量呈现出老矿中年矿新矿的特点;6种元素只有Cd元素含量超过土壤背景值;单项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只有Cd元素在新庄孜矿呈现轻微污染,在潘一矿和顾桥矿呈现轻度污染;迭加指数评价表明,3个矿区的土壤污染等级均为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表明,淮南矿区土壤中Cd元素具有相当大的潜在生态风险,3个矿区的土壤均具有中等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设立九龙山自然保护区(JL1、JL2)和松阳(SY)3个代表性样地,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长序榆根、茎、皮和叶内的金属元素含量,并与土壤中对应的金属元素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长序榆不同器官内的金属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变化趋势和变异程度呈现不一致现象。大部分元素的含量虽然在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Mn、Ni、Ba3种元素的含量在种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Mg、Mn、Ba、Ni、T15种元素的含量相对于植物体内其他元素与土壤各元素间相关性显著,Ca和Th均有很大的富集系数,表明长序榆植株内金属元素的分布和土壤元素存在相关性,且土壤中一些能被长序榆高度富集的微量元素的作用不能被忽视,需更加深入地研究。同时也表明,ICP—AES法在濒危植物金属元素含量与土壤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实验基于营养条件对物种濒危机制和保育策略进行的研究,将为濒危植物的保护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土壤进行一次消解。运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同时检测土壤中铅、镉、铬、汞、砷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针对易挥发元素汞和难溶元素铅、铬,对消解用酸体系进行了优化,并对原子吸收线性范围窄的问题进行了优化。检测结果表明:测定值在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相对偏差均小于8%。  相似文献   

15.
1 野外调查、采样及样品测试调查及采样地点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人工羊草种植试验区.本样地播种于1981年;从1985年开始打草利用.1990年8月采样时的草地表现为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黄蒿(Artemisia scoparia)和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为主要成分的群落结构;三种植物以聚块型格局分布.分别选取优势生长羊草、黄蒿、大籽蒿种群的斑块,采集优势植物地上部分全株及植物立地土壤样品(0~20cm深度),在实验室内用日本产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试,分析锌、铁、锰三种元素在植株内的平均含量和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DTPA提取).根据资料,评价土壤及植物中这些元素的丰缺状况,并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ICP-MS法对山西某高碘区不同环境样品(地下水、土壤、植物)中的碘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为高碘含量地区,地下水碘含量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值,表现为盆地低洼地区高于西部山区,浅层水碘含量高于中层水,中层水碘含量高于深层水;随采样深度增加,土壤剖面样品中的碘含量下降,表层土壤中碘含量最高;植物样品中的碘主要富集于植物的叶片部分,碘在植物各部位的分布特征为:叶根茎果实,其中果实的碘含量在不同植物间有所不同,表现为:高粱黄豆玉米.该地区地下水、土壤、植物样品中碘的含量及其来源与当地地理位置、采样点井水深度、农田灌溉方式等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益阳市街道分布面积较广的几种行道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片和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对环境土壤和大气质量进行评价,探讨植物叶片重金属含量与益阳市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街道区植物叶片中的Cr、Pb含量较高,清洁对照区的植物叶片重金属含量均较低;益阳市行道树根际土壤单因子指数显示Cr、Pb污染等级均为清洁,Cu污染...  相似文献   

18.
实验测定了甘肃定西地区的几种中草药药用部分的Pb元素含量及这几种中草药根系部分土壤中Pb元素的含量,通过两者的含量对比,考察了Pb元素从土壤到中草药中的生物迁移相关性.比较了微波消解和高温灰化两种样品预处理方法,选择了微波消解法.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Pb含量,结果表明:所测中草药药用部分的Pb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土壤中的含量,说明中草药对土壤中的Pb元素有微弱生物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食物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腹角雉 (Tragopantemminckii)冬、春、秋季的 17个喜食食物样品与 13个不取食植物样品的粗蛋白和矿物质元素含量做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两者之间在营养成分含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喜食食物中冬、春季叶片样品间营养成分含量也无显著差异 ,但均高于秋季的果实样品 .红腹角雉喜食食物八角枫果实的营养含量显著低于其不取食的叶片 .红腹角雉对食物的选取不表现出倾向于选择营养价值含量高的食物 .  相似文献   

20.
人造沸石及浸提剂对植物脯氨酸含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测定植物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改进乙醇法和磺基水杨酸法,比较分析了人造沸石和浸提剂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人造沸石吸附作用明显,普遍降低脯氨酸回收率,使样品测定值下降;磺基水杨酸做浸提剂样品回收率高,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