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宋人在《清波杂志》记载:“倭国(日本)一舟飘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这是记载日本妇女来到宋代中国,遇到宋朝美男子就要而主动献身,日的是生下后代,来给日本改良人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4,(6):59-60
随着社会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继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2010年进口原油已超过2亿吨,2012年为2.7亿吨,2013年突破3亿吨,海上原油船舶运输更加频繁。与此同时,海上大型船舶运输和海洋生产活动的增加,导致海上溢油风险日益加大。经验表明,一旦发生大型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生态与环境造成巨大灾难,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然而,“十一五”之前,我国尚未形成海上溢油预测预警和应急决策体系,相关技术处于落后状态。其具体体现为:缺少综合的溢油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不能进行快速有效的监测和鉴别;缺少对复杂海洋环境以及敏感资源、溢油影响的高效分析方法与手段,难以实现对海上溢油的跟踪预测和预警;缺少对溢油事故处置方案的技术支持,难以提升事故的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4.
5.
2006年6月29日,经贸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国科技名词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来自全国各地科研和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近2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王振中副所长担任本届委员会主任,刘国光教授、李京文院士担任顾问,委员会由丁任重、王询等22位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6.
7.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旅行记》中提出,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尤其是在陆上丝绸之路不断衰落过程中,随着中国造船及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海上贸易商路的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上升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8.
9.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又经过一番东拼西杀。虽然平定了内乱,但外患,尤其是北方匈奴的袭扰和威胁始终未能解除。高祖也曾发动过数次针对匈奴的战争,可是每次都是铩羽而归,甚至险些命丧“白登之围”。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期海上丝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大量增加。这一时期来华传教士南怀仁所著《新制灵台仪象志》通过唐船贸易传入江户日本后,日本天文学家麻田刚立及其弟子间重富和高桥至时父子,以及经济学家本多利明、测量学家伊能忠敬等人对其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对日本传统科技体系的重新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当前,技术转移一直是科技界的热点话题,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家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贸易.在2010年11月中意创新论坛举行期间,中国、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了建立中意技术转移中心的协议,协议中的中意技术转移中心将于2011年上半年建成.2011年年初,由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5家知名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致力于为跨国技术转移提供全面支持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相似文献
13.
经过海上丝路有大量汉文科学典籍传入日本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天文历法知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文中通过史料调查和实证考察,探索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天文知识传日背景;研究隋唐时期,随着海上丝路的发展,日本留学生(僧)把中国天文知识传至日本的详情,尤其考察了唐历《宣明历》在日本使用八百多年之久的缘由;继而分析了宋元明时期,中国传统天文历法持续传日,并对其传统学术建构产生的深远影响。结论认为研究中日传统天文历法的关联性,不仅有助于认识海上丝路文明对日本传统科技的影响,对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风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在未来二、三十年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风能作为目前可再生能源领域中除水能外成本最为低廉的一种能源资源,其容量巨大,全球可利用的风能约为2万吉瓦,比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国际能源署(IEA)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15.
布发罗水牛行走在美国草原的景色,壮观而诱人,但它们是流动的,常常可遇而不可求。于是,一个年轻人就想了一个赚钱的主意:每天在报纸上刊登一美元销售观看水牛的邀请函。若不能如期看到水牛群的将获得2美元信息赔偿。 相似文献
16.
作为植物油籽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以及贸易大国,研究入世对其生产和贸易的影响、进而判断未来的变动趋势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植物油籽生产、贸易情况进行简单梳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入世后植物油籽生产贸易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将对中国植物油籽生产、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两会”刚刚落下帷幕,然而除了民生问题、住房问题以外,最吸引代表们眼球的就是能源问题、低碳经济问题。因此,中国科技成果编辑部特别专访了两位“两会”代表。一位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另一位是全国政协委员、兵器工业203所总设计师徐中信。 相似文献
18.
19.
20.
1美国生物经济1999年美国提出“以生物为基础的经济”(biobased economy)和生物基产品(biobesed products)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