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上船舶溢油事故损害赔偿微机化评估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评估系统按照《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及其1992年议定书》索赔手册中对海上船舶油污事故造成的损害赔偿项目的分类,根据每一类损害的特征和性质,通过方便直观的输入界面,采用相应的估算方法对各类损失鲺损害程度以及赔偿总量逐一进行了直接评估。另外,根据事故损害赔偿案例之间所具有的可比性,运用多因素模糊对比法,通过对历史事故赔偿案例及其产生损害程度各相关因素的比较,它还可间接得到大致的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2.
3.
4.
铅稳定同位素示踪在铅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铅污染史,铅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全球性的大气、水源和地表沉积物的铅污染.铅污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铅的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对于如何来定量确定污染源和评估污染程度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有效地指示污染的来源,并可有效地评价大尺度范围内工业污染物的运移路径.随着无铅汽油的广泛使用,来源于汽油和食物中的铅污染在减弱,但来源于涂料和油漆中的铅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近年来却造成多起恶性海洋环境污染事件.本文分析了海洋石油污染的成因及途径,并结合大连新港石油运输管道爆炸事件和康菲漏油事件,着重分析了中国防范海洋石油污染的突出问题,即缺乏灾害管理意识与环境承载评估机制、缺少安全防范意识与实时监测机制.最后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给出了防范海洋石油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世界各国不同的船舶油污赔偿机制,探讨在中国建立有效油污赔偿机制的问题,重点讨论了包含船舶强制责任保险和船舶油污赔偿基金的船舶油污赔偿制度,给出一些建立和完善船舶油污赔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温刚全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Z1)
对海洋防污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描述,同时介绍了胜利浅海石油平台防止海洋污染的主要做法,并对浅海石油平台防污染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颁布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要求建立船舶油污损害基金制度.主要比较一些航运大国的油污损害基金制度的不同运行模式,分析基金制度运行的优劣,为建立中国油污损害基金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海洋生物黏附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附着生物粘合蛋白的研究对于生物粘合剂的开发及海洋防污行业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对贻贝足丝蛋白,藤壶胶蛋白以及管栖毛虫管胶蛋白的研究进展。3种不同生物的黏附蛋白具有某些相似性,同时又各有其结构特点,对其蛋白质结构,功能及粘合机制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复杂泄漏方式下的海上溢油行为归宿数值模拟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海洋溢油风险及其生态环境损害影响进行评估,及时制订溢油事故应急反应决策,基于油粒子追踪法建立多源泄漏、移动泄漏等复杂泄漏方式下海上溢油行为归宿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海面溢油在风和海流作用下的迁移、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分散等行为动态和风化过程,并以接连发生在大连新港附近的两起船舶溢油事故作为多源泄漏的典型案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海面油膜时空分布模拟结果与调查监测数据符合较好,油污影响范围与观测报道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饮食油烟的污染及治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餐饮业所排放的油烟对大气、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及现阶段国内外处理餐饮油烟的主要方法;介绍了各类餐饮油烟处理方法及设备的优缺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餐饮油烟处理方法及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金湖凹陷闵桥构造阜宁组烃源岩中发育玄武岩,并且形成了玄武岩-烃源岩组合体.对阜宁组烃源岩中的微量元素系统分析发现,在生油门限深度附近,玄武岩被周围烃源岩有机质形成的有机酸蚀变改造,其中的微量金属元素被活化、溶蚀和迁移,然后沉淀于烃源岩中.其结果造成玄武岩原生气孔和收缩裂缝进一步扩大和连通,形成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同时周围烃源岩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显著增加.这种元素迁移是导致玄武岩蚀变、储集性能改善的重要原因,这也使有机质热演化得到某些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金湖凹陷闵桥构造阜宁组烃源岩中发育玄武岩,并且形成了玄武岩一烃源岩组合体。对阜宁组烃源岩中的微量元素系统分析发现,在生油门限深度附近,玄武岩被周围烃源岩有机质形成的有机酸蚀变改造,其中的微量金属元素被活化、溶蚀和迁移,然后沉淀于烃源岩中。其结果造成玄武岩原生气孔和收缩裂缝进一步扩大和连通,形成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同时周围烃源岩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显著增加。这种元素迁移是导致玄武岩蚀变、储集性能改善的重要原因,这也使有机质热演化得到某些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基于DSP TMS320F28035和芯片SG3525以及智能驱动芯片IGD515,研制了一种深井中驱动双相感应交流电机地面供电电源驱动控制系统,该电源由多环节功率变换单元构成,采用电流和电压的PI调节器闭环系统,实现从单相AC110V工频/低压至双相AC600—AC1200V变频/中压的变换。实验表明,该供电电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起动电流小、动态响应快、变压变频节能运行、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可以在海洋油田测井行业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城市河道突发溢油污染事件频发,河道内溢油污染快速迁移扩散,以及溢油拦截需联动快速响应的特点,采用3种市场易得、数量充足的纺织纤维材料作为吸油材料,进行了溢油吸附拦截实验研究.本研究探索了棉花、亚麻和大麻纤维对水面浮油的吸附速率、吸附能力以及河水温度对材料吸油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拟合分析,得到不同吸油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动... 相似文献
19.
"贝类预警"技术在淮河五河段水污染物追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自淮河中游五河段的沉积物和淡水贝类样品,利用ICP-AES 和 GC-MS 进行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分析,结果表明砷、铅、铬超标,多环芳烃在沉积物中的含量最多,研究区域的PAHS污染严重.这些有毒污染物可能来自上游工业区的淮南和蚌埠段,在贝类软体中有较高含量.因此,这些污染物有可能经食物链富集于其他生物体内,对水生态系统产生损害,进而影响到水产品食用安全,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Marine aerosol formation from biogenic iodine emission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O'Dowd CD Jimenez JL Bahreini R Flagan RC Seinfeld JH Hämeri K Pirjola L Kulmala M Jennings SG Hoffmann T 《Nature》2002,417(6889):632-636
The formation of marine aerosols and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from which marine clouds originate--depends ultimately on the availability of new, nanometre-scale particles in the marine boundary layer. Because marine aerosols and clouds scatter incoming radiation and contribute a cooling effect to the Earth's radiation budget, new particle production is important in climate regulation.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sulphuric acid derived from the oxidation of dimethyl sulphid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marine aerosols and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It was accordingly proposed that algae producing dimethyl sulphide play a role in climate regulation, but this has been difficult to prove and, consequently, the processes controlling marine particle formation remains largely undetermined. Here, using smog chamber experiments under coastal atmospheric conditions, we demonstrate that new particles can form from condensable iodine-containing vapours, which are the photolysis products of biogenic iodocarbons emitted from marine algae. Moreover, we illustrate, using aerosol formation models, that concentrations of condensable iodine-containing vapours over the open ocean are sufficient to influence marine particle formation. We suggest therefore that marine iodocarbon emissions have a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global radiative forc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