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喂食和禁食对仔龟代谢率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龟(Chinemys reevesii)产卵多在夏季,上海地区约6至9月,卵的孵化,历时60天左右.晚秋孵出的仔龟持续留在巢中,依赖消耗体内残余的卵黄越冬,所以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未进食状态.在此期间,饥饿状态对决定爬行类的温度选择和代谢率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爬行类常常显示取食后代谢率较高.有关喂食和禁食状态对龟代谢率影响的比较研究较少,尤其在禁食期对仔龟代谢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温度对禁食大鲵碳代谢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禁食大鲵的碳代谢和氮代谢均上升,其代谢率升高;禁食大鲵的代谢率很低,15℃时,每日每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消耗为0.7g左右,从理论上证明大鲵的耐饥饿能力很强;雄性大鲵比雌性大鲵的代谢率稍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短期饥饿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自发运动和力竭运动后代谢(EPOC)影响。【方法】在(25±1) ℃条件下将体质量为(13.34±0.32) g、体长为(8.92±0.07) cm的40尾大小相似的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平均分为持续正常饲喂饵料的对照组和持续禁食14 d的饥饿组,并测定实验鱼的自发运动指标及EPOC相关参数。【结果】1) 饥饿组体质量低于对照组体质量,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在运动平均速度、单位时间内运动总距离和运动时间百分比方面,饥饿组均高于对照组,有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饥饿组运动前代谢率和运动后代谢峰值均较对照组的这两项指标更低,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 饥饿组与对照组的峰值时间、代谢率增量、过量耗氧和恢复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大口黑鲈幼鱼在短期饥饿后主要通过增加运动时间来提高自身自发运动水平,并采用下调有氧运动代谢和维持无氧运动代谢的策略应对短期饥饿胁迫。  相似文献   

4.
饥饿对日本沼虾代谢及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条件下,对日本沼虾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研究饥饿对日本沼虾代谢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探讨日本沼虾对饥饿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代谢率在饥饿处理的2~4 d和8~10 d分别出现2个相对的代谢稳定区,即饥饿适应代谢区和饥饿存活代谢区,SOD比活力在饥饿处理期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查营养水平对鱼类觅食和隐匿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0尾体质量为(3.83±0.03)g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在(25±1)℃条件下驯化14d后分为不同营养水平的4组,即摄食后2h组(消化状态)、禁食2d组(空腹状态)、14d短期饥饿组及56d长期饥饿组。随后记录分析各处理组实验鱼在觅食环境和隐蔽环境之间的选择行为。【结果】摄食后2h组的实验鱼的觅食潜伏期明显大于其他处理组,而56d长期饥饿组在隐蔽场所的停留时间有所缩短。不同处理组的实验鱼在选择区的游泳行为没有明显差异;56d长期饥饿组在食物区的停留时间和移动距离均大于其他处理组,并在p0.05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摄食后2h组、禁食2d组和14d短期饥饿组在选择区停留时间和移动距离均大于食物区,并在p0.05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56d长期饥饿组在食物区停留时间较其他处理组更长且在p0.05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食物区与选择区的移动距离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长时间的饥饿会影响中华倒刺鲃在觅食行为和隐匿行为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查营养水平对鱼类觅食和隐匿行为的影响。【方法】将 80 尾体质量为( 3.83±0.03 ) g 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幼鱼在( 25±1 ) ℃ 条件下驯化 14d 后分为不同营养水平的 4 组,即摄食后 2h 组(消化状态)、禁食2d 组(空腹状态)、 14d 短期饥饿组及 56d 长期饥饿组。随后记录分析各处理组实验鱼在觅食环境和隐蔽环境之间的选择行为。【结果】摄食后 2h 组的实验鱼的觅食潜伏期明显大于其他处理组,而 56d 长期饥饿组在隐蔽场所的停留时间有所缩短。不同处理组的实验鱼在选择区的游泳行为没有明显差异;56d 长期饥饿组在食物区的停留时间和移动距离均大于其他处理组,并在 p <0.05 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摄食后 2h 组、禁食 2d 组和 14d 短期饥饿组在选择区停留时间和移动距离均大于食物区,并在 p <0.05 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 56d 长期饥饿组在食物区停留时间较其他处理组更长且在p <0.05 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食物区与选择区的移动距离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长时间的饥饿会影响中华倒刺鲃在觅食行为和隐匿行为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查饥饿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最大代谢、运动能力及两者相关性的影响。【方法】在20 ℃条件下,分别测定饥饿组(n=55,饥饿14d)和对照组(n=58,维持日粮水平)实验鱼的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rate,MMR)和匀加速最大游泳速度(Constant acceleration test speed,Ucat)。【结果】饥饿组和对照组的MMR和Ucat在实验前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与同期对照组相比,14d饥饿处理导致饥饿组MMR和Ucat均有所下降,两者MMR和Uca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饥饿组或对照组的MMR和Ucat之间在实验前后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饥饿组或对照组实验前后的Ucat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饥饿组实验前后的MMR之间也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中华倒刺鲃幼鱼在遭受饥饿胁迫时运动能力下降,原因可能与饥饿状态下机体下调生理功能以及身体内能量底物的缺乏有关。在实验处理前后对照组或饥饿组的MMR和Ucat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则是因为Ucat与鱼类的无氧代谢能力密切相关,而MMR反映的是鱼类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查饥饿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最大代谢、运动能力及两者相关性的影响。【方法】在20℃条件下,分别测定饥饿组(n=55,饥饿14 d)和对照组(n=58,维持日粮水平)实验鱼的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MMR)和匀加速最大游泳速度(Constant acceleration test speed,Ucat)。【结果】饥饿组和对照组的MMR和Ucat在实验前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与同期对照组相比,14 d饥饿处理导致饥饿组MMR和Ucat均有所下降,两者MMR和Uca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饥饿组或对照组的MMR和Ucat之间在实验前后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饥饿组或对照组实验前后的Ucat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饥饿组实验前后的MMR之间也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中华倒刺鲃幼鱼在遭受饥饿胁迫时运动能力下降,原因可能与饥饿状态下机体下调生理功能以及身体内能量底物的缺乏有关。在实验处理前后对照组或饥饿组的MMR和Ucat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则是因为Ucat与鱼类的无氧代谢能力密切相关,而MMR反映的是鱼类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条件下的墨吉明对虾氮磷代谢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 H、摄食状态和光照条件都对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代谢影响显著。在20~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墨吉明对虾磷、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均显著升高;硝酸氮代谢率在25℃条件下最大;磷、亚硝酸氮、硝酸氮代谢率随体质量增加而减慢,氨氮代谢加快;盐度在10~30范围内,随盐度升高,磷、亚硝酸氮代谢率提高,硝酸氮、氨氮代谢率下降;p H在7.5~9.0范围内,随p H值升高,磷代谢水平明显下降,氨氮代谢率显著升高,亚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5时出现最大值(0.451±0.039)μg/(g·h);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0时有最小值(1.364±0.028)μg/(g·h);饱食状态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饥饿组分别提高了33.85%、68.07%、233.81%、72.22%;正常光照条件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遮光组分别提高了130.79%、37.58%、120.23%、103.93%。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梢木蠹象是鞘翅目、象虫科的一种蛀食云南松、华山松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内越冬。3月上旬越冬后幼虫在受害枝梢内取食为害,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始期,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下旬交尾,7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出,7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防治技术主要是4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用人工卫生伐除虫枝集中烧毁及掌握有利时机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1.
食疗对促进健康,防病治病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患有各种胃病而做了胃切除手术的病人更要重视饮食的调理。离开了饮食的调理单纯依告任何仙丹妙药也难以奏效。一、术后禁食阶段胃切除或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充血、水肿、胃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所以要求病人绝对禁食,而且要给予持续胃肠减压,一般禁食2-3天,护理中要特别观察病人有无排气、排便、腹胀、肠恢复,根据消化道功能恢复情况决定是否停止禁食。胃切除术后48—78小时。肠鸣音即可恢复,这时临床表现腹软、不胀、不痛已排气等症状。患者即有了饥饿,此时可以停止胃肠减压进流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饥饿胁迫条件下不同体质量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耐饥性和静止代谢率变化。【方法】在(25±0.5) ℃条件下,对初始体质量分别为(202.50±5.24)、(62.89±3.82) g的大、小两种规格尼罗罗非鱼进行56 d饥饿耐受处理,定时测定它们的体质量、静止代谢率、主要血液学指标和肝体比。【结果】1) 当饥饿时间大于或等于14 d,大规格尼罗罗非鱼的体质量与饥饿处理开始时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减少(p<0.05);小规格尼罗罗非鱼体质量在整个饥饿处理期间由(62.89±3.82) g降至(51.10±3.57) g,但该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 在饥饿处理期间大规格尼罗罗非鱼静止代谢率最高时为(20.87±1.01) mg·h-1,最低时为(10.89±0.27) mg·h-1,下降了47.8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规格尼罗罗非鱼的静止代谢率在整个饥饿处理期间下降了56.10%,从(8.11±0.38) mg·h-1降至(3.56±0.17) mg·h-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大、小两种规格尼罗罗非鱼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且它们的这两个血液学指标在处理开始与处理结束时的差异均有统〖JP2〗计学意义(p<0.05)。4) 大、小两种规格尼罗罗非鱼的肝体比在饥饿56 d后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小规格尼罗罗非鱼的肝体比下降程度更大。【结论】尼罗罗非鱼的耐饥性较强,且大规格尼罗罗非鱼比小规格尼罗罗非鱼有更强的饥饿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3.
饥饿对鲇鱼幼鱼静止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25℃条件下对鲇鱼幼鱼(29.41~44.45 g)进行了60 d的饥饿处理,每天测定3次耗氧率。结果显示:鲇鱼幼鱼在饥饿60 d后,其静止代谢率由63.19±3.68降至22.38±1.36 mgO2kg-1h-1,下降了64.58%;通过对静止代谢率变化的分析,发现存在有3个相对稳定期:其代谢水平分别为41.62±0.34、34.72±0.55和27.59±0.52 mgO2kg-1h-1(P<0.05),持续时间分别为10、14和27 d。实验结果表明:鲇鱼幼鱼采用降低代谢水平的方式来适应饥饿环境;静止代谢率越低,则相对稳定期历时越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饥饿对鲤科鱼类表型性状(能量代谢和个性行为)的影响。【方法】以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0.5)℃条件下首先测定60尾实验鱼的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并从中筛选出30尾实验鱼,测定它们的形态参数和个性行为(勇敢性和好斗性);然后对筛选出的实验鱼饥饿处理14d后再次测定它们的形态参数和个性行为。【结果】饥饿处理明显降低实验鱼的体质量和肥满度,但对RMR和勇敢性均无影响,并使得好斗性评价参数中的撕咬次数降低。鲫幼鱼RMR和形态参数均具有明显的重复性,但个性行为的重复性整体上较低。饥饿处理前后实验鱼的RMR与个性行为均不相关,但不同的个性行为间存在的表型关联不受饥饿影响。【结论】鲫幼鱼RMR和形态特征在饥饿后仍维持较高的重复性,饥饿并未增强个体的勇敢性和好斗性。  相似文献   

15.
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静止代谢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1990年4-5月对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静止代谢率的研究,两种蜥蜴的静止代谢率均与环境温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9;与体重呈负指数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和0.63,驯化试验表明在禁食条件下两种蜥蜴的体重减轻率也与环境温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1。  相似文献   

16.
唐鱼仔鱼对饥饿的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延迟投喂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探讨唐鱼仔鱼对饥饿的应对策略.结果显示,在水温26.0±1.0℃条件下,唐鱼仔鱼在孵出后的2.5~3 d开口摄食,5 d卵黄消耗完毕.18~25 d,延迟投喂0~3 d仔鱼的存活率在80.4%~93.3%间变动,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延迟投喂4 d,仔鱼的存活率下降至50%;延迟投喂5 d,仔鱼的存活率极显著下降,只有30.0%左右.延迟投喂6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为0,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唐鱼仔鱼的不可逆点(PNR)为孵出后的9 d.延迟投喂2 d开始,仔鱼的生长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延迟投喂3 d是仔鱼的生长低谷,延迟4~5 d,仔鱼反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25 d内,延迟投喂5 d仔鱼恢复到与正常投喂组接近的生长水平.由此提出关于仔鱼应对饥饿对策的“存活与生长交易临界点”和“生存机遇期”两个观点,并对它们的生态学意义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无机磷、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 而亚硝酸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随体质量的上升而增大;在20~30 ℃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日本囊对虾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均上升;在10‰~31‰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39±0.023)g磷、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升高,当盐度为31‰盐度时,磷代谢率达到(0.736±0.002)μg·g-1·h-1,亚硝酸氮代谢率为(0.0778±0.011)μg·g-1·h-1,而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盐度呈负相关,当盐度为31‰时,硝酸氮的代谢率降为(0.257±0.207)μg·g-1·h-1,氨氮代谢率降为(4.445±0.259)μg·g-1·h-1;在7.5~9.0的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49±0.013)g磷的代谢率明显下降,氨氮、硝酸氮的代谢率提高,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在pH值为8.5时达到最大值,后又呈下降趋势;日本囊对虾(6.729±0.028)g摄食配合饲料,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272.02%、91.67%、795.38%、98.54%。  相似文献   

18.
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对象,在(27.5±0.5)℃条件下,分别饥饿0d,3d,7d,14d,21d和28d,观察各实验处理对鱼体的生长及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饥饿28d后,2种鱼的体质量、体长无显著变化,但各自的肥满度和肝器官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南方鲇脂肪含量的降低幅度大于草鱼,其蛋白含量的降低幅度却小于草鱼.各饥饿处理时间点的草鱼静止代谢率(RMR)均显著高于南方鲇(p0.05),且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直线下降的趋势;而南方鲇的RMR则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种鱼的特定体质量生长率(SGR)在饥饿进程中均呈负增长,南方鲇和草鱼的各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随饥饿时间延长均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南方鲇和草鱼应对饥饿胁迫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存在组织特异性和物种特异性.通过讨论提出,由于南方鲇与草鱼为不同的营养类型,尤其是捕食行为模式各异,因此进化出不同的适应饥饿胁迫的能量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比较研究了饥饿时的年龄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对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时的年龄对轮虫的寿命、总生殖期历时和轮虫一生中的产卵量均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对轮虫一生所产后代和饥饿后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无显著的影响.龄长为1天的轮虫进入饥饿状态后具有减少生殖量、延长存活时间的生活史对策.  相似文献   

20.
饥饿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75 尾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分别饥饿0、3、6 、9和12 d,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观察和研究了饥饿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食道、胃、幽门盲囊、肠和肝胰脏等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了解其在饥饿状态下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变化及耐受饥饿的能力。3 d以内的短时间饥饿对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不明显,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消化器官开始出现损伤,饥饿6~9 d对消化器官的损伤程度较轻,饥饿12 d消化器官损伤严重,出现消化道管腔变窄、变薄,黏膜上皮细胞界限变得模糊,上皮逐渐脱落、断裂,分泌细胞变小等。食道组织结构受饥饿胁迫的损伤程度较其他消化器官轻,胃、幽门盲囊和肠道的组织结构受饥饿的影响相似,肝胰脏受饥饿的影响最严重。结果表明,饥饿胁迫使卵形鲳鲹幼鱼的消化器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同的饥饿胁迫时间对不同消化器官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