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杂志发展十分迅速,杂志种类繁多。杂志封面作为杂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值得被关注和研究。通过对杂志概念的研究界定,分析20世纪20-30年代杂志发展的背景及其原因,并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从而分析出杂志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并给现代杂志封面设计提供相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再生》是中国国家社会党创办的一份政论性刊物,其以"致中华民族复生"为宗旨,构建了一套关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救国纲领。教育方面,《再生》指出30年代教育存在无计划性、崇洋媚外、缺乏独立性、为少数人垄断等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由于其所凝聚的国社党成员权势虚空,所以这套方案只是一种建构而无法落实。  相似文献   

3.
基于抗战、整理国故的需要,新启蒙运动开展起来。新启蒙运动是一场追求自由、理性的爱国运动,与五四运动相比更加强调理性,马克思主义在运动中占据了主动,有更加鲜明的政治倾向性,避免情绪化和片面性。新启蒙运动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一步扩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准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新启蒙运动不幸早早结束。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初,广西省内政局逐渐稳定,新桂系集中精力建设“新广西”。在文化建设上,新桂系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开创了“特种部族”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广西社会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关注各自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这些基础教育政策一般包括学制政策、课程政策、教师政策、管理政策以及经费政策,其目的在于追求基础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政策上,既凸显了共性,又凸显了差异.因此,在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应该确立整体观念、科学观念、复杂观念和目标观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在论争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就有关现代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这次论争拓宽了中国知识界的研究领域,开阔了中国知识分子视野,为中国和世界的现代化理论及实践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这场论争仍未能对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展开,没有超出知识分子的狭隘范围,缺乏足够的广泛性和实践基础,看不到实现现代化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7.
西部贫困地区必须正视差距 ,迎接挑战 ,勇于创新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才能使“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县 (市 )区域内得到合规律的升华和延伸。目前 ,要全面振兴西部的县(市 )基础教育事业 ,主要应统筹兼顾地抓好三项工作 :( 1)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2 )抓住机遇 ,全党动手 ,全民动员 ,高质高效地完成和巩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 ;( 3)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以超常的速度和力度 ,全面振兴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校园多借助文学课程及校园文学刊物的创办,以实现现代文学教育与现代文学活动的良性互动.期间,齐鲁大学的《齐大月刊》所发表的文章适时对接该校新文学课程并大力促进了山东地域文学的繁荣,同时该刊物的停刊也引发了研究者对20世纪30年代现代大学文学资源后继乏力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新学制变革中,广东省贡献巨大且处于变革的前列,这与彼时广东省整体的政治情势革新紧密相关.但成败亦萧何,随着政情忽变,累及教育,广东的学制变革失去了前期的优势并陷入停滞.亦推动、亦抑制,教育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休戚相关,近代中国教育的成败往往系于此.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国学”认识的日趋深刻和理性,国学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认识,但基础教育阶段国学教育仍然存在着教育材料随机选取、教育师资短缺严重、教育活动形式味浓、教育教学存在误区等问题,笔者建议从赋予国学教育应有地位、多方位培训国学师资、精心编制国学教育系列教材、注重研究国学学习方法、坚持国学教育与公民教育并重等方面提升基础教育阶段国学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基础教育教育成本应由学校成本和个人成本构成;教育成本应由相应的教育收益的获得者分担补偿,能升入上一级学校深造的学生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的相应教育成本应由教育收益的获得者———上级学校、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分别予以分担补偿,形成良性循环的教育成本分担补偿链,以实现基础教育投入的承担与基础教育教育成本分担补偿的良性互动,实现教育公平,最终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能够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世纪发展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实施中小信息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公平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过多注重效率而忽视了公平,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也不例外,我国基础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基础教育公平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此,着重关注我国城乡和中东西部基础教育的公平性。研究并提出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改革与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师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给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高师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从教育思想、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师职业化、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技术现代化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内容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适当性、综合性、过程与方法性和直接经验性是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特征。这几个基本特征充分地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在育人功能上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和互补性 ,对实现新世纪学生素质培养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峰  郑渊方 《江西科学》2005,23(4):447-450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高师物理教育专业如何应对这一改革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初等教育迫切地需求一批高科学素质的师资力量。高师初等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普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刻不容缓。学校应在课程结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强投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教学能力,以满足小学教育事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明代嘉靖初年广东著名学者黄佐在广西任提学佥事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振作士气,吸纳瑶僮子弟入学,禁止淫祀等一系列教化活动,分析了这些行为产生的背景及其在当时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和意义:如何在具体的区域历史情境中去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一个历史人物以及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包含的4个方面的内容: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改革。指出高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高师教育课程的严重分科性;高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手段的滞后性。提出了高师教育改革的策略:建立全新的师资教育模式;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武汉市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的3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实质动作教育和形式动作教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中小学生动作教育成绩较好,但在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动作教育、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学生动作教育、中学生与小学生间的动作教育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建议加强中学女生的形式动作教育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