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花粉表面蛋白质(Pollen coat proteins,PCPs)是一类在被子植物进行繁殖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它们参与了花粉与柱头的识别、黏附、水合等过程,直接影响花粉的萌发能力.根据已经建立的拟南芥花粉表面蛋白数据库中的信息,从关国拟南芥生物资源中心购买了有T—DNA插入的SALK株系种子,并对这些株系进行了T—DNA插入位点的鉴定,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花粉表面蛋白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分离自花生的茄青枯假单胞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T2015的一段4.5 kb DNA中ORF2和ORF3位于同一个操纵子中.ORF2和ORF3 DNA序列与GeneBank同源性比较分析和T2015及其突变体T2136(ORF2)、T2135/R(ORF3)、T2135(ORF3极性突变体)和互补株T2136/R(ORF2)、T2145(T2135)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SDS-PAGE带型比较分析表明:ORF2参与LPS完整的核心的合成;ORF3编码产物在LPS完整的生物合成中起脂质A核心区—O-antigen连接酶作用.菌落形态和植株实验结果表明LPS与病菌菌落形态和其对寄主的致病性有关,而与其在非寄主上引起过敏反应能力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肝灵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为复肝灵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一日龄北京鸭30只,静脉注射雏鸭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建立鸭乙型肝炎病毒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复肝灵组、病毒对照组和拉米夫定组。复肝灵组分为0.5、1.0、2.0g/kg三个剂量组。给鸭口服复肝灵,1天2次,给药10天。然后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5天、10天及停药3天后取血,测定鸭血清中DHBV—DNA水平并计算每组鸭用药后不同时间(T5、T10)和停药第3天(P3)血清DHBV-DNA的抑制率(%),观察鸭血清鸭乙型肝炎病毒DNA(DHBV—DNA)的影响。病毒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药物;拉米夫定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结果:复肝灵2.0g/kg组,给药后第5天,第10天鸭血清DHBV—DNA显著下降(P〈0.01),停药后3天鸭血清DHBV—DNA下降明显(P〈0.05),鸭血清DHBV—DNA水平抑制率则有显著升高;1.0g/kg组,给药后第10天和停药后3天鸭血清DHBV—DNA明显下降,鸭血清DHBV—DNA水平抑制率则有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与拉米夫定组则无明显区别:0.5g/kg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组、中等剂量的复肝灵组在鸭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风沙土为材料,直接提取土壤微生物DNA.采用SDS—溶菌酶—CTAB—蛋白酶K和液氮反复冻融法裂解细胞得到DNA粗提液,以PEG对其纯化.结果表明,SDS—溶菌酶—CTAB—蛋白酶K和液氮反复冻融法裂解细胞可获得大片段的DNA,提高DNA产率.每克干土的DNA提取量为0.586~1.311μg.所提DNA片段在23Kb以上.PEG可有助于去除DNA中腐植酸,DNA不作回收纯化即可作为模板进行16SrDNAPCR扩增.SDS—溶菌酶—CTAB—蛋白酶K和液氮反复冻融裂解细胞、PEG纯化DNA的方法组合是一种简便的适合风沙土微生物总DNA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RAPD标记的克隆及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S Spin DNA Agarose Gel Purification Kit试剂盒将与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相连锁的RAPD遗传标记S20—420和S316—600回收纯化,连接于pGEM—T载体并克隆测序,得到了S20—420和S316—600的全序列,其长度分别为423bp、606bp.将两端序列设计特异PCR扩增引物可用于检测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和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
应用体外转录模型,即通过构建T7 及T7 TIAR 的碱基序列及部分退火的双链模型,合成了一段ODN,其包含单链的TIAR结合位点和1个T7的起始位点.通过进行RNA转录分析,TIAR的结合和替代实验,证明了TIAR可与富含T的单链DNA结合,并且TIAR与DNA的结合可因DNA的转录活性而解离.这一发现为TIAR可在DNA与RNA之间穿梭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纯化T7噬菌体DNA并构建T7select10-3b载体.方法用酚和氯仿:异戊醇(24:1)提取得到T7噬菌体DNA.用EcoRI和HindIII对T7DNA进行双酶切 ,得到载体的左臂和右臂.最后通过试剂盒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载体的左右臂,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纯度.与外援片段连接后进行体外包装.结果构建得到T7select10-3b载体 ,载体的左右臂大小分别为19kb和16kb,并成功包装成噬菌体颗粒.结论本方法适合大量提取纯化T7DNA和T7select10-3b载体,得到的载体可用于构建cDNA文库等其它基因工程的操作.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6,(7):1058-1062
T4 DNA连接酶(T4Lig)在基因工程中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对该工具酶性质了解不全面易导致平端DNA连接效率很低、甚至失败.所以对T4Lig性质功能的全面认识有助于基因重组,特别是平端DNA连接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平端DNA连接效率,以及进一步阐明平端连接机理,本文综述了T4Lig酶分子大小、保真性、切口DNA连接机理、平端DNA连接端口检测、酶分子性质理性改造等研究进展,并对平端连接中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野生大豆DNA导入小麦及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野生大豆总DNA导入小麦,以期获得变异系小麦.对小麦球蛋白的SDS—PAGE,印迹表明,冬小麦T2l6#产生了新的蛋白亚基,其分子量为78kD,而有的变异品系一些蛋白亚基消失了;凯氏定氮法和氨基酸分析表明小麦后代T216#的总蛋白含量增加,其氨基酸组成,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明显提高.RAPD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基因组出现多态性,并具有供体特异性DNA带,这些变异现象表明该小麦品系为转基因后代.本实验为选育高蛋白、优质的新小麦品种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 SSCP技术检测线粒体DNA(mtDNA)复制控制区中 16 4bp的片段 ,在 2 2例喉癌患者的血细胞中发现 3例同质性突变 ,5例异质性突变 ,而在 12例正常人中未发现带型改变 (0 /12 ) .序列分析发现其中一个样本有T146A ,T199C和T2 0 4C的变异 ,T146A为新发现的线粒体DNA多态性 ;这个研究结果提示血细胞线粒体DNAD Loop区的变异 ,可能与喉癌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对线粒体DNA突变的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考虑与细胞内信号传导联系起来 ,这将有助于理解线粒体DNA在实体瘤和恶性血液病的研究以及肿瘤细胞中线粒体DNA的复制机制 ,这对寻找新的肿瘤基因诊断的标志物和监测肿瘤发生的遗传易感性是有意义的 .  相似文献   

11.
植物分子生物学中的双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植物分子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发展了许多双因子系统即双元系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双元载体系统和双元标签系统.双元载体系统的构建是基于T-DNA的转移机制,由两种质粒组成,一种为穿梭载体,另一种为辅助载体.双元标签系统是以Ac转座子和Ds转座子构建的.Ac/Ds转座系统在高等植物基因的识别、克隆和对植物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提高水稻产量,改良稻米品质是育种学家广泛研究的课题.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水稻已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研究对象.许多实验室已成功地建立了一系列供外源基因转化水稻的系统.但是这些转化系统主要应用Ti质粒衍生的载体,通过T-DNA左右两端的序列将目的基...  相似文献   

13.
14.
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动物细胞DNA损伤检测.该文报道了单细胞凝胶电泳应用于UV-B诱导植物细胞DNA损伤的检测.通过对动物细胞的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方法的改进,获得了在植物细胞中应用的最佳条件.以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为材料,并结合T4 Endonu lease V的运用,显著提高了UV-B诱导植物细胞DNA损伤提高彗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植物细胞DNA损伤的彗星图像经CASP软件处理并量化,结果表明:UV-A和UV-B均能诱导发生DNA单链断裂;UV-A在一定的剂量下诱导少量嘧啶二聚体的形成,而UV-B则强烈诱导嘧啶二聚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主要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PCR和SRAP技术,从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梓醇含量、毛蕊花糖苷含量和T-DNA片段的稳定性和基因组DNA的变化方面,对发根农杆菌转化怀地黄突变体或品系的变异性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怀地黄突变体或品系的叶片形态、植高、叶绿素含量、糖含量、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有变异,一个SRAP引物组合从其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个对照中没有的约400bp的DNA片段,T1-T7代突变体或品系中均检测到rolB基因的存在.这些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T-DNA可以诱导怀地黄产生变异,并且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6.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甜瓜品种河套蜜瓜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甜瓜(Cucumis melo L.)简便易行转化频率高的转基因技术,以甜瓜品种河套蜜瓜为受体材料,以含gus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PZP221为外源基因供体,进行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研究.自交授粉后分别于1、2、3、4、5、6、7、8、9、10 h,切去柱头上端1/3部分,立即滴加质粒DNA溶液,果实成熟后收获转化种子.对T0代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处理所得到的T0代植株均具有较高的转化频率,其中授粉后7 h滴加DNA溶液所获得的转化率为28.3%.对一部分PCR阳性的T0代植株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出现特异性杂交条带,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物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Ha-ras和Ki-ras癌基因转染和细胞对小鼠细小病毒(MVM)杀伤敏感性间的关系,两个细胞株,即Ki-ras癌基因转化细胞株DT和Ha-ras癌基因转化细胞株REF4-3,被用来作为研究材料.体外细胞集落形成率和细胞在裸小鼠体内的成瘤能力测定显示,和对照细胞NIH/3T3相比,REF4-3和DT对MVM的杀伤作用更敏感.同时,DNA杂交和蛋白免疫沉淀实验结果也显示,在REF-3和DT细胞中,无论是MVM的DNA增殖能力还是其NS-1蛋白的表达能力,均较在其对照组NIH/3T3细胞中高很多.FACA测定也显示,在感染MVM30h后,S期细胞的比例在REF4-3和DT细胞中都有增加,而在NIH/3T3细胞中却略微减少.通过PCR方法也可发现,在受到MVM抑制的REF-3肿瘤中仍可检测到MVM的DNA.  相似文献   

18.
采用Qiagen的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并加以改进,首次从不同季节采收、不同干燥方法保存的三种罗布麻(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干燥叶片中提取出基因组DNA.提取的基因组TE溶解液的OD260/OD280 值多在1.7~1.9范围内,电泳呈现单条带,核基因组的ITS片段、叶绿体基因组的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片段的PCR扩增条带清晰并能进行DNA测序,这表明基因组DNA质量较好,可以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本研究为罗布麻等中药材的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东台林场5年生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在2012年6月设置了不同施肥处理(N、P、K复合肥,T1; 有机肥,T2; 生物炭,T3; N、P、K复合肥+生物炭,T4; 有机肥+生物炭,T5; 对照,CK),并在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期间每2个月1次共进行6次重复土壤取样,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SMBC、SMBN、SMBP)的影响。结果显示:①5种施肥模式均显著提高了SMBC和SMBN,但对SMBP的影响较小,仅T1处理与对照间达到显著性差异; ②在0~10 cm土层仅T5处理显著降低了SMBC与SMBN的比值,在≥10~25 cm土层各处理SMBC与SMBN的比值均未显著下降,而在≥25~40 cm土层T1、T2、T4和T5处理的SMBC与SMBN的比值均显著下降,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N供应能力的改善作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分析表明,T4处理最有利于提高杨树人工林SMBC、SMBN和SMBP的含量,同时有利于提高土壤对植物生长所需有效N的供给,因此T4处理即N、P、K复合肥+生物炭可作为该区域杨树人工林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20.
粘绿木霉Gv29-8作为木霉属中重要的生防菌之一,对该菌分泌蛋白进行预测及其特征进行明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利用SignalP、ProtComp等预测程序对该菌中12427条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泌蛋白找寻,并对上述分泌蛋白的氨基酸分布、信号肽长度大小及切割位点等性质进行分析。粘绿木霉含有分泌蛋白为377个,其氨基酸长度、信号肽长度与植物病原菌不同;信号肽切割位点属于A-X-A类型,与其他已经报道的植物病原真菌、卵菌中分泌蛋白信号肽切割位点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