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丁力  孙丽萍  张亚坤 《河南科学》2011,29(8):963-966
依据现有钢筋混凝土板冲切性能试验结果,分析了影响混凝土板冲切破坏及其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板的有效高度、冲跨比、荷载作用位置、荷载作用的面积、作用面积的形状及有无抗冲切钢筋、板的配筋率、板两边长度比等对钢筋混凝土板的冲切承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了采用高强混凝土、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以及纤维增强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主要参数,进行了再生混凝土板的冲切试验,分析了板在冲切荷载作用点处的荷载-中心点挠度曲线、板底钢筋应变、板顶混凝土应变、破坏形态及受冲切极限承载力等.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提高,板在各个受力阶段的变形性能和受冲切承载力均有所降低.基于试验结果,对普通混凝土板受冲切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再生混凝土板受冲切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校核,结果可以用于再生混凝土板的抗冲切设计.  相似文献   

3.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承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10根变截面高度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无腹筋梁试验,研究了其斜截面承载力的“尺寸效应”;通过12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配箍筋梁的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和箍筋特征值变化对其斜截面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最终提出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在完成30个缩尺模型为1∶5的二桩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承台试件的试验研究中,通过改变混凝土强度、钢纤维体积率、承台有效厚度、配筋量及配筋方式,观察和记录了不同条件下桩承台裂缝的开展与分布,承台底部中点挠度、侧边混凝土应变和底部受拉钢筋应变,并系统地分析了影响钢纤维混凝土二桩厚承台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钢纤维混凝土二桩承台的抗冲切、抗剪及配筋计算提供了试验基础,并为《钢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修订提供了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5.
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普通板柱节点和配置抗冲切钢筋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板柱节点在竖向荷载和不平衡弯矩共同作用下等效竖向荷载设计值的计算方法,简化了复杂受力条件下板柱节点的设计.试验研究表明,抗冲切锚栓是有效的抗冲切钢筋类型,不但能提高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而且能改善板柱节点的延性.抗冲切锚栓的布置方式包括正交布置和径向布置,且抗冲切锚栓应在柱周边区域均匀分布.本文给出了板柱节点抗冲切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并给出抗冲切锚栓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同时给出了板柱节点配置抗冲切锚栓的算例,验证了抗冲切锚栓的设计方法,可用于板柱节点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性能,考虑型钢布钢形式、板纵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板厚及型钢含钢率等参数变化,设计制作了12个1/5缩尺试件.通过竖向单调加载试验,研究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分析荷载-挠度曲线、极限抗冲切承载力、延性系数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板柱节点具有明显的延性破坏特征,其极限抗冲切承载力、延性性能及耗能能力普遍优于钢筋混凝土试件.并且随着型钢布置数量、板纵筋配钢率、混凝土强度、板厚及型钢含钢率的增加,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借鉴现有规范推导出了型钢混凝土板柱节点的极限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配置抗冲切钢筋的混凝土板柱连接的强度和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配置和不配置抗冲切钢筋的混凝土板柱连接对比试验,表明配置抗冲切钢筋的板既能提高冲切强度,又能改善板柱连接的延性.本文描述了配置抗冲切钢筋板的破坏形态和特征,讨论了不同配箍率等因素对冲切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这类构件的冲切强度计算方法.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计算,其结果与国内外报导的试验结果相比误差极微.  相似文献   

8.
赵军 《河南科学》2001,19(3):304-306
在探讨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和钢筋钢纤维增强部分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研究能够达到钢筋全截面钢纤维混凝土梁增强效果的界限钢纤维混凝土层厚 ,并给出界限钢纤维混凝土层厚的迭代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配双钩筋板柱连接的抗冲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抗冲切钢筋-双钩筋,并通过试验证明其良好的抗冲切性能,在对5个配双钩筋板柱连接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了与分析之后,讨论了双钩筋直径,肢数及布置对试件抗冲切承载力的影响,并根据试验资料进行了承载力计算公式,此外还提出了双钩筋在板中的合理布置与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钢筋局部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板冲切性能,并对比了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ANSYS有限元程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分析试验板的冲切性能。局部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板的冲切性能,随混凝土基体强度等级和钢纤维体积率及钢纤维掺加范围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聚酰亚胺电容式湿敏元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硅基片上,采用集成电路工艺制作成有上下电极结构的以聚酰亚胺介质薄膜作为感湿膜的电容式湿度敏感元件,上电极有六种不同设计.对所研制的敏感元件进行感湿特性、温度特性、响应特性的测量,并分析讨论了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钢纤维混凝土板冲切的变形与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试验,对钢纤维配筋混凝土方板的冲切性能进行了探讨.由于钢纤维的增强阻裂作用,板的斜裂缝推迟产生,裂后特性改善,破坏呈现良好延性,极限荷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钢纤维高强高性能钢筋混凝土梁受剪试验,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纤维掺量及箍筋配置对梁受剪承载力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提高与钢纤维的掺入显著提高梁受剪承载力,箍筋充分发挥作用;结合梁受力模型,分析梁受剪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国内外钢纤维高强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及有腹筋梁受剪试验数据,提出钢纤维高强钢筋混凝土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经验计算公式并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 分析比较钢纤维高强砼简支板冲切强度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赵军  朱海堂  高丹盈 《河南科学》2003,21(5):670-673
通过16根加入钢纤维的钢筋混凝土深梁的试验研究,探讨钢纤维体积率、剪跨比、纵筋配筋率等因素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深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与钢筋混凝土深梁相衔接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深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统一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可以不配置抵抗斜截面破坏的横向钢筋。对于不配置横向钢筋的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国内外所进行的研究还较少,至今对于其斜截面抗剪能力尚未能提出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因此,本文通过试验和分析,探讨影响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其斜截面抗剪能力的计算公式,以供今后编制有关规范或规程参考采用。 1试验简介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配置HRB600高强钢筋钢纤维整体增强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和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进行10个梁柱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轴压比、剪压比、配箍率、混凝土种类和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范围等对配置HRB600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整体/局部增强的HRB600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滞回曲线更饱满,刚度退化速率更慢,耗能更高.钢纤维混凝土能够显著改善试件的破坏形态,减轻节点的累积损伤.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算HRB600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受剪承载力时,对于配箍率较低的节点较为保守,对于配箍率较高的节点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试验值.美国ACI 352—02规范比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值的安全储备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聚脲弹性体涂覆钢板、涂覆纤维复合材料板抗破片侵彻性能以及涂层与底材层间作用机制.通过弹道试验加载3.3 g立方体破片撞击聚脲涂覆钢板、FRC板结构,获得无涂覆、迎弹面涂覆和背弹面涂覆3种涂覆类型结构的弹道极限,得到了不同涂覆方式下结构抗侵彻性能差异以及变形与失效特征.结果表明,聚脲弹性体涂层对涂覆结构抗破片侵彻性能的影响作用与涂覆底材自身的吸能机制相关;钢板吸能形式为局部变形与剪切冲塞,涂层对钢板耗能作用影响小,且能够有效提高结构抗侵性能,迎弹面涂覆效果优于背弹面;FRC板吸能形式主要为背部纤维的拉伸断裂与层间分离,背弹面涂层抑制纤维板吸能作用,大幅降低涂覆结构抗侵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