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运用遥感和GIS技术,以贵州省罗甸县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了喀斯特山区的特殊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因素,分析了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土层厚度、基岩裸露率、土壤允许流失量、地形起伏度、土地覆被、农业人口密度等8个因子对土壤侵蚀危险性的影响,运用专家评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对罗甸县土壤侵蚀危险性进行分级评价。根据本研究方法得出罗甸县2010年土壤侵蚀危险性等级主要在中度危险等级,面积达1456.89km2(占总面积的48.41%),揭示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以期为罗甸县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应对路网建设对山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冲突效应,研究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为区域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典型的山地区域重庆市巫山县为例,根据山区路网格局分布和2013—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利用空间句法算法、交通可达性模型和超效率模型(SE-DEA)等,探讨了区域土地利用转移情况和路网建设与土地利用协调程度。【结果】1) 路网建设与建设用地协调性最好,与耕地、林地协调性则较差。巫山县2013—2017年耕地变化率最大,林地变化率最小,建设用地中路网密度所占比例最大;2) 巫山县交通可达范围增加,可达性平均值由0.45增至0.59。可见,巫山县路网得到了延展与扩充,路网连接性与服务区范围得到扩张。【结论】巫山县路网建设与土地利用整体上表现为协调关系,且呈上升趋势。路网格局对建设用地与耕地影响程度最大,协调程度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了近20年来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林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水体面积相对比较稳定.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土地利用类型转变较为剧烈,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增强.3)研究区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斑块密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升,在整体景观破碎化加剧的同时,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化、均匀化,景观异质性不断增强.研究认为,由于山水阻隔,重庆主城区形成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景观格局,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推进,这种格局正逐渐被弱化,呈连片发展态势.因此,管理和决策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生态恢复政策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壤侵蚀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为例,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土地利用、坡度、植被覆盖度等信息,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和迁移特征,并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太仆寺旗土壤水蚀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75—2007年,农业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稍有下降,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不明显;与1975年相比,2007年各种土地类型在空间上集中连片分布,土地利用重心发生了明显迁移;研究区主要受到微度和轻度水蚀的影响,农业用地更易受到强度和极强度水蚀.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省麻江县坝芒乡为例,根据1992年和2012年2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得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计算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研究了1992—2012年坝芒乡土地景观格局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耕地与未利用地面积下降,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转化最为突出;2)各土地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有所增加,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有所减少,除耕地景观形状指数降低外,其他景观形状指数都呈增加趋势;3)景观多样化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呈减少趋势,结合度指数、蔓延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呈增加趋势,反映出该区景观异质性降低,结构趋于简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及快速城镇化是贵州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0和2006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应用Arec View3.3和Fragstate3.3软件,根据斑块密度指数(PD)、聚集度指数(AI)、景观蔓延度指数(CONTAG)、平均景观类型分维(FRAC-MN)、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景观形状指数(LSI)等景观指数对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2006年间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整体空间格局变化不大,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却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②流域景观基质都为林地.林地、耕地和草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80%以上,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41.18 km2,林地面积减少了37.19 km2,草地面积减少了32.76 km2;景观指数变化表明他们的斑块破碎化程度增高,空间异质性增加,抗干扰能力下降,形状复杂化,连通性降低.③住宅用地面积增加最多,从52.80km2上升到151.25 km2,面积增加了2.9倍,并且其镶嵌分布于水田中间.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基于RS和GIS技术,对研究区1995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分析,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动态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速率.结果表明:①林地、水田和旱地构成研究区内优势景观,1995-2001年耕地减少,城市用地增加.②山地旱地破碎化程度最高;有林地和丘陵水田破碎度较小,景观较完整;③湖泊和农村居民点斑块分布较散,同类间干扰小.城镇用地斑块距离增大,城镇扩张明显.④2001年景观异质性比1995年较高.⑤水域、城镇用地和耕地变化速率大,整体土地利用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老番禺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广州市老番禺区为(现分为番禺区和南沙区)研究对象,对老番禺区1990、1995、2000、2005的四期TM遥感影像,应用ArcGIS9.3,Erdas8.5,Fragstats3.3对其进行解译分析,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及景观格局特征,结合景观指数,分析了近20年老番禺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老番禺区斑块破碎化程度在加剧,香农均匀度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均匀程度比较高,林地、灌草地、绿地、水体的斑块数一直呈增长趋势,其他类型用地斑块数有增有减,而交通用地增幅最大.在此研究基础上引导老番禺区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引用天柱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区域差异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全面分析天柱县1997~2005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主要有经济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人口增长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年、2015年两期遥感数据,利用ENVI5.3、ArcGIS10.5和Fragstats4.2软件,选取景观格局指数,结合NPP和社会经济系数修正ESV系数,探讨了2000-2015年沙县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5年间,沙县耕地、草地面积减少,而建设用地、水体、林地、园地面积...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预测——以井陉县威州镇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以遥感影像得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源 ,通过利用GIS技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 .并且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马尔可夫模型 ,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一凡 《河南科学》2014,(9):1806-1809
以1988年、2001年与2007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配准、监督分类、动态变化分析等遥感技术对焦作市1988—2007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农用地面积变化较小,林地面积有所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持续较快增长,而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城市发展迅速,土地利用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侵蚀线法、谷坝监测法对花江示范区的土壤侵蚀量作监测,同时就土壤侵蚀因子进行系统性、相关性和层次性研究,进行不同等级石漠化下的土壤侵蚀因子的对比,归纳各土壤侵蚀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指出林—草结构的保土保水能力优于单一林地的保土保水能力;从潜在石漠化到中度石漠化地区,土层根系量与侵蚀量呈负相关;从潜在、无明显、强度、轻度、直至中度石漠化,其侵蚀厚度依次增加,中度和轻度这两种等级的石漠化现存的土层较厚,土壤侵蚀模数也较大。  相似文献   

14.
李艳军  马欢  梅再美 《科技信息》2011,(1):380-380,412
罗甸县是贵州喀斯特分布面积较大、石漠化面积较大的区域。本文通过对罗甸县土地资源利用的特征分析,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希望能为罗甸县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水环境质量下降问题日趋突出 ,而由土壤侵蚀造成的物质迁移是流域非点源营养元素输入的主要载体之一 ,因此 ,流域土壤侵蚀的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太湖上游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流域为例 ,利用137Cs示踪分析方法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数量及空间分布状况作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的137Cs背景值为(2 14 8.8± 12 0 .7)Bq/m2 ;根据建立以及选择的土壤侵蚀和沉积模型计算 ,研究区内非耕作土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在 - 431.6t/km2 ·a(“ -”表示堆积 ) ,耕作土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在 16 81.2t/(km2 ·a) ,年均土壤侵蚀厚度为 1.5 3mm .研究结论对深入探讨太湖流域上游物质迁移对太湖的生态影响具有基础意义 .  相似文献   

16.
福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福州市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指数、 Shannon多样性t检验和土地利用信息熵等方法,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福州市20年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年间福州市林地、农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而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持续上升;建设用地大量蚕食林地和农地,自然景观聚集度下降,破碎化程度日益严重.②区域整体景观格局空间结构分布更加平均,景观多样性逐渐增加,在3个时期内福州市景观格局多样性均呈现极显著变化.③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知,林地转变机率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农地、水体和未利用土地转变机率主要受可达性因素影响,建设用地的转变机率主要受人口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了近20年来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林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水体面积相对比较稳定。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土地利用类型转变较为剧烈,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增强。3)研究区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斑块密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升,在整体景观破碎化加剧的同时,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化、均匀化,景观异质性不断增强。研究认为,由于山水阻隔,重庆主城区形成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景观格局,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推进,这种格局正逐渐被弱化,呈连片发展态势。因此,管理和决策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云南省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s, 1990, 2000及2005年4期100 m×100 m土地利用栅格数据, 在GIS的支持下, 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 基于6种反映土地利用/覆被空间结构的景观指数, 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并进行空间制图, 分析云南省及其16个市(州)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1) 云南省整体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 空间上呈西北及 东南低、东北及西南高的格局, 迪庆、怒江、丽江、大理、昆明、玉溪和文山生态风险一直较低, 临沧、昭通和曲靖一直处于高风险区; 2) 与1980s相比, 2005年各市(州)生态风险水平分布变化不明显, 大部分市(州)生态风险等级保持不变; 3) 在3个评价时段内, 1980s?1990年和1990?2000年各市(州)生态风险呈增加趋势, 2000?2005年绝大多数市(州)生态风险有所下降; 4) 1980s?2005年间, 81.25%的市(州)生态风险维持在同一等级。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的生态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和GIS的张掖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张掖市2000,2005年Landsat TM影像为源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从自然和人文角度探讨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呈现以草地景观为基质,未利用土地、林地和耕地景观为主体的交错分布格局;各类景观均有变化,2005年草地景观面积21 189.12 km~2,较2000年下降1.39%,林地3818.13 km~2,较2000年增加11.40%,未利用土地景观面积和缀块数增加明显;自然条件是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前提,指导人类对区域土地利用;人文因素是主因,表现为黑河分水政策、区域人口增长和人地矛盾加剧,主导景观类型的改变.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土地利用和开发应做到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和GIS的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1995年和2001年的TM影像,提取出合肥市土地利用及其变化信息,对合肥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合肥市土地利用情况是耕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明显增多,林地和草地相对稳定,水域面积少量增加;土地利用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研究区景观形状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