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赵映香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3):49-53
如果撇开商品经济社会这一特定空间或视域,"拜物教"有着更为宽泛的内涵。它作为"拜神教"的对称是指神灵观念明确产生之前,原始人把某些特定物体当作具有意志的物体而加以崇拜的宗教。拜物教也用来比喻对某种事物或东西的迷恋、崇拜、追逐等。马克思的拜物教范畴既有拜物教的宽泛内涵,又有特定关联域或语境下比喻意义上的内涵。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社会协作、分工关系中生产出的产品或物,却变成了独立于这一社会关系之外的异己存在。对这一异化存在的迷恋、崇拜和追逐就是典型的拜物教。它从商品拜物教经货币拜物教发展到资本拜物教。基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提炼出拜物教在一个社会中是否存在的三个标准(称为"拜物教判明法"):第一,实行商品经济;第二,经济上存在着剥削;第三,不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阶级垄断了行政权力且拥有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的权力,并实际占有财富。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资本论》的理论体系,《资本论》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资本论》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马克思所著《资本论》的创作动机与过程,主要哲学思想及出版意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对高等学校有关师生从事马列原著的学习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发展的归宿,因此必然也是<资本论>的核心方法论,在<资本论>中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服务于历史唯物主义,二者统一于<资本论>中.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发展的归宿,因此必然也是《资本论》的核心方法论,在《资本论》中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服务于历史唯物主义,二者统一于《资本论》中。 相似文献
6.
付文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5-39
恩格斯与《资本论》的关系问题,是《资本论》创作和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活经历与学术理路的细致考察,不难发现,恩格斯自始至终都参与了《资本论》的创作与传播过程.在《资本论》问世前,恩格斯一直在敦促和资助马克思完成创作,并启发和影响着马克思的写作;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方面费尽心力地编校和出版《资本论》的后续几卷,另一方面则通过论著保卫和发扬着《资本论》.因此,可以说,在《资本论》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资本论》带有马克思的“印记”,也印有恩格斯的“标签”. 相似文献
7.
8.
9.
为了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资本论》的理论体系,《资本论》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资本论》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0.
卞凤玲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23(4):24-26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一直认为,马克思从价值创造决定价值分配的前提出发批驳了萨伊的“三位一体”的公式。因此,马克思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思想是加以否定的。然而,笔者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却清楚地阐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在巴赫金的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理论中,“未完成性”是不可忽视的理论线索:主人公的思想、自我意识、文本间的埘话性以及作者意识等无不具有未完成性的特征。本文试图从未完成性这一理论视角,通过对主人公独立的根源及作者的外位他者立场的探讨,重新思考巴赫金语境中主人公与作者关系问题,力图提供另一种融贯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抽象继承法"引起争论原因及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引起学术界强烈的争议,至今尚未澄清。为此,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深入地剖析冯友兰“抽象继承法”引起学术界强烈争议的原因。主要是“新理学”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左”倾思想的影响,再结合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抽象继承法”进行合理的评析和确认。 相似文献
13.
14.
全球化是马克思的历史地平线--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观点看待新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7-12
马克思对现代性具有肯定和否定双重向度并进行了革命性改造。马克思的未来追求正是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到对商品的分析、即资本的批判即现代性扩散的世界市场即世界历史的大门打开的。现代化是现代性的获得过程,全球化是流动的现代性。全球化是马克思的历史地平线。“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研究全球化的理论精品,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观点看待、把握、应对新全球化的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15.
"科玄之争"与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广文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20-25
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这一视角反思20世纪初期的"科玄之争",便有了一种特殊的历史意义."科玄之争"作为一种文化象征,预示了此后中国文化发展的重大主题在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当代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必须在这种大文化背景下展开,要解决好中西文化的沟通、科学与人文的融会和个体与人类的统一这样一些关键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刘军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2):5-9
"科玄论战"是20世纪前半叶发生的一次思想事件,它涉及的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依然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命题。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各有自己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二者是一种"太极图式"的互补关系。在现代性悖论导致人文精神被掩蔽的境况下,需要用健康的乌托邦精神矫正科学主义,实现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关于" δ函数"的教学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武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1):72-74
结合教学进一步讨论了δ函数的物理意义,对δ函数进行了不同的延拓,从而展开成三种不同形式的Fourier级数,提出了δ函数的三个性质并且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8.
1920到1930年代经历的多个历史事件中,苏俄“拉普”的介入恰恰为鲁迅思想的成熟提供了一种机缘,使其在文学和革命、革命和政治、文学和政治的认识上带有某种思想上的“反常识性”。就鲁迅思想主体而言,苏俄文艺观及其本土化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文学的意识形态神话。 相似文献
19.
武传震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6,32(4):121-123
沂水县旅游业在03—05年间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各方的关注.针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挖掘出产生的原因,并就此对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风险投资进行了综述,分别介绍了风险投资的内涵、特点、作用、发展、构成要素与组织形式、资本运作与退出机制,重点对各种退出机制进行了比较,论述了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及我国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