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鲜薇甘菊在不同温度下厌氧发酵产气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薇甘菊的新型防治方式和产沼气潜力,对新鲜采集的薇甘菊进行厌氧发酵实验.实验设置对照组(120mL接种物)和两个实验组(68g薇甘菊+120mL接种物),每个实验组的发酵液体积为400mL,采用全混合批量式发酵模式,在中温30℃和常温平均24℃的条件下,进行沼气发酵实验.结果表明,中温30℃和常温实验组的沼气发酵历时32d,中温30℃和常温净产气量分别为3 725mL、2 765mL.从实验结果计算得出,中温30℃下薇甘菊的TS产气潜力为511mL/g,VS产气潜力为627mL/g.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规模养殖场液体粪便沼气池内微生物生理群随发酵进程的动态情况, 筛选高效的产甲烷复合菌系和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008年9月~2009年11月在成都市双流县5个养猪场配套的粪便无害化处理沼气工程的沼气池进行采样, 研究沼气发酵过程的微生物总数及微生物生理群的动态变化. 结果显示, 不同时期沼气池内微生物总数变化不显著, 温度对微生物总数量影响也不是很显著, 但微生物生理群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会较大, 发酵初期微生物生理群数量较少, 中期数量增长很快, 在产气稳定期, 微生物生理群在沼气发酵池不同位置有垂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沼气发酵中,一般不需要添加菌种也能产生沼气.如利用城市下水道污泥、屠宰场污泥、牛粪、猪粪、池塘污泥等作为发酵原料时,即使不添加“菌种”也能产生沼气.我省广大农村的小沼气池过去就是这样做的.但国外和国内许多大小沼气池,往往要接种一定量的污泥(即沼气发酵混合菌种),用以加快沼气发酵的速度,以便提高产气量.我们试验的目的,则是想从许多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活性污泥,筛选出适宜于农村小沼气池低温发酵和多原料入池发酵的沼气混合菌种,以便用于农村沼气池,达到提高产气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有限的原料制取较多的沼气,我们承担了四川省沼办下达的“6米~3沼气池年产300米~3沼气发酵工艺研究”课题。 在进行影响产气量的单因子试验和三因子二水平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稿杆切碎(10厘米以下);原料与接种物混匀入池,定期定量补料和添加尿素等操作要点,完成了下达课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秸秆沼气发酵厌氧菌群是一个复杂的菌系,针对分离纯培养周期长、菌剂制备过程比较复杂等难点,提供了一种简便的秸秆沼气发酵厌氧菌群的培养方式——原位混合培养.①小试试验表明:接种50%培养后的厌氧菌泥,厌氧发酵原料总固体(TS)12%,在37℃下,试验B组能快速适应厌氧发酵新环境,厌氧发酵21 d时,累积产气量较试验A组高出28.39%;②中试试验结果显示:第三阶段的发酵原料中接种物的50%替换为培养后的厌氧菌泥,37℃厌氧发酵10 d,沼气池容产气率平均达到1.1 L/(L·d),累积产气量较前两个阶段的平均值高出32.46%.该方法适用于连续性沼气发酵工程,以增加沼气发酵系统中的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强微生物代谢活动,改善沼气发酵系统,使其保持连续稳定的产气.  相似文献   

6.
沼气池是使有机物质经微生物分解发酵产生沼气的装置。户用沼气池种类繁多,形式不一,但其基本构造和发酵原理是相同的。水压式沼气池是我国广大农村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人工制取沼气的厌氧发酵密闭装置,其主要由发酵间、贮气间、水压间、进料管、出料管和导气管组成。  相似文献   

7.
在推广应用沼气的十几年里,我国农村涌现了各式各样的沼气池,但是对沼气池的分类命名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现在的命名较为杂乱,不利于学术交流.为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沼气学科的建立,仅就我国农村常规沼气池的分类命名问题作一粗浅的讨论.溶气池的种类尽管很多,但从结构上来看,任何一个沼气池都有两个最重要的部分——发酵间和贮气间.池型的变化主要是这两个组成部分的变化.我国农村目前制取沼气都是采用同一的常规沼气发酵工艺.与这一工艺相适应的沼气池发酵间,除了外形上的变化,很少  相似文献   

8.
接种量对泔脚发酵产氢余物甲烷化的强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污泥为接种物,考察了15%、30%、45%、60%的接种量对泔脚发酵产氢余物中温(36℃)批式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泔脚发酵产氢余物的产沼能力随着接种量的增大而增强。结合Gompertz模型拟合结果及理论分析,60%的接种量为泔脚发酵产氢余物沼气化的最佳接种量,其沼气化的延迟时间λ、产甲烷率、生物气中甲烷的最高体积含量分别为:4.37d,388.72mL/g,80.4%。消化结束后,除产沼过程失败的15%接种量以外,厌氧消化余物的pH值在 6.70~7.00之间,这为沼气中甲烷的高体积含量(高于常规厌氧消化的最高甲烷体积含量75%)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生产一定数量的沼气霈要多少发酵原科,是推广应用沼气中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发展沼气的规模首先应取决于可用来生产沼气的原科的多寡.在建池前对发酵原料的需要量缺乏科学的计算,就难以确定沼气池的合理容积,也难以制定出切实可靠的用气计划.以往建池对产气率的大小和用气量的要求考虑较多,而对发酵原料的需要量考虑较少,故沼气池的容积大多数定在8米~3以上.沼气池容积大,发酵原料的需要量也大.一个8米~3的沼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稻壳类酒糟的产沼气潜力及特性,以其为原料,在恒温30℃条件下,分别用实验室正常沼气发酵后的混合厌氧活性污泥和秸秆半连续干发酵后的发酵残留物作为接种物进行厌氧消化.结果表明:以混合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的TS产气率和VS产气率分别是369 mL/g·TS和424mL/g·VS,以秸秆发酵残留物为接种物的TS产气率和VS产气率分别是468 mL/g·TS和538 mL/g·VS.  相似文献   

11.
接种物对香蕉皮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蕉皮为发酵原料,在平均室温21.7℃条件下,研究了接种物对香蕉皮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驯化菌种试验组较普通菌种试验组显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总产气量高出53.7%。两试验组发酵的产气品质一直较好,11天后沼气中甲烷含量维持在65%左右。结果还表明菌种经驯化后,产沼气的潜力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该项成果主要用于农村家庭建造沼气池,制取沼气。研究中完成使用寿命超过20年、售价较低、面向农村户用的商品化沼气池;配套使用水解酶制剂的沼气发酵工艺,提高沼气产气率和原料利用率;开发了进、出料双水压间结构;提出并完成沼气池整体化结构设计、标准件生产。主要性能指标:4m^3沼气池平均日产沼气1.60m^3,产气量不低于6m^3或8m^3混凝土浇筑沼气池;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制的1 000 mL厌氧发酵罐研究了经脱水的通榆河浮藻在室温下发酵50 d过程中产沼气量及其发酵物相关特性.结果表明,接种物与浮藻体积比为1 ∶ 2,TS产沼气潜力为365.44 mL/g,VS的产沼气潜力为372.13 mL/g,沼气中甲烷平均含量为61.84%,产气情况最佳.试验可以证明,通榆河浮藻可以用来发酵制取沼气.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养鸭场废弃垫料厌氧消化产沼气潜力,采用全混合批量发酵模式,在中温30℃下,对其进行厌氧消化实验.实验设1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均设3个平行实验,发酵料液总固体含量为5%,接种物为30%,实验运行50d.实验结果表明,净产气量为2 250mL,养鸭场废弃垫料的TS产气率为242mL/g,VS产气率为375mL/g,原料产气率为150mL/g.  相似文献   

15.
沼气池内的温度对沼液发酵产气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消除气候对发酵的影响,提高冬季沼气产量,依据北方地区生产实践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玻璃钢沼气罐,结合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玻璃钢罐螺旋工艺技术,采用分体结构,并用太阳能热水循环系统提高玻璃钢沼气池的罐体温度。有效地提高产气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沼气池产半年,闲半年是一个普遍现象。在能源日趋紧张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广泛利用清洁的可再生的沼气能源已经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如何使沼气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正常生产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课题组结合本单位教学、科研、生产的实际情况及现实需要,运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经过深入研究后提出了可以使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沼气正常生产的“六为一体综合控温中温恒温发酵技术与策略”,并用此技术与策略作为指导在高寒地区实地建造沼气池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菜籽饼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潜力,本试验以农用沼气池为发酵装置,对菜籽饼、羊粪和牛粪进行了34 d的厌氧消化研究.结果 表明:菜籽饼在33 d内完成厌氧消化,其积累产沼气量最大,为73.739 m3/t,分别是羊粪和牛粪发酵的2.15倍和2.28倍;且产沼气量到达总产沼气量90%所用的时间最短,为22 d,说明菜籽饼更...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低温野生菌群和低温厌氧颗粒污泥菌群筛选,及其后续的互补复合优化,选育出了低温沼气发酵功能菌群。沼气发酵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群采用后最高日产气量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野生菌群和厌氧颗粒污泥菌群,具有显著改善低温沼气发酵性能。以此为基础研制的低温沼气发酵促进剂,在13℃下可使产气率平均提高46.6%,10℃下产气率平均提高41.1%。沼气池试验中,低温沼气发酵促进剂可显著提高沼气的甲烷含量,可使甲烷含量平均提高24%。  相似文献   

19.
沼气池建成后,发酵启动的各个环节是早产气、产好气的关键。介绍了沼气发酵必须具备的6个基本条件,并对几种发酵启动方案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预处理可增加沼气的产量,但实验室培养菌种的成本较高,笔者采用堆放新鲜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法,对堆放厚度、堆放时间对微生物活性和浓度进行比较,并对堆放前后的化学成分测试比较。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性干式厌氧发酵装置,对预处理前后的玉米秸秆分别与牛粪、污泥作为接种物进行发酵,对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变化及产沼气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堆放20 d中层玉米秸秆酶活数值较高,且此玉米秸秆中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的质量分数比未经处理的分别减少了5.8%、16.8%和5.7%,中温干式发酵实验中,玉米秸杆与牛粪质量为1∶1混合发酵时,堆放预处理后累计产气量比未预处理前累计产气量高24.4%;玉米秸杆与污泥质量为1∶1混合发酵时,堆放预处理后累计产气量比未预处理前累计产气量高23.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