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期间日本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冷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开始介入南海争端。新世纪,为维护其海上“生命线”安全的需要,保障其经济利益,争夺地区主导权并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牵制中国,日本开始介入南海争端,其战略措施有: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并进一步巩固日美同盟,包括拉拢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日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战略关系;从军事战略上谋划介入南海地区。日本介入南海争端意图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阻遏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严重地威胁中国领海主权的完整。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日本因素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的最大课题就是如何平衡中美日三角关系。冷战后、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因素对于日本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任何同盟关系的强化总是需要有共同的利益需求和共同对付的潜在对手。美国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大陆在政治经济上的力量日益强大,因此美日在对华政策上将拥有共同的利益,即美日合作牵制中国”。近年来,日本的《防卫白皮书》用了大量篇幅谈论中国军事力量问题,强调“中国的导弹指向亚洲和日本”。2002年8月2日提交内阁的《防卫白皮书》进一步强调,中国国防经费14年来一直…  相似文献   

3.
日本政治右倾化由来已久.而安倍晋三重新当选日本首相以来,竭力鼓吹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推动日本政治社会全面转“右”.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妄图从军事上、经贸上和国家关系上牵制中国,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权,巩固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需要日本经济、军事上的鼎力支持,日本则借助美国的重返战略加速其右翼化进程.中国对此应有足够的警醒,积极做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打硬仗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李魏巍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73-1476,1480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对中国周边的影响。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推出日本版的“繁荣之弧外交”加强了与越南的双边关系。日本与越南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迫切愿望,双方有许多共同的利益。日本在变动的亚太格局中努力实现其政治大国梦想。然而,我们对日越关系的迅速升温还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自去年10月底上任以来,在历史认识、台湾地位、“中国威胁论”等问题上公然蔑视中国等邻国人民的感情,挑战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和战略底线,在短期内以多项“壮举”打破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历届日本外相不曾或不敢的“大不韪”记录。  相似文献   

6.
<正>1月14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年度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俄日关系时指出,日美同盟对俄日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他说,美国在其战略文件中将俄罗斯与中国称作对手,而日美是同盟关系,美军就有权在日领土上用兵,如果美国的中短程导弹计划部署在日本,就是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正如拉夫罗夫所言,俄罗斯独立30年来,美日同盟的强化以及机制不断加强的美国“印太战略”,使俄日构建相互关系受到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中日两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迅速加强,彼此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目前,大约有1.8万家日本企业与中国有合作关系.2001年至2004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70%,这为日本经济复苏带来了强劲动力.同时日本也于2003年超过美国成为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但经济和人员往来的加强并没有带来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加深,两国政府和民间的摩擦和冲突反而日益突出.特别是从新世纪开始后,中日之间的相互争论已经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目前双方围绕着历史、安全、台湾、钓鱼岛、东海、能源、“入常”等一系列敏感问题争吵不断,两国关系处于1972年以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8.
朝鲜半岛被当地居民称为"鲸鱼群中的一只虾米",(1)虽然这种描述显得表面化,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状况的某些特点。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近代以来,周边大国都视其为必须夺取的关键地区。而中国,作为朝鲜半岛国家长期的"宗主国"与此同时却因"闭关锁国"而走向衰退,失去中国这棵"大树"依靠的朝鲜半岛从此在大国利益的彼此冲突中风雨飘摇,而日本则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最终确立了对半岛长达数十年的独霸地位。二战后,日本虽然被迫放弃对朝鲜半岛的占领,但很快朝鲜半岛又因东西方冷战的全面展开和美苏争霸而不由自主地坠入国家分裂的苦难之中。随着冷战结束,世界走向多极化,相关大国逐步调整了其朝鲜半岛政策,东北亚地区也逐步形成由美、日、俄、中四大国力量构筑起来的战略四边形关系。(2)  相似文献   

9.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目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战争的战略要求是打败日本,确立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领导地位。战争一打响,美国同中国的关系随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过去主要是通过有限的经济援助支持中国抗战,以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转而正式同中国结盟,共同对日作战。服从于美国的亚太战略,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追求着两大目标:一是“有效的军事盟  相似文献   

10.
时事概览     
温总理对韩国、日本进行访问4月10日至13日,温家宝总理应邀对韩国、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时隔七年首次对韩日两个重要邻国进行访问。在韩国,温总理与韩国总统卢武铉举行会谈,并会见了韩国总理韩德洙、国会议长林采正以及主要政党领导人,就加强两国在双边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交换了意见。在日本50多个小时近30场活动的旋风式访问中,温总理同安倍就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达成重要共识,规划了双方合作领域。在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日关系:进入非传统因素主导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有必要从地球环境变化的高度认识到互相合作以面对共同问题的意义。当前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主权和东海资源的争端,表面上看是传统类型的中日冲突,但实质上,它们却有着大而深的背景,即中国经济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和疑虑。中国的高速发展,在环境和生态上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在这个背景下,中日关系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关系,具有不同于历史上“农业国的中国和工业国的日本之关系”(冯昭奎语)的特征,进入了一个非传统因素主导的历史新时期。从积极方面讲,中日双方已互为彼此最大的经济伙伴。中国的发展受益于与日本的贸易…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时任日本内阁官方长官的安倍晋三在其著作《走向美丽之国》中提出了"四国同盟"的战略构想。安倍晋三的"四国同盟"战略构想是指在亚太地区构建一个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四个所谓民主国家共同建立的战略同盟。这一同盟具有明显的针对中国的意图,而日本也寄希望于该同盟能够提高其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地位。该文从该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所牵扯到的大国博弈角度出发,就该战略构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5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美日同盟关系新变化及其影响"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日本所王晓峰副所长主持会议,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杨毅少将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作基调演讲。针对美日两国对美日同盟的战略定位,杨毅指出,美国对美日同盟的战略定位不仅仅是双边意义上的,更在于从全球战略的角度、从维护美国霸权的高度,来防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的养老产业开始助跑,正要迎来真正的起飞。日媒称,看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让一些日本父母心情复杂。对于"父母年老后你会自己照顾他们吗?"的问题,回答"是"的日本高中生只有38%。美国和韩国都在50%左右,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达到了88%。日本国立青少年教育振兴机构2015年针对中、美、韩、日4国进行的意识调查显示,"照顾父母"是中日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出发,对2006年末安倍晋三访华以来中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在理解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要义的基础上,主要根据国家战略反映国际身份认同、国际身份认同影响国家利益认识、国家利益认识又作用于国际关系的逻辑,从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两方面来分析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也逐渐加深,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以及来华留学的日本留学生越来越多,由此针对中国人学日语和日本人学汉语的教材也层出不穷。该文以《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两部教材为例,希望通过对教材结构的对比而得出的结论能对外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经济规模最大、战略意义最重要的两个国家,而欧盟历来在中日之间左右逢迎,两面下注。欧盟在2003年分别与中国和日本确立了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在2013年分别启动了对日本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和对中国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2018年7月16日,欧洲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飞抵北京,与李克强总理举行了第20次中欧首脑峰会,旋即在第二天飞抵东京,与安倍晋三举行了欧日首脑峰  相似文献   

18.
在周邻关系中,中日关系可谓"剪不断,理也乱"。作为近邻,中日两国有着长久的交往史,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痛苦的记录。进入近代以来,日本综合实力大超中国,成为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强国,并加入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行列,在东亚大搞侵略扩张,一举打破了东亚,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传统关系格局和秩序。二战后,中日都发生了巨变。中国建立了共产党执政的新政权,日本被美国改造成为盟国,中日分立在两个对抗的阵营。  相似文献   

19.
安倍晋三再度执掌日本政权之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现象逐渐加剧,这对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产生了巨大的障碍。安倍内阁希望与美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和联系,并且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迅速升温,企图和其他国家形成战略同盟,共同遏制中国。对于钓鱼岛,日方希望采取各种手段来达到迫使中方让步的目的。安倍将对日本宪法的修改作为其政治目标,以便为日本使用武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提供法律保障。日本右倾思潮的复活具有极大的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日本首相铃木善幸和美国总统里根于5月上旬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这是自1951年旧金山媾和以来第23次两国首脑会谈。东京报刊评论认为,经过30年的历史演变,日美关系已迎来“巨大的转折”,“迈进了新阶段”。美国舆论也认为会谈结果不仅对今后日美双边关系,而且在国际上将产生“重大影响”。第一次宣布“同盟关系”人们知道,日美关系在迄今以前相当长的时期中,虽然不能不受重大国际问题的影响,但主要是被当作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来看待的。根据日美安全条约,日本承担其本国防卫,同时在“共同防御”下接受美国的“军事保护”。这个关系的实质,随着美国经济的停滞不振和日本经济实力的相对增长而逐渐有所变化。它经过一个日本对美国“依附”、“协调”、“经济竞争”以至“战略合作”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