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翼理论”是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理论的完善,是适应新时代创新发展要求、解决新时代发展问题的方案。文章在梳理“两翼理论”思想脉络的基础上,对科普创作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指导下的科技前沿与科普创作互促融合“一体两翼”机制,并提出加强科普创作人才培养、营造人才发展生态环境,面向科技前沿创作、不断增强公众获得感,促进科技前沿与科普创作深度融合发展,以高质量科普作品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促进公民科学素养全面提升,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科普的对象是一般大众,不外乎希望社会人士能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能够阅读和理解与科学有关的时事或新闻,能不盲目从众。民众在面对各种生活流言时,是否能用基本的科学素养去做判断,而非一昧盲目的乱传流言。破解流言的新闻、科学报道及科普节目,是否能消除民众的疑虑?虽然在网络上也有各种破解流言的新闻及相关节目,但是似乎远远比不上流言的制造速度。该文以两个科学流言为例,探讨在数字时代科普传播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解析阻碍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的原因,探究了新媒体时代可通过强化新媒体的科技传播责任;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进行校园科学教育改革;建立完善的科普体系;构建共享的科学研究氛围;加强公众科学素养的理论研究等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科技新闻传播是科技信息的流通与共享,是科学技术的一种文化形式。自从有了人类传播的历史,科技新闻传播就担负着人类文明推进器的重要功能。21世纪的竞争焦点是对知识与信息的占有,如何从铺天盖地的新知识海洋里选取精华,有效培植科学精神和促进“科技到生产力”的转化以实现科技新闻传播的双重价值,是当前创新经济时代下科技新闻传播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5.
随着“读图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在新背景之下的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存在着新的问题,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从传播者、传播媒介、到受众对于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把关”理论来诠释新闻传播过程中各要素对于新闻摄影真实性的作用,以及新环境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的“把关”层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是—个国家繁荣富强、—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5月,200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江苏省第十九届科普宣传周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批关注民生、贴近群众的科普活动纷纷与广大市民见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着实夺人眼球。不知不觉,这样的科普宣传周活动已经走过了18年,从一开始单纯的科技知识的普及,到现在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将科技传播与公众科学素养结合起来,将科学素质和城市精神结合起来,特别强调了做好农村科普工作,营造一种全民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社会氛围。这种改变翻天覆地。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本刊“特别关注”栏目选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市副市长徐南平的《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文,同时向读者展示了上海和苏南部分城市的科普活动进展。真切希望“科普宣传周”能够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一项重要手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现场     
201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与上海科技节明已召开,此次活动的副标题为“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后世博时代”首度进驻世博场馆的大型展览“科普智绘城”主题展也向市民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上海的各大科普场馆、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纷纷设馆展出最新科技成果。笔者认为对于科普而言,电视节目制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传播是科技信息的流通与共享,它担负着推进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媒体的科技新闻记者承担着科学传播的重任。科技新闻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有科学性和严肃性,而要做到这一点,提高媒体编辑记者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用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培养科技新闻人才要求科技新闻人才教育必须处理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新闻专业主义的"专业"二字要求科技新闻人才的培养必须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科技传播事业的社会援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传播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是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大力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的社会事业。从其本性上说 ,科技传播事业天然地包含公益性和产业化两个方面 ,因此 ,政府在大力发展科技传播产业的同时 ,应该建立社会援助制度 ,动员和整合广泛的社会力量 ,对那些不具备产业化基础和条件的科技传播活动给予实际的支持与援助 ,共同促进科技传播事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茶叶科技期刊作为茶叶科学技术向生产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在传播茶科技、茶文化,服务茶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中国茶叶》为例,探讨茶叶科技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分析茶叶科技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并对茶叶科技期刊如何将学术论文与科普文章衔接转化、布局融媒体矩阵、开拓科普渠道,提出传播普及茶叶科技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科普从业人员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队伍,其自身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科学传播的效果。从职业差异性视角出发,基于实际测评的需要,将科普从业人员划分为讲解员、展品设计与研发、理论研究员、教育活动开发与实施、行政及运营管理、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运行维护及技术保障和其他八个子类。依据基于职业差异性的科学素养中的科学术语、科学意识、科技社会功能、科技史、科技副作用五维度权重测评理论体系,针对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市的科普从业人员进行了科学素养测评研究,并将相关数据与非科普从业人员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科普从业人员科学素养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传播"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传播在现代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并具有社会文化价值.传媒界和科学界是科学传播的主要阵地,但由于传媒界和科学界存在着“鸿沟”问题以及两界中的一些“行为失范”,造成了科学传播失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以促进科技传播事业的发展:加强传媒界和科学界的对话;提高传媒人员的科学素养;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骨干网络和桌面宽带的迅速扩大,以及视频压缩编码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广播新闻领域应用现代互联网络传输视频新闻已成为可能。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互联网具有更高透明度,其实时、海量、互动的网络视频传播手段已成为新闻发布的重要渠道之一。据统计,2008年中国互联网视频每天收看次数在1亿以上,互联网已逐渐发展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媒体。本文以一次科技活动周中科普讲座网上直播为例,介绍互联网新闻视频发布系统的架构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4.
老杜  潘煦 《广东科技》2008,(23):45-47
1992年,旨在提升广东公众科学素养的第一届科技活动月正式启动。此后的十多年间,每年的5、6月,我们都将准时迎来这场全民的科普盛宴。时至今日,从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月到形式各类的创新大赛、科教论坛、科技展览,科普活动的定义已经从“大型的活动”转变成为“探索身边的科技”,科普活动的开展也从特定时间段变成了全年无休。2008年,被誉为“科普航母”的广东科学中心开放,更是将广东的科普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为全市市民所喜爱的一年一度的科普宣传周于5月18日~25日与广大苏州市民见面。本届科普宣传周的主题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共建和谐”,突出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等内容。全市举办了“变废为宝”创意大赛、姘申秘的极地世界》科普展、极地知识科普报告会、趣味电子制作展、流动科普放映车进工地、图书流动大篷车进校园、未成年人科技、文化“双十佳”团队评选活动等科普活动近1000项。主办此次活动的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市科普宣传周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8届,本届科普宣传周将更加贴近市民、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真正起到科技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成人高校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云 《甘肃科技》2000,16(4):11-11
1 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1.1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是知识经济赖以发展的唯一源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仅靠传统的高等教育是不可行的,还必须借助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形式,使全体公民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1.2 成人高等素质教育呼唤创新教育 成人高等素质教育以创新素质培养为中心,这是时代的要求。故而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新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1.3 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知识经济时代为立论视角,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时代,它呼唤和必将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直接担负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我国高等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培养一大批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8.
盖涛  李欣 《科技信息》2009,(8):13-13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民科学素质偏低。而传统科普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方面已经与时代发展、与农村实际不相适应,科学传播在科学信息传播方面从传统科普的“强制性的教化”转移到“非强制性的感化”中来,科学传播策略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提供了一个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教育中,应将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设立大学科普工作岗位、开设相应的公共选修课体系、定期开展科学讲座、合理利用大众媒介中的科技传播内容等,全方位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09,(7):5-5
科学新闻的现状与未来在 “Too close for comfort”一文中,当了30年科学记者的Boyce Rensberge耐科学与媒体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他说,最大的变化是从在上个世纪50年代达到全盛、而在1962年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发表时开始衰败的“新奇型”科学新闻到“媒体监督时代”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是他们所在领域的啦啦队队员的科学记者们变得更像他们总是怀疑一切的新闻记者同行。随着信息传播在“数字时代”的变化,今后的科学报道在“从啦啦队到监督者的演变区间”中将会处在什么位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