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白骨壤种群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种群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白骨壤种群在不同年龄级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观察杂合度为0.300,期望杂合度为0.180,化非常低,遗传分化系数为0.024,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2.4%来自不同年龄级的白骨壤。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均值分别为0.005和0.995,基因流流畅,Nm=10.39,白骨壤种群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分化远小于空间动态上的白骨壤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
厚壳桂种群在不同群落中的AFLP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使用AFLP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方法对常绿阔叶林中的演替顶级种厚壳桂 (Cryptocaryachinensis)在 2个不同群落中的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种群的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中 ,而有 10 4 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 .结果表明群落的差异不可忽视 .  相似文献   

3.
不同纬度地区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不同纬度地区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桐花树种群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 ,观察杂合度为 0 2 51,期望杂合度为 0 197.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较小为GST=0 .2 15,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 2 1 5%来自种群间 .种群间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均值分别为 0 0 93和 0 912 ,基因流较小 ,Nm =0 .887.研究还发现纬度为2 2°N的深圳福田种群、 2 1°N的广西英罗湾种群的遗传变异要高于纬度为 19°N的海南东寨港种群和 2 4°N的高纬度的福建浮宫种群 .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东缘克隆植物珠芽蓼的RAPD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高原分布广泛的克隆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为研究材料,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珠芽蓼在不同海拔下7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贝叶斯法估测了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同时与其它算法(Nei遗传分化系数GST等)作以比较.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17条带,多态性位点PPL为84,多态位点比率PPL为71.79%,但种群水平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仅为32.60%.求出θ B(Hickory)=0.602 3,同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0.575 3较为接近,种群间基因分化大于种群内基因分化.AMOVA分析显示,在全部变异中,66.5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33.4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表明,珠芽蓼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为0.289 1,总的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420 7,但各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则较低.种群内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122 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180 4;基因流Nm=0.369 1,种群的基因交流很少.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种群中P1和P2先聚类,P5、P6, P4、P7分别聚在一起,最后与P3合为一支.相关性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海拔梯度、地理距离均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用等位酶分析技术研究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分布区内位于高潮带和低潮带桐花树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不同潮位的桐花树种亚种群维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观察杂合度为0.235,预期杂合度为0.186,不同潮位的桐花树亚种群的遗传分化很低,亚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为FST=0.058,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94.2%来自亚种群内。基因流顺畅,Nm=4.06。亚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76和0.024。  相似文献   

6.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大连地区3个黄精野生种群(共79个个体)和5个多花黄精野生种群(共146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12个ISSR引物在黄精和多花黄精种群分别扩增出137条和161条条带.其中,黄精种群多态位点比率(PPB)、Nei’s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86.86%、0.279 7和0.423 4,其遗传分化系数(G_(st))和基因流(N_m)分别为0.398 2和0.755 6;多花黄精种群PPB、h、I分别为94.41%、0.3398、0.5059,其G_(st)和N_m分别为0.3084和1.1215.研究结果表明,黄精和多花黄精天然种群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黄精种群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多花黄精.黄精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偏低,种群间较大的遗传差异导致其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淮河乌鳢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列分析淮河淮滨段、凤台段、蚌埠段、洪泽湖的野生乌鳢(Ophicephalus argus)种群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结果表明,在790bp的同源序列中,4个种群共检测到变异位点22个,占全部序列的2.78%,84个个体共检测到33种单倍型;4个种群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56 8、0.0038,表明淮河野生乌鳢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4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46 0,仅3.10%的变异来自种群间(AMOVA分析),基因交流值为10.3696,种群间K2-P遗传距离为0.003~0.005,从而显示乌鳢种群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地理分化.NJ树揭示4个种群的个体组成2个谱系,但这2个谱系与地理分布并不相关.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和Network网络亲缘关系分析皆表明乌鳢鱼种群有过种群扩张,扩张时间约在末次冰期早期,距今51.8ka BP~74.6ka BP.  相似文献   

8.
利用II类MHC基因单基因座位Odto-A作为分子标记,对皖南山区凹耳臭蛙6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皖南凹耳臭蛙总的基因多样性为0.812,核苷酸多样性为0.018.局域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变化范围为0.531-0.864,香溪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最高,最低的是漳河种群.与线粒体cyt b基因所揭示的单倍型多样性差别不大,但B基因的核苷酸多样性较之线粒体cyt b基因的高达一个数量级.暗示MHC基因丰富的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其病原体抗性多样性密切相关.分子变异分析结果显示,皖南山区凹耳臭蛙种群MHC II类B基因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种群间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05644,P=0.00391).成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直线距离最近的浮溪和香溪种群间也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暗示这两个种群经历了不同的选择压力.受平衡选择的作用,MHC基因与基于中性分子标记所揭示的遗传格局不同,基于MHC基因的种群遗传分化与水系和直线地理距离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种群所经历的选择压力密切相关.结果表明皖南凹耳臭蛙不同局域种群所经历的环境病原体的选择压力存在时空变异.  相似文献   

9.
黄山青冈种群时间遗传结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该文采用等位酶分析技术研究了一个青冈种群中不同大小级别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除位点EST-1 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大小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之外,其他多态位点的差异均不显著。遗传变异除在幼苗中相对较低外,其他几个大小级无多大变化。总体来看,青冈种群时间遗传分化程度很低,级间遗传变异仅占总遗传变异的1 .57 % 。  相似文献   

10.
用ISSR分子标记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砂珍棘豆(Oxytropis racemosa Turcz.)3个不同生境的地理种群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砂珍棘豆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4个ISSR引物扩增出284条带,Shannon多样性指数,一0.3630,Nei’s多样性指数H=0.2234,物种总基因多样性(HT)为0.2236,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2085,大部分遗传变异(93.27%)存在于种群内,6.7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673,基因流(Nm)为6.9318,说明种群间有很强的基因交流,遗传漂变不会引起遗传分化.UPGMA遗传距离聚类结果表明,3个地理种群中,乌审旗和伊金霍洛种群先聚在一起,然后与鄂托克种群聚在一起,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