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微絮凝-金属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借助X射线能谱、电镜扫描等微观表征以及动态膜污染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微絮凝-金属膜组合工艺运行方式与膜污染机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的浑浊度、UV254以及CODMn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97.6%、80.0%和63.1%.选用0.3μm金属膜滤芯时,采用恒通量过滤模式,膜比通量随着通量的增加逐渐从44.44L·(m2·h·kPa)-1增至58.33L·(m2·h·kPa)-1;采用恒压过滤模式,膜比通量随着压力的增加逐渐从47.91L·(m2·h·kPa)-1降至17.63L·(m2·h·kPa)-1,金属膜在恒通量运行时的膜比通量高于恒压运行,说明恒通量运行时膜阻力增长较为缓慢.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膜表面污染物中含有O、Al和Si等元素,推断膜表面主要污染物是硅酸铝盐;通过电镜扫描与动态膜污染数学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金属膜膜污染的主要形式为滤饼层污染.  相似文献   

2.
针对富营养化湖库水普遍存在的藻类、有机物污染及嗅味问题,以实验室模拟的含嗅味微污染水为试验水样,研究了混凝沉淀-生物粉末活性炭/浸没式超滤(BPAC/SUF)组合工艺对叶绿素a、有机物和嗅味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对膜污染的影响,探讨一种有效的含嗅味微污染水处理技术. 结果表明,混凝沉淀-BPAC/SUF组合工艺对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显著,平均去除率达95.5%;组合工艺可强化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对UV254、DOC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0%,30.4%和51.0%;对二甲基异冰片(2-MIB)和土臭素(GSM)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74.8%和75.1%,出水平均浓度均在嗅阈值以下;整个实验期间,跨膜压差仅增长了3.80 kPa,膜污染得到很好的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最佳混凝预氧化过滤工艺条件,解决低温微污染地下水处理难度较大的问题.方法在低温实验室配制微污染地下水,通过投加混凝剂,ClO_2、NaClO两种预氧化剂以及锰砂、陶粒锰砂二级过滤,以Fe、Mn、COD_(Mn)、氨氮(NH_4~+-N)、浊度等指标为参照,对比两种预氧化剂分别和两种滤料二级过滤的运行效果.结果混凝-二氧化氯预氧化-陶砂锰砂二级过滤工艺对Mn的去除效果在标准值边缘,Fe、COD_(Mn)、NH_4~+-N、浊度等指标的质量浓度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测方法》(GB/T5750—2006),该工艺对微污染地下水有较高的去除率.结论混凝-二氧化氯预氧化-陶砂锰砂二级过滤工艺对低温微污染地下水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微电解-生化组合处理DCB染料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微电解-生化组合处理高难度DCB染料废水的中试研究.当进水平均COD 22 480mg/L,NH4 -N 1 247.9 mg/L,SS 1 700 mg/L时,微电解-生化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率达到99.6%,NH4 -N去除率98.2%,SS去除率95%,可以达标排放.中试研究表明:该微电解-生化组合技术具有废水处理效果好、结构紧凑、运行操作简便、维护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了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的常规净水工艺的局限性,针对近年来地表微污染水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归结,认为除了一些物理化学方法外,应用最多的是在常规工艺前加预处理或在其后增加深度处理,生物强化工艺也是研究的重点,介绍了诸如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砂滤池、活性炭法、臭氧、膜法、高锰酸钾法、人工湿地法、组合及其他工艺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针对混凝-沉淀-再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效果和膜污染的控制效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再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单元去除率可达26%,远高于传统的超滤膜组合工艺;同时,该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体现在对中性亲水性有机物和分子量分别大于10kDa和小于1kDa的有机物方面,与传统超滤膜工艺有较大区别.当采用硫酸铝作为再絮凝剂,其投加量达到6.0mg/L时,统一膜污染指数(UMFI)达到最小(0.061 3m2/L),表明再絮凝预处理工艺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超滤膜的污染.Zeta电位的测试结果表明:再絮凝过程可使沉后水中残余的胶体Zeta电位降至0,从而减轻了膜表面对污染物的吸附;而再絮凝过程中微小絮体的形成也使得沉后水中颗粒物粒径增大,防止了膜孔堵塞现象的发生并使得形成的滤饼层结构较为松散,从而取得良好的超滤膜污染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沉淀-混凝-砂滤-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首饰加工废水,主要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及表面活性剂.试验考察了该组合工艺对污染物质的处理效果,同时考察投碱量及混凝剂投量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的组合工艺对此种首饰加工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中CODcr、Cu2+、Ni2+、SS等污染指标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5%、97%、50%及71%以上.经试验确定,投碱量为0.2 g/L、聚硅铁投量为0.01 g/L时处理效果最好.实际工程验收完毕后系统运行稳定,系统出水达到相应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PAC—HFUM系统处理微污染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AC-HFUM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研究了粉末活性炭(PAC)的投加对中空纤维超滤膜(HFUM)运行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该工艺对COD、NH3-N和Fe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PAC投量的增加,膜稳定运行时间延长,膜通量下降幅度降低;投加一定量的PAC后,出水COD、NH3-N、浊度和Fe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且未检测出悬浮物SS和大肠菌群数.  相似文献   

9.
王凡  谢洁 《甘肃科技》2004,20(6):8-9
以榆中供水工程为例 ,提出了加强混凝沉淀的工艺方案和与深度处理组合 ,以解决高浊度微污染水源净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在机械澄清池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强化澄清池的生物处理作用从而增强对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同时与PVC超滤膜联用,研究组合工艺的净水效能及排泥量对微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出水水质逐步提高并达到稳定状态,对氨氮和CODMn的去除率稳定时分别能达到95.8%和45%;生物澄清池出水细菌总数略有增加,超滤膜出水细菌总数达标,组合工艺出水中颗粒物含量远低于100mL-1,出水生物安全性较高.通过生物澄清池前处理,有效地降低了膜污染,在30L/(m2·h)的通量下,PVC膜运行稳定,不可逆污染较少.改变生物澄清池排泥量对不同微污染物的去除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