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阐明不同种植模式和施肥处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采集单作玉米和花生、间作玉米和花生根际土壤,利用群落水平生理指纹图谱培养技术,探究不同处理下根际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模式改变引起土壤中微生物组成丰富度的变化.间作提高了花生土壤的平均颜色随时间变化率(AWCD)值,降低了玉米土壤的AWCD值...  相似文献   

2.
钾肥对铅的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室外盆栽模拟试验,研究铅及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钾肥(K2SO4)不同施用水平下小麦干重及小麦植株体内铅的积累与分布,从小麦根际、非根际土壤pH值、铅形态分布的角度阐述了钾肥对铅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促进小麦干重增长,随钾肥施用水平的提高,小麦植株不同部位铅的浓度逐渐降低,吸收系数逐渐降低,表明增施钾肥可降低铅的植物有效性。钾肥的施用使根际、非根际土交换态铅先略有上升而后下降,碳酸盐态铅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上升,对有机质硫化物态、残渣态铅的影响很小,由于钾肥对根际、非根际土壤pH值影响并不显著,铅形态的上述变化并非由土壤pH变化所引起,而是K^+,SO4^2-与Pb交互作用的结果,但有些机理还尚待查明。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秸秆未还田处理(CK)相比,秸秆还田(T1)和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T2)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以及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进而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最终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0.33%和13.46%;此外,T2与CK相比,降低了根际土壤真菌数,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而T1处理的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通过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多样性来调节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优化根际生长环境,促进小麦生长。其中,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的处理效果最佳,可在北方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樟树立地土壤主要因子和叶片活性铁、叶绿素变化及其原因,对杭州市钱塘江北岸石灰性土壤地区黄化樟树施用了长效复合铁肥.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的pH值、HCO3-和有效磷含量,其中HCO3-减少得最多,有效磷次之,pH值最少;增加了其余土壤因子及叶片活性铁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次序为有机质>活性铁>叶绿素>有效铁>速效钾>水解氮>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5 kg肥料和7.5 kg肥料处理发挥肥效迅速,5 kg肥料+25 kg红壤和7.5 kg肥料+25 kg红壤次之,5 k肥料+50 kg红壤和7.5 kg肥料+50 kg红壤肥效发挥得最持久,说明在条件允许时,红壤用量越多越好;无论添加25kg 红壤还是50 kg红壤,土壤的pH值、HCO3-和有效磷均为5kg肥料>7.5 kg肥料,其余土壤因子及叶片活性铁和叶绿素正好相反,说明在适宜的施肥量下,肥料越多,效果越好;不同取样时间土壤因子及叶片活性铁和叶绿素的变化规律性不强,仅有机质和水解氮、有效铜和有效锌、速效钾与活性铁和叶绿素变化规律一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因子及叶片活性铁和叶绿素的变化规律性较强,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钾与有效铁.pH值和HCO3-,叶片活性铁与有机质、叶绿素与有效铜变化规律一致.结果还表明,pH值、HCO3-,有效磷与有效铁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其余土壤因子及叶片活性铁和叶绿素与有效铁之间表现为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是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设置对照、采用施氮磷钾肥、施磷钾肥施石灰和施氮磷钾肥施石灰等4种处理,测定分析了棉花、玉米、大豆和小麦产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一系列关键指标,探讨施肥和施石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为实现肥料和石灰在增产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氮磷钾肥对棉花、玉米、大豆和小麦产量的提高并不明显,而两种施石灰处理显著增加了4种作物产量,特别是施氮磷钾肥施石灰处理的棉花、玉米、大豆和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0、4 770、2 820和3 342 kg/ha.施石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可利用磷、钾、镁、钙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力和土壤湿度,降低了铝、锰离子毒性,从而使得作物产量增加.施石灰处理增加了丛枝菌根真菌百分比,降低了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比例,加速了生物固氮、硝化和反硝化、以及氮的吸收利用等氮素循环过程.同时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协同作用会促进作物氮磷钾的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微生物的作用及微生物菌剂的研发和利用应得到重视.综上所述,施石灰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是较经济、适用的农业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木霉菌拌种对冬小麦生长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选取小麦种植后180 d的根际土壤,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分析了4株木霉菌拌种对小麦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qPCR检测了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绝对含量。结果表明:木霉菌拌种处理后降低了小麦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丰度,同时发现小麦产量与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均匀度(香农指数)和丰富度(OTUs数)呈反比,而与群落的优势度(辛普森指数)呈正比;通过田间病害调查和测产,结果显示,与未拌种处理相比木霉菌拌种降低了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引起的白穗率,其中哈茨木霉LTR-2和QT21990防效可达60% 以上,增产7.42%和6.94%(P<0.05)。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根际土壤磷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酸溶-钼锑抗比色法、张守敬-Jackson分级测定法、灼烧-0.2N H2SO4浸提法、0.03N NH4F-0.025N HCl浸提-钼锑抗比色法、以及电位法对翅果油树(DElaeagnus.mol-lis)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全磷、无机磷、有机磷、有效磷及土壤pH值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翅果油树土壤中全磷浓度在根与非根际相近,有效磷和无机磷在根际略高于非根际,有机磷在根际略低于非根际,但均无明显差异,比较无机磷各组分与土壤有效磷的相关性发现:无论在根际还是在非根际,其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除Fe-P外,其余各组分都表现出根际略大于根际的趋势,翅果油树土壤pH表现为根际略小于非根际,而且均呈弱碱性,这与其土壤Ca-P含量高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不同肥种及肥量的施肥试验,研究马尾松林木根际土壤环境对不同元素的响应特征.表明根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增加而pH值下降,土壤酶活性中根际土壤中蔗糖酶、淀粉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而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则正好相反,根际土酶活性较低.经分析,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非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网(后简称菌根网)和碳酸钙互作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氮磷养分的影响,模拟构建了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隔室装置,采用尼龙网隔离实现根际与非根际隔室菌根网互联,在根际隔室中种植香樟幼苗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在非根际隔室施加或未施加外源碳酸钙,培养期结束后测定植物生物量和氮、磷含量。结果显示:菌根网对香樟幼苗植株生物量,氮、磷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影响;施加碳酸钙明对幼苗植株氮含量、氮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的影响;在施加碳酸钙后菌根网明显提升了幼苗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磷摄取量,叶片氮、磷摄取量和根的氮磷比;在菌根网存在时施加碳酸钙可明显提高植株氮含量、根和叶的氮摄取量以及根的氮磷比;菌根网与碳酸钙的交互作用明显影响了幼苗植株氮含量,氮、磷摄取量和氮磷比,但对幼苗植株生物量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非根际喀斯特土壤中互联菌根网和碳酸钙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以连作5 a三七种植土壤为对象,研究了施加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Pb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后,土壤pH值显著提高,Pb有效态含量显著降低,全量含量无显著变化.土壤pH提高了1.23,有效Pb含量降低了0.62 mg/kg.土壤pH与有效态P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626,P0.001),因此施加生物炭后土壤pH值升高可能是土壤Pb有效态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花生蛋白脂肪乳状液中蛋白质的聚沉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元发  李熠  黄天冠 《广西科学》1998,5(3):173-176
花生蛋白脂肪乳状液中花生蛋白质的聚沉作用,是发生在一个pH值区间。当提取剂pH值在64时,聚沉pH值为317~609;pH值=8~10时为41~637,静置时间愈长聚沉愈完全,但聚沉pH值不变。在花生蛋白脂肪乳状液中通入CO2时,可使花生蛋白质聚沉。  相似文献   

12.
钙镁磷肥不同用量对花生产量及培肥地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镁磷肥的不同用量对花生各生育阶段从土壤中吸收N、P、K营养元素的作用不同.幼苗期,茎叶P/NPK比值表明在0.054~0.064范围较好,茎叶中N、K的含量以1125kg/ha磷肥为好.成熟期,茎叶磷含量随施用量增加而增高.第四纪红土红壤通过花生的种植,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素和土壤PH值都有提高,尤其土壤容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花生仁为原料,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花生分离蛋白,讨论了在90℃.CaCl_2浓度0.06mol/L时花生分离蛋白的浓度和pH值对凝胶形成的影响。实验表明,形成凝胶的花生分离蛋白浓度以14%左右为宜,pH值为4.0或9.0。  相似文献   

14.
花生夏直播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聊城市夏花生产量水平低的问题,筛选出适于聊城市夏直播的花生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自2008年起我们开始了该项研究.试验选用了4个适于一般麦田套种当前推广的新品种,3年中都在4种不同条件下种植.综合各品种不同条件下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或同一品种不同年度间,单株果数、果重和单株产量都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其差异绝对值并不大,因此研究结论是:目前适于一般麦田套种的花生优良品种均可用于麦后直播,在4个参试品种中以金花808表现最优(果数较多、果重较大),鲁资864次之,花育22号第三,丰花1号总体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复合肥对花生根际土壤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100%复合肥)相比,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量在30%~70%范围内,显著提高了苗期和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量,且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随生育期的推移提高比例逐渐升高,而真菌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同时,显著提高了苗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而替代量为50%和70%时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到成熟期不同替代配比均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了土壤脱氢酶活性,进而降低了苗期和结荚期土壤碱解氮含量而提高了全氮含量,也提高了各生育期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结荚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当替代量为50%时,产量提高了5.23%,最终实现了养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收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法水解花生粕生产抗氧化性肽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对花生粕具有较强的水解能力,二者以2∶1的比例对花生粕水解时,较优水解条件是50℃,pH值8.54,底物质量分数8.34%.在此条件下酶解16 h,花生肽收率为65.80%,在花生肽质量浓度为0.55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5.77%,与优化前相比,复合酶比碱性蛋白酶单酶水解时收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了7.48%和7.66%,比中性蛋白酶单酶水解时分别提高了10.29%和22.53%.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龙江河河岸带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特征,揭示土壤细菌群落的相互作用与功能特征,以及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环境因素,本研究开展该区域土壤理化环境因子调查,并进行土壤细菌群落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撑篙竹根际土壤pH值、氨氮(NH4+-N)、硝氮(NO-3-N)和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 AP)均低于非根际土壤,水分含量(Moisture Content, MC)和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含量则高于非根际土壤,部分理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α多样性分析表明,撑篙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较非根际土壤高,而多样性较非根际土壤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 26.9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17.63%)、Patescibacteria(4.28%)、黏球菌门(Myxococcota, 3.25%)和蓝藻门(Cyanobact...  相似文献   

18.
采用Biolog Eco微生物分析法,分析了土壤盆栽试验条件下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Ⅱ类土壤环境基准值每kg干土350 mg(土壤pH>7.5)的Pb对Cd处理下冬小麦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b含量低于国家土壤环境基准值时,会显著影响Cd对冬小麦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率、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征,主要表现为土壤低含量Pb增强了Cd对微生物利用不同碳源能力的抑制效应,同时亦加强了Cd对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特征;冬小麦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与根系分泌物酚酸和简单糖类之间的相关性特征在低含量Pb-Cd处理与Cd处理之间明显不同,且相关方向和显著性水平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