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主持人:对人类文明来说,很少有灾难会像大地震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面对5·12汶川地震,我们能为抗震救灾做些什么?本期本栏目发表了3位科技工作者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力、最具影响力的地震之一,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巨灾,两者灾后恢复重建均产生深远影响和意义.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虽然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社会性质下,但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却有相似之处,具有一定可比性.本文主要将两者灾后恢复重建的政府主导、整体规划、融资方式和心理干预4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恢复重建中存在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最终得出针对我国恢复重建的相关建议:将"以人为本"根植于政府主导的恢复重建模式;整体规划重点体现整体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坚持多种融资方式并存,并严格监管;在专业人才、组织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覃绍文 《广东科技》2009,(22):63-64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尤其像"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对我国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地震的破坏力是惊人的,它首先破坏的是建筑物,直接危害的是人的生命和财产,伴随的是对环境的破坏.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地震的偶合作用;在工程中尽可能的减小震害就显得十分重要.下文从概念设计方面着手,总结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相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从汉代至清代,见于记载的地震有8000余次,其中破坏性地震有600多次,其中明代以来(1368年后)的大地震除了青藏高原外很少遗漏,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更是受灾严重。地震发生会导致建筑物大量倒塌,然而许多古代建筑却在数次严重的地震中留存至今,这里面有着不少的诀窍。  相似文献   

5.
四川汶川大地震与C型俯冲的关系和防震减灾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冲断带,属构造地震.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大陆构造,属C型俯冲(陆内俯冲)模式.C型俯冲不仅控制油气资源分布,还孕育着发震机制.作者从龙门山冲断带地史演化、变形特征、深部地球物理信忠,建立起龙门山C型俯冲构造运动模式.汶川大地震发震与此模式的地质构造背景关系密切,是现今发生的陆内俯冲引起的地震.当时可能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这才可能是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原因.汶川大地震可能发生在上地壳底至中地壳深12~24 km的高导层上,属中国陆内俯冲型地震,很可能是太平洋板块推挤中国大陆的远端效应触发作用所引起,与印度板块推挤作用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对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初步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汶川大地震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论文介绍了汶川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与基本情况,以及作者对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构造、震后龙门山的地震安全期、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带的地震安全性及龙门山地震对川西油气聚散的影响等问题的认识.作者认为;(1)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是彭灌断裂而非普遍认为的北川-映秀断裂,(2)成-德-绵经济带中心城市市区范围内发生灾难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这些城市的地震威胁依然主要来自龙门山,对来自龙泉山的地震威胁也应予以考虑;(3)地震可能造成了龙门山深层天然气的散失,但有利于川西坳陷裂缝性油气藏的形成;(4)龙门山的隆升演化与地震活动可能受制于西侧松潘-甘孜地块的推覆与东侧四川盆地的俯冲双向挤压力的作用.论文提出了从龙门山压缩应变能积聚与耗散均衡估算入手推算震后的地震安全期、利用油气生产井压力数据监测地应力变化、通过地震模拟计算定量评价成-德-绵经济带地震安全性等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灾难——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我国缺乏独立地震保险的弊端导致的问题十分突出,建立独立的地震保险制度已势在必行。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地震再保险制度的相关分析,指出了建立地震再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并对如何构建和完善地震再保险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大地震,《科技导报》近期将开设"地震问题研究"专栏,特向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征稿。征稿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0.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玉树县县城附近.截至4月19日上午,玉树地震已经造成了1700余人死亡.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余悸未消,玉树地震又在人们心头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11.
徐继山 《大自然》2010,(3):11-13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地震活动进入相对活跃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跨度将在几十年到一二百年的时间内。回顾近期发生的几次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2009年印尼7.6级地震、2010年1月20日海地7.3级地震、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以及4月14日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似乎地球用它的威力一次次向人类表明,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足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青年科学》2008,(Z2):42-43
5.12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突发的大地震,对所有人的心理震撼是颠覆性的。大灾发生后,与生命救助同等重要的是精神安抚和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3.
地震文学是文学样式中一个独特的类别,在汶川“5·12”大地震发生之后,它与巨灾所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高度契合形成了汶川地震文学特有的应激样式,同时,通过对生与死这一极端命题的思考,汶川地震文学表现出折射人性光辉、探索生存价值、融注和谐期盼等永恒深远的叙事主题,它将打破当下的文学格局,对一般题材的作品形成巨大冲击和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不屈中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截至5月20日11∶00,当地陆续发生7000多次余震。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除吉林、黑龙江、新疆无震感报告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均有  相似文献   

15.
这是本关于地震的知识问答。该书的第一作者中科院院士马宗晋先生是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他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原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组长。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马宗晋院士领衔,这本书在5月21日定稿,5月底这本权威实用的震灾应对指南出版问世了。  相似文献   

16.
大地震是自然界最可怕的灾难,其威力之大,足可以超过几亿吨黄色炸药的爆炸力,虽然地震最大的破坏力大都局限在某一范围内,但其冲击力却可使广大地区发生震动。如1976年中国唐山发生的地震,就不仅摧毁了整个城市,使数十万人为之丧生,而且还使周围几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居民都感到它的震动。  相似文献   

17.
地震发震大尺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大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在其未来震中区近处,常会表现平静。但着眼于全球大尺度规模,则可观测到颇具特色的地震活动性图像。较为普遍出现的图像是直线型与圆弧型,以及构成这些图像的主要地震事件的等间距性。本文认为大地震发震结构可以具有全球规模的大尺度,这些地震发震大尺度结构主控着大地震发震的短临进程,对认识地震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中还给出中国近年发生的数次大震(1976唐山M7.8;2001昆仑山口西M8.1;2008汶川M8.0)前呈现的地震发震大尺度结构,很明显它们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地震次生山地灾害进行了界定。它是指在山区由地震直接引发的或者由于地震作用的影响而引发的灾害性地貌过程。“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灾害类型以崩塌和滑坡为主,具有灾害类型齐全、破坏严重,带状分布、成片发育,堰塞湖险情严重,潜在地质灾害发育等特点。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具有一定的时效效应,可划分为同震次生山地灾害、短期次生山地灾害和长期次生山地灾害。分析认为,“汶川大地震”重大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成因是地球内外动力地质耦合作用的结果。针对不同时期的次生山地灾害,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在5.12汶川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作用下高层结构时程响应的差异,分别从这两次地震记录库中挑选出典型场地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各3条作为结构输入地震动,采用ANSYS软件建立一88层高层建筑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时程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东日本大地震强震记录作用下高层结构的位移反应、加速度反应以及基底剪力和弯矩值,均明显大于5.12汶川地震动记录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过后,顷刻问,数以百万计的房屋倒塌,数以万计的群众被埋在废墟之中.我们无法控制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发生,但可以使用高效的救援设备,挽救更多的牛命.黄金72小时是指地震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期,中国已具备了一套成熟的救援设施来面对突然来临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