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模因以及模因论出现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和从事语言工作的人将这一理论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中来。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模因论可以用来解释多种语言现象。以国内外模因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应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来探讨和分析模因论在网络语言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模因理论为依据,从理论上阐述了网络语言的跨文化功能,探讨了模因机制在网络语言的形成、发展和传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网络语言的翻译观问题。指出:模因在网络语言中的嬗变促使我们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观灵活地处理文本信息。  相似文献   

3.
语言突显会触发认知突显,从而成为模因;而作为模因的语言,仿制过程中加深了语言的突显,从而循环递进,传播发展。把突显观和模因论等语言学理论运用于城市形象口号和广告标语的创作,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现被借用到语用学研究中,为揭示语言发展规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语用模因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研究者普遍认为,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同时根据语用功能,研究者将模因分为强模因与弱模因、利模因与弊模因等类别。  相似文献   

5.
王劫丹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78-79,69
本文从语用顺应论出发,着重分析了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现象以及广告模因如何顺应认知,情感和文化来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实现广告的商业和社会效应。因此语言顺应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广告语言,还可以帮助我们摸索出一些广告语言创作的基本原则,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广告创作进行研究,也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模因被定义为一种与基因相似的复制因子,用于解释文化进化的规律。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把模因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按照模因论的三个特性及四个复制阶段来重新审视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与写作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其它学者研究语言模因论状况的基础上,尝试将模因论用作语法层面的研究,是对语言学理论思维方法的拓展和创新。语言随人类大脑的进化而进化,随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用发展的思维来学习语法,这一哲学观点可有效指导语法理论和应用。采用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辨证方法来分析语法规则和语法变体中的模因现象,可以充分阐明这一哲学语言观对二语习得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语言本身也是模因,通过各种媒体不断地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是需要传播的信息,当代媒体则是信息传播最有效的载体。语言模因与当代媒体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当代媒体因日渐具有全媒体的特点而成为语言模因最有效的传播工具;语言模因也对当代媒体的发展壮大起着强大的助推作用,是不折不扣的“媒体推手”。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模因论的视角,结合商标翻译实践,提出了模因论视角下商标翻译应该注意的三大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各国民族心理差异,切实把握好商标译名联想意义;熟悉外族文化,了解异域人民审美心理;商标译名朴实明快,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并进而探讨商标词翻译的方法技巧:采用音译法,传播源语模因;采用直译法,直接引入目标语模因;采用音意结合法,整合两种模因;采用寓意联想法,变异模因等。  相似文献   

10.
模因理论(Memetics)认为模因和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语言模因的概念不仅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而且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以此提高学生英语习得水平。  相似文献   

11.
“C位”是源自韩国的外来词,在2018年热度极高,被广泛应用于社交网络及大众媒体。搜集相关语料,简述“C位”的构成,并探究“C位”在汉语中的发展、使用情况,又从模因论的角度对“C位”进行分析,最终通过“C位”与本土词“锦鲤”的对比,探究其最终成为弱势语言模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语言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出发,以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对模因论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指出学习者通过这四个阶段对新信息进行分析、甄别,获取并传播新知识。  相似文献   

13.
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淘宝体”这一语言模因的传播途径、表述方式和传播趋势,指出了“淘宝体”的3个特点:网络是人们跟风模仿、进行模因传播的极佳媒介;在网络文化中,简单化娱乐化的表述方式更易传播、蔓延;语言模因的流行受到其语用功能的限制.模因论为网络语言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解读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Fillmore将“框架”这一概念引入语言学,框架语言学的诞生为词汇和语法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认知的方法。文章在框架理论视域下,提出了三套英语词汇习得优化方案:一是将母语词汇框架与英语词汇框架区分开来;二是尝试建构新的英语词汇框架;三是使用框架理论强化对具有“非常规意义”英语复合词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5.
古装情景剧《武林外传》语言模因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装情景剧《武林外传》全国热播,掀起一阵收视高潮。观众多被其幽默、无厘头的搞笑语言所吸引。运用模因论的观点研究了该剧的语言特征,通过呈现该剧语言在不同层面所体现出的模因现象,旨在找寻该剧所特有的语言特征,解释其"武林效应"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自己独特的风格。外语教学既涉及语言又涉及文化,语言与文化相互缠绕,难以分割。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文化移情,就是使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得到深入应用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学者们运用模因论发现了文化领域里的复制因子——模因。但模因论只专注于从模因自身出发来解释其复制与传播,导致其自私传播的特点被过分强调,而模因宿主在模因选择方面的能动性则被忽略。从流行语言模因入手,研究除其自身因素外其宿主方面原因,发现从众心理是模因宿主的心理基础,并归纳出从众行为的"顺从/服从——同化——接纳"这一心理脚本。  相似文献   

18.
权威性语辞工具书解释“往往”只列了“常常”、“处处”两个义项 ,通过对《史记》等古代著作中这一词汇用法的考察 ,可知自汉代始“往往”一词有时作“纷纷”解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华福文化精髓,通过对文化模因现象的探析来阐释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它们的复制传播为研究人类文化遗产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由河北大学校园车祸所引发的"李启铭案"中,肇事人李启铭的一句"我爸是李刚"深深地触动着整个中国社会的神经。经河北省望都县人民法院审理,此案已作出一审判决,伴随刑法学界的支持声音,该判决给人以一个"公正判决"印象。但是,通过对整个案件过程的梳理,在对可能适用的罪名相关理论进行对比及其具体适用的再思考后,结合在审判过程出现的李刚央视大哭、叛三缓三的网上传言和"自我审查"的影响等事件,对"李启铭案"给出了另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