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的路径: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培养创业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在实战中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等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对与政府合作共建创业平台、创新制度与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为电子商务创业降低成本与技术转移服务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多年的大学扩招,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全国各类大学已经有2000多万的在校大学生,每年大约有600多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或继续接受教育。大学生就业人数众多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社会需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一些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说,由于生源质量和所处地域的关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显得尤其重要。基于这一现实要求,课题组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三创"(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以其解决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经过在教学中的实践,这一学习模式对于大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创业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实施创业教育又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塑造大学生的创业型人格,并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创业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向多元化发展,需要越来越多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有之义。为提高创业人才的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应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与政府、社会的合作,提升创业教育指导能力,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设计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创新融合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对人才创新能力开发、创业精神培养的核心与关键。许多地方院校在融合培养过程中却反映出目标不清晰、体系不完整、模式不科学、实践环节孱弱等若干问题。鉴于此,有必要结合产业发展、生源素质、办学特色构建应用型高校设计教育与创业教育分段式、多元化阶梯式的创新融合培养模式。以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设计教育与创业教育创新融合教改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与成效为实践论证,力图对地方应用型高校设计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创新教改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建华  侯占锋 《科技资讯》2009,(21):184-184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创业教育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和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广大教师和大学生都应转变就业观念,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地方高校人才培育的创新显得越发重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改革创新方能实现高校建设的本质属性.地方本科高校是一个地区高层次人才最集中的地方,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使命,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趋显著.文章认为,促进"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就是供给侧结构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转型的关键是创新创业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其中,课堂教学设计是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创业教育已在全国高校全面展开,对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从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及完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创业教育进行思考。地方本科院校应走出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造就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和上海10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京沪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调查显示,京沪大学生整体创业素质能力较高,但也存在影响大学生创业素质能力提升的问题:创业课程培训的普及率不高,大学生缺少创业激情,创业的"坚持不懈精神"不足,创业能力中"设定目标能力"和"产融互动能力"较弱等问题.对此建议如下:高校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水平;建立产学助创协同育人机制;培育基于地域文化的创新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众创背景下,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和发展现状,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开发,不仅是新形势下高校深化教育教学内涵改革、实现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谋求大学生和高校自身更好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河南省确定的15所转型试点的高等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创业缺乏主动性、创业知识和技能匮乏、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和创业保障机制不健全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政府-高校-家庭-自身"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培养策略,以提升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我国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就业问题自然成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加大。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盘活优化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健全完善城市功能、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伊始,就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作为园区工作的重点,坚持"政府重视、地校合作、引导大学生创业就业;完善政策、打造平台、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企业、培育产业、带动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指导方针,努力打造精品大学生创业平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面临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的国情下,我国当代的大学生已在逐渐转变就业观念,更注重自己创业能力的培养。但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创业技能、企业运作和市场知识等创业素质较为匮乏。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温斌 《科技信息》2013,(15):307-307,366
创业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由于开设时间较短,存在着实践性不足,实施效果不易评价等问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铺开,高校非正式组织在学生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校非正式组织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对大学生创业知识的学习,对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大学生认知和了解社会,寻找创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勇宁 《科技信息》2010,(32):I0015-I0015
本文从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思想障碍,提出高校要在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信心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相似文献   

15.
蒋伟 《科技信息》2012,(36):128-128
创业教育是激发学生创业潜能,培养创业技能的教育,从更高层面看,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创业教育,主要是指以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开设创业课程、资金资助、提供咨询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想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元素,需要高校各部门单位的理解与配合。高校要实施创业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一、改革课程体系,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创新体系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项战略,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当代大学生是堪称“有梦一代”,他们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也是高等院校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体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等院校肩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责任,提出以打造赛事支撑平台、项目运作体制、公益创业等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是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意识、了解创业选择、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创业本身是高水平的就业,创业精神值得提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创业教育师  相似文献   

18.
刘爽 《科技咨询导报》2012,(30):169-16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突显,大学生创业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成为高校的又一重要任务,而现代信息技术也已应用于大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同样需要信息技术作为基础,该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业意愿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调查分析表明,创业风险、社会环境、个人创业能力等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高校应从建立创业扶持平台、加强创业教育、加强舆论引导等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和基础,应用型大学应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方式,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面向并将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都应以满足产业、行业需求为目标。北京联合大学立足北京,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着力培养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