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蒋建春 《奇闻怪事》2005,(12):33-33
今天我和我的学生学习《白鹭》这一课。在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2—9自然段后,我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学们听听。在全班交流时,有学生读了“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一句,我请学生将这一句换—种说法。学生轻而易举地把这句反问句改成了陈述句。随后,我问了学生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管理是科学有人说,管理是哲学在我看来,管理有时更像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一支歌……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说     
在《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过程中,有位教师引用了白居易的诗《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学生描述了诗的大致意思,然后师问:“这首涛仅仅表达了这个意思吗?”  相似文献   

4.
厦门市树--凤凰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白鹭如何辛勤地挖泉水、到大陆收集花草种子,使厦门岛上鸟语花香,蜂飞蝶舞,不但美丽,也挺热闹呢!厦门的变化,引起东海蛇王和蛇妖眼馋和骚扰,白鹭与之搏斗,勇斗蛇王,赶走蛇妖.在白鹭洒过鲜血的那片土地上,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大树.树的枝叶,像白鹭的翅膀一样;树上的花,像白鹭的鲜血一样火红.这种大树,人们把它称做‘凤凰木'.而厦门岛,从此也被称为鹭岛."  相似文献   

5.
苏立康 《奇闻怪事》2007,(2):125-125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突出特点是饱含丰富的感情。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同样需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学生只有融入诗境,才能真正懂得诗。在这节课上,孙老师以指导朗读,把学生带入诗中:以对朗读的表达恰当与否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以写、读,“答诗”,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苏菲的感情。这就使学生完全融入在诗歌里。学生一首首精彩动人的“答诗”就印证了这一点。在师生讨论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又不时引用他人的诗作点评(尽管有的引用不一定恰当),从而以情激情,不断掀起情感活动的高潮,不断深化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这就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诗的课堂里,直到下课铃声把大家唤醒。这实在是难得的宝贵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陈英凤 《科技潮》2011,(11):6-6
日前,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今年已80岁的托马斯至今一共才发表了163首诗。“但就是这区区163首诗,足以使特兰斯特勒默跻身当代欧洲超一流大诗人的行列。他的诗不仅短,写的速度还极慢。”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吴笛说,正是对文字精准的极端强调,特兰斯特勒默四到五年出一本诗集,每本诗集一般不超过二十首诗,平均一年写两到三首诗。  相似文献   

7.
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最近发出的新号召,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落实这一要求?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聚精会神搞教学,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使一堂堂语文课如一首好诗,一篇美文,一首动听的乐曲,一幅优美的图画,一出感人的戏剧,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令学生流连忘返,乐此不疲,焕发出生命的激情与活力。要达到此效果,教师可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建构和谐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8.
几首寓意诗分析王韵在诗歌王国里,有一种诗字面上讲甲事,而实际上是讲己事,也就是言此而息彼,借某种事物来寄托本意,可以说是一种"寄寓诗"。在唐人,宋人的诗集里有不少这种类型的诗,现选出几首较为著名的试加分析。三日人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  相似文献   

9.
日前,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今年已80岁的托马斯至今一共才发表了163首诗。"但就是这区区163首诗,足以使特兰斯特勒默跻身当代欧洲超一流大诗人的行列。他的诗不仅短,写的速度还极慢。"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吴笛说,正是对文字精准的极端强调,特兰斯特勒默四到五年出一本诗集,每本诗集一般不超过二十首诗,平均一年写两到三首诗。  相似文献   

10.
在上《游子吟》一课时,在激情导入新课,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大意后,我说:“每当朗诵起这首诗,就不由得想起一首歌。同学们猜猜是首什么歌?能唱的唱几句也行。”  相似文献   

11.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各具特点和独立性,这是由于它们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技巧,但是它们之间却明显地存在着某种联系。就像我们谈一首交响曲的“建筑”,也反过来称建筑为“冻结的音乐”;我们说某种写作具有“雕塑”的性质,也往往把一件雕塑作品形容成“石头写成的诗”。在音乐和其它艺术作品之间,这种比喻不断地被人们采用着。除了谈到一首乐曲的“建筑”外,我们还用“音画”一词;当作曲家致力于表现人物、心境、情绪时,我们说他倾向了“大学”。毫无疑问,音乐可以和下面这三种艺术进行比较:在它的结构方面和建筑比较;在它的表…  相似文献   

12.
孙法理先生在解析《凤凰与斑鸠》的文章[1]中说,莎士比亚的这首诗“玄虚晦涩,从平常角度难以理解”,但如果把它看成“是一首政治隐喻诗,是哀悼一位因搞宫廷政变而被处死刑的失意伯爵的”,则“许多疑团便冰消瓦解”。我曾著文提出过不同意见。[2]《凤凰与斑鸠》...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班主任的工作像一个很长的句子,奉献是主语,耐心是谓语,热情是补语,艰辛是定语。也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送走那一届届的学生为他的青春开了无数次平方。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既是联络各学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努力创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亦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做到关爱学生,像慈母无微不至;理解学生,像朋友亲密无间,对待学生,像严父一线不苟,与学生建立一种文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报载:美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是给学生每人发一个,让学生自己照着画;日本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是把苹果向学生展示一下,讲上三言两语,让学生自己想着画;中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则是讲一节课的比例、透视、明暗等有关理论,第二节课一边在黑板上打九宫格,一边要求学生在画纸上打上同样的格子,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结果呢?自然是美国的学生画得像葫芦,日本的学生画得像鸭梨,只有咱们中国的学生旗开得胜,画得最像苹果了。后来呢?后来是美国、日本的学校培养了大批画家,而中国的学校却培养出大批的画匠。  相似文献   

16.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有1400多首,其中写雨的诗有50多首。这些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以“雨”命题的诗(38首);(二)写“雨”却不以“雨”命题的有《白帝》等;(三)诗中带有“雨”的句子的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纵观杜甫写“雨”诗,有三个特点”(一...  相似文献   

17.
诗人蒲柏曾给牛顿拟过一个碑文,后来虽未予采用,但该诗却流传甚广,很多关于牛顿的文章都引用过它。其后,另一个英国诗人J.C.斯奎尔,按同样的形式又续了一首诗。对于后一首诗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曾经引起了一场很热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正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荡,忽然间我看见一群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在树荫下,在湖水边,迎着微风起舞翩翩……这几句诗来自英国诗人华兹华斯非常著名的一首诗,写于英国湖区的一个春日。华兹华斯常常吟咏《水仙》,但这无疑是最为出色的一首。从天空中的云朵到湖边摇曳生姿的水仙花,诗人将自然的美  相似文献   

19.
冉会梅 《奇闻怪事》2009,(12):25-26
“谁知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被收录在长春版第三册语文书上。  相似文献   

20.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