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戏是起源于先秦,兴盛于两汉,流传于汉以后,历代传演不衰的包含有民间散乐、歌舞杂奏、杂技、角抵、幻术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汉代百戏演出盛况空前,但是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始终伴随着禁毁的声音.从西汉中后期开始,史书中不断有禁毁百戏的记载,究其原因,大抵是为政者遵循儒家礼乐制度的思维惯性,对人主在上的规诫和对宫廷奢侈佚乐的谏禁,说到底还是尊雅黜俗的礼乐意识在作怪.  相似文献   

2.
音乐赋是一种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文学作品。汉晋音乐赋在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同时,也担负着政治教化与娱乐两大社会功用。汉晋音乐赋的政治教化功用常与"移风易俗"的伦理说教联系在一起,并试图通过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描写,来净化人心,从而有助于立身、立国。同时,汉晋音乐赋也注重追求音乐的娱乐功用,描写乐舞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在汉晋阶段,音乐赋的这两种功用常常交织在一起。到了六朝,音乐赋的娱乐功用渐渐取代了政教功用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3.
河南作为中国戏曲发祥地,留存有大量的戏曲遗迹和文物。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秦汉时期的歌舞俑、说唱俑、舞乐百戏画像,隋代乐伎俑,宋元时期散乐人物雕砖、伎乐童俑砖雕等戏曲文物证明了河南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更说明河南在宋元戏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素来就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乐"与礼、射、御、书、数并称"六艺"。我国现行高校音乐教育已逐渐从"应试"走向"素质",成为培养社会音乐文化人才的主要基地。地方综合性大学音乐类专业教学呈现多元化趋势,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音乐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展学生能力和素质。本文以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类专业为例,从传统音乐文化、地方音乐文化、交叉学科、舞台实践等方面对地方综合性大学音乐类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教学构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历史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乐舞百戏是汉代社会娱乐生活的主要部分,在郊庙祭祀、出行卤簿等仪式中都有相应的乐舞百戏活动,主要分为音乐、舞蹈、百戏和杂糅四种类型。本文研究南阳出土的含有舞蹈、百戏的画像石,分析它们的构图、特征方面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乐舞百戏的内容很宽泛,凡是在当时能愉悦人们的动态的音乐、演唱、舞蹈、杂技、角力较武、幻术、滑稽技艺表演等大多包括在内,是西藏民族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其表演形式在吐蕃时期就已形成了,而且乐舞百戏也是寺院壁画描绘的主要内容。西藏的乐舞百戏始终与藏民族所处的地域、环境、民俗、风情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蕴含着独特的藏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具有独特的形象性、浓烈的感染性、广泛的社会性、唯美的新颖性等审美特征,是藏民族生存意识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乐与政通论     
《乐记》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古代音乐哲学的基石,它的"乐与政通"的思想也是音乐蒙上浓厚的阶级色彩,这种阶级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我国古代音乐走向正规化、专业化,但更多的阻碍了音乐形式的多样化、大众化。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分析古代音乐的政治功能,在阶级社会里,音乐的阶级性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从音乐的阶级性可以看出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为钢琴写作过大量作品,涵盖钢琴音乐的各个方面。创作于1932年至1933年的《前奏曲二十四首》(OP.34)在内容和形式上,均独树一帜,是一种全新的音乐体裁,对后世影响巨大,被称之为"新古典主义的音乐格言"。而《C大调前奏曲》作为这部套曲的开卷之作,充满着浓厚的"肖斯塔科维奇式"的"先锋派"风格,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武》是西周宫廷"六代乐舞"之一,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形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表现力。其三部性的结构体制、各结构段落的不同音乐性格以及采诗入乐的创作手法均与后世魏晋俗乐大曲和唐俗乐大曲有相通之处;《大武》主要由乐工舞人与贵族子弟承载,用于祭祀、宴飨等礼制仪式,具有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音乐赋是继承楚辞而来的,它们在四个方面存在渊源关系:两者大量涉及音乐内容;两者都善用铺陈的手法;两者都擅用精彩华丽的语汇和语言艺术技巧;早期的音乐赋作品善用"兮"字句,而它所用到的"兮"字句型正被涵盖在楚辞"兮"字句型之内。没有楚辞,就没有音乐赋。但汉晋音乐赋由于受文坛重视华美辞藻、重视诗歌等文风的影响,在继承楚辞的基础上而发生了部分衍变。而这种衍变正是文体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梁武帝是南朝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贡献表现在正乐、创造清商曲、创作佛曲音乐、发明四通十二笛及"八十四调"理论。梁武帝早年深受传统儒、道思想影响,晚年潜入佛门,其音乐创作及音乐思想受其行为观念影响,尤其在正乐及佛曲创作中,他将佛乐融入传统雅乐、燕乐中,为我国雅乐俗化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周璟 《甘肃科技》2011,27(10):93-94
甘肃陇东地区产生的两种民族民间音乐门类:戏曲音乐"陇东道情"和民间吹打乐"陇东鼓吹"共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通过田野工作法、音乐学分析法及人类学解释、描述的方法,对这两种民间音乐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抒情是电影音乐最重要的功能,抒情性音乐在影片中除了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外,还善于刻画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这使得音乐在电影艺术的情感刻画与表达上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电影音乐的抒情功能与表现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音乐人类学研究以人的生物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差异而形成的不同音乐文化。藏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以及以萨班《乐论》为标志的音乐理论。文章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解读萨班《乐论》中有关音乐声音的概念"俱声乐"和"缘起乐";音乐的社会行为和音乐家的社会地位;人体发音部位与音调和歌词的关系;人的声音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的生理特征和声音的关系等。认为萨班《乐论》中体现的音乐理论与音乐人类学理论存在诸多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张佳琦 《科技信息》2011,(1):I0162-I0162
《乐记》作为一篇真正代表儒家学派音乐思想的著作,其内容形式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乐本篇,它概括了音乐产生的心里机制,表现了音乐的情感状态,把音乐作为统治国家的工具,是一篇礼、乐、刑、政的综合。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精英化"与"大众化"的哲学基础分别是"认识论"和"政治论"。"精英化"和"大众化"不只是招生规模、数量上的区别,在内涵上还包括录取要求、教育内容、培养目标等质的区别。我国高等教育在量上已经实现了"大众化",在质上则兼具"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特征,是二者的统一,其基础是两种哲学的统一,而统一的方式即是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多层化,即将大学进行分类、分层和分工,由不同的大学承担不同的功能,使"精英化"和"大众化"在不同类型的大学或同一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中分别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儒家的礼乐与道家的自然乐的基本特征作出一定的阐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相互斗争、交融、互补,影响于后世,贯穿两千多年的历史。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儒道两家是一种对立、斗争的思想状态,但也是在这种对立、斗争的思想中,使得儒道两家的思想得以互补、交融、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境界上言,诗上即有礼、乐,礼与乐也相互融摄。诗"兴"处自然之情即有礼之"立"、乐之"成"。这在语源学、训诂学上亦可得一印证。但只说诗礼乐乃一事,于工夫上却不免失之笼统。自然之情的展现是"立于礼"的过程,人能近取譬而于日用常行间尽伦、敬事,方可展现自身"是他"的可能性。这根本性的人我之"和",是上至源头通于诗情善乐的"兴"、下至日用伦常间达于成"人"践德之"难"的枢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象征的文化心灵演进具有日用伦常间的超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汉唐时期宫廷音乐吸收胡乐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唐时期宫廷音乐吸收胡乐的过程分三个阶段:1.汉魏时期,胡乐促进了鼓吹乐和散乐的发展,未登大雅之堂;2.北朝的宫廷音乐,是胡乐与汉乐并存和融合的阶段;3.隋唐时期,胡乐的地位空前提高,在宫廷音乐中占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0.
《庆善乐》是唐代重要的宫廷音乐之一,是唐代"三大舞"之一和比较具有影响的燕乐大曲之一。因此,理清《庆善乐》的创作和变迁过程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它不仅可以勾勒出《庆善乐》不同时期呈现的舞容乐风,也可以探讨出《庆善乐》历史沿革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