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P2P几种身份认证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现有的P2P网络接入身份认证方案的优缺点,根据现在P2P系统的需求,提出并改进了一种基于指纹技术的应用于远程访问P2P的身份鉴别方案,该方案在传统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应用K认证协议并将指纹特征融入其中,实现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双向认证,最后还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Web服务中身份认证的问题,分析了SRP-6(Secure Remote Password-6)协议的密钥交换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和SRP-6协议的认证与密钥交换方案(SRP-over-SOAP).该方案将SOAP消息进行扩展,通过在SOAP头中加入标记,实现了SOAP消息对SRP认证信息的传递.文中还将该方案用于Web服务,实现了服务器和客户机间的双向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3.
现有多服务器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方案大多存在无法抵御各种安全攻击,不能实现匿名性等问题,基于扩展的混沌映射和生物特征方法提出了一种多服务器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协议,实现用户与多服务器之间的身份认证,并在认证过程中协商了会话密钥。利用BAN逻辑对提出的协议进行了安全证明。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协议可抵御假冒攻击、离线口令猜测攻击、偷取智能卡攻击等,并具有强匿名性。最后,与现有的相关协议比较,本文的协议更安全高效,适合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的射频识别安全认证协议无法抵制服务器假冒攻击的的问题,对认证过程进行改进,设置用于实现标签对服务器认证的环节,提出基于ECC的轻量级射频识别安全认证协议.改进后的方案满足抗服务器假冒攻击、抗标签假冒攻击等各项射频识别认证协议的安全特性.计算及通信开销分析表明:该协议在提供更高的安全性的同时能很好地应用于资源受限的射频识别认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对融合物理层硬件信息与应用层协议的射频指纹(Radio Frequency Frgerprints,RFF)进行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认证问题,发现射频指纹RFID认证协议中存在的安全缺陷,对其进行改进.改进协议在融合RFID标签射频指纹的基础上进行挑战与应答.并进行RFID标签检测、存储与声称射频指纹的比对.性能分析与BAN逻辑形式化证明的结果表明,改进协议克服了原有缺陷,具有对抗有关RFID标签克隆攻击的能力.实现了RFID系统的高强度认证.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的安全性严重依赖于生物模板的安全性,而在现有的认证系统下生物模板的安全性已得不到保障.将生物特征技术和密码认证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解决口令记忆问题,也解决了用户生物模板安全性的问题.因此研究将密码协议和生物特征进行融合设计身份认证方案.首先,对Hess签名算法进行修改使其支持多公钥参数;然后,结合Feng提出的基于生物特征的密钥保护技术,在基于签名的认证协议基础上设计一个基于生物特征和数字签名的身份认证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匿名认证方案中,大多存在可信中心,匿名的可控性比较随意,而采用基于离散对数方法求解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无可信中心的门限匿名认证方案。该方案不需要可信中心,借助群签名的思想,实现示证者身份的认证;采用安全多方计算协议,实现示证者身份的门限匿名追踪。方案中认证者的匿名性、示证者的可追踪性和身份的不可冒充性满足了匿名认证的安全需求,避免了可信中心存在时的权威欺骗。  相似文献   

8.
针对可信网络连接认证协议的现有方案存在单向认证、平台身份和配置信息泄露、无法抵御伪装及重放攻击等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认证协议。该协议通过引入可信第三方实现了双向用户身份和平台身份的认证,防止了伪装攻击。直接匿名证明方法和时间戳的应用,保护了平台身份和配置信息的安全,防止了重放攻击。采用BAN逻辑对协议进行形式化描述及分析,验证了本协议可以提高认证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跨域资源访问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双线性映射的匿名跨域认证协议,该协议可以避免传统基于公钥基础构架的跨域认证方案中证书传递的繁琐性,以及现有基于身份的跨域认证方案中权威机构冒充内部成员进行跨域访问资源的弊端,同时具有实体追踪能力,支持双向匿名实体认证.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匿名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USB存储设备身份认证机制容易被旁路,数据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的问题,文章给出了安全USB IP核结构,设计了USB系统的身份认证协议,实现了在硬件接口层响应主机端身份认证请求的安全USB IP核。结果表明,该安全USB IP核能够为USB设备上层功能层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服务,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跨域用户身份认证和跨域加密数据传输,设计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跨域身份认证和数据传输方案.方法构造的协议模型包含初次认证传输协议和后续认证传输协议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可以分别在不同的场景下工作,并且具有不同的使用效果:初次认证协议全面可靠,后续认证协议简单高效.结果认证过程结束后,就可以安全地进行数据传输了.该方案中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过程均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可以有效地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结论性能分析和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简单、快速、实用,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安全性,可以应用在多种网络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一体化标识网络解决了传统网络中IP地址二义性问题,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身份与位置分离体系.本文在一体化标识网络中提出一种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基于该协议设计了一种利用数字证书构建的接入标识.这种接入标识唯一的表示一体化标识网络中的终端,实现用户身份信息与终端的绑定.该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基于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完成用户到用户真实身份的双向认证,采用谜题机制和无认证状态防止应答方受到DoS攻击.通过C-K安全模型分析用户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是会话密钥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实体间的身份认证和鉴别是电子支付协议的基础.近年来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身份认证协议,但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2005年,Ren-Junn Hwang提出了一个高效的适用于移动网络的域间身份认证协议,虽然他利用BAN逻辑证明了其安全性,但通过几个模拟攻击过程,依然可以发现该协议仍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和不足.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案,使改进后的协议具备了以上这些特征.最后将改进后的协议应用于Yong Zhao提出的电子支付协议中,弥补了该支付协议中用户和仲裁机构没有身份认证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认证过程复杂、安全性差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Hash函数与椭圆曲线密码相融合的双向认证方案,以提高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通信的安全性.首先采用椭圆曲线密码对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阅读器进行身份认证;然后采用轻量级Hash函数对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标签身份进行认证与验证,大幅度减少公钥与密钥长度,降低计算开销;最后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双向认证方案,该方案能有效抵抗各种类型的攻击,安全性较高,同时降低了内存与通信的开销.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开放网络环境的认证,指出了综合利用多种密码技术设计认证系统以满足日益复杂认证需求的必要性。通过研究认证与密钥交换机制,分析现有协议特性,权衡认证系统安全性、效率及需求等因素,提出了一种认证与密钥交换协议。协议进行分布式认证,综合利用EC密钥协商和对称密钥传输进行密钥交换,可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和显式密钥认证。该方案可使认证系统性能提高,需求降低。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嵌入式系统设备与网络连接时的身份验证问题,对身份认证技术以及现有的设备访问认证安全隐患作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种基于Kerberos认证技术的嵌入式系统认证方案.该方案以Kerberos认证为核心思想,使得嵌入式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应用服务器,或与其他嵌入式系统通信互访时的身份安全得到了保障.并且可将此方案应用到家庭网络等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现有的基于动态口令的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隐患,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身份认证方案,以USBKey作为载体,利用ELGamal公钥密码体制,采用挑战-应答形式并结合单向哈希函数,避免了需要时钟同步带来的潜在威胁,实现了双向认证,防止假冒攻击、口令攻击和重放攻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适用于中小型Web环境的轻量级的跨域认证与数据共享系统.方法在Web环境中,基于标准的HTTP协议,实现了简单的单点登录机制,使得用户在一个域中,通过身份认证与账号授权的方式,就能够同时访问多个域的私有数据.结果与Oauth等协议相比,轻量级的Web跨域认证与数据共享方案中的协议是一个更加轻量级的协议.在客户端,充分利用了Web浏览器的URL重定向、cookie和缓存等技术;而在服务端,它仅仅依赖于简单的对称加密、身份认证和数据存储等技术.结论轻量级的Web跨域认证与数据共享方案具有简单、高效和灵活等优点,并且开发、部署和维护成本都比较低,适用于对安全性要求不太高的中小型Web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个基于椭圆曲线双射对性质实现的、基于身份的具有可相互认证功能的盲签名协议.该协议把对用户身份的认证和对机构的认证融合到一个盲签名协议中,不仅避免了盲签名应用系统中对用户身份的额外认证,还使得应用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有效地避免了盲签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同其他认证系统协同工作时可能出现的一些潜在的不安全问题.协议具有强不可伪造性和强不可否认性.  相似文献   

20.
车联网匿名身份认证技术是向用户提供有效服务的基础,能够保证车联网通信过程的安全性。针对现有的匿名身份认证方案在认证效率、计算开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CP-ABE和区块链的匿名身份认证算法。采用动态属性和静态属性相结合的认证策略,认证机构为车辆分配假名,实现了车联网中的细粒度匿名身份认证,减少冗余认证,提高时间效率,保护用户隐私。同时,结合区块链技术,对认证策略进行管理,防止身份认证过程中认证策略被恶意篡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快速的加解密,满足车联网身份安全、高效认证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