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重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仰体系,是我国需要探索的一大难题.在解决这一难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特色"这一切入点,同时不忘中国文化传统,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2.
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同是民族向心力和国家凝聚力的力量之源,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前者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血脉,后者是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在坚定中国式道路的过程中,在新时代国家政治安全建设中,二者的相融相济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要在历史回望与经验总结中秉持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在二者的辩证融合中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实际难题,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同时,文化也进入了世界的文化圈,那么,如何处理好外来文化、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关系并实现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成为当今人们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地发掘和发挥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科学价值,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崇尚和谐的精髓。中国文化在传统形式上并不缺少和谐成分,缺少的主要是对竞争创新的高度重视及开拓,并且这是中国至今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克服中国文化传统重和谐轻竞争和创新的倾向,积极建构有竞争创新活力的和谐文化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张昌业 《科技信息》2011,(1):274-274,230
科学是一种文化,具有是多元性和不可比性;而技术是认识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可比的。现代科学之所以诞生并长存于西方,没有诞生在中国的根源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是正确理解和解答“李约瑟难题”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基于“李约瑟难题”的解答.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简要论述了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为了中国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应该努力启迪学生的正确思想和心态.为科学技术在中国的飞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朱清时院士认为,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一些精粹内容将要复兴,这是大势所趋.因为科学发展到今天,作为对“还原论”方法的补充,还需要从整体上研究复杂性事物的方法.而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又在这一方面做得最成功,积累最多的经验.中国传统科学文化最精粹的内容之一.就是从整体上研究世界、研究人类、研究事物的.离开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你要想从整体上去研究复杂性事物是非常之难的.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前一直都没有掌握这种方法,而中国早就掌握了.到现在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经验.西方文化要从头去创立这种方法很难,不是说几十年、几百年就能突破的.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只要总结得好,去芜存精,把确实迷信、愚昧的东西去掉,保留它的精髓,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再加上学习西方文化,中国的科学文化一定会复兴.  相似文献   

7.
论茅盾对20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探寻李标晶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这一命题基于对文化传统的如下认识:所谓文化传统,是受未来规定的,它的本质便是真正的现在。每一代人作为文化创造的主体,从已有的传统出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哺育了中国艺术,中国艺术从深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的关系问题的研究,阐明了艺术的模糊美是中国艺术美的一个重要特证,而这一特证是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特色——模糊.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难题Ⅱ":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成效较高,而现代科学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从"元气说"的角度看,气既是自然物质的本原,也是人类精神的本原;既具有多元性与连续性,又具有应变性与感应性。这使中国科学技术及其思维范型的适应能力、同化能力与扩展应用能力较强。同时,元气说也是现代科学的思想宝库。因此,我国应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李约瑟难题Ⅱ":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成效较高,而现代科学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从"元气说"的角度看,气既是自然物质的本原,也是人类精神的本原;既具有多元性与连续性,又具有应变性与感应性。这使中国科学技术及其思维范型的适应能力、同化能力与扩展应用能力较强。同时,元气说也是现代科学的思想宝库。因此,我国应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矛盾,传统文化的消失与留存,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与转型,已经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实际难题。聚焦到古村开发这一棘手问题,有关"拆与保"的争论从未停息。通过考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汉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的旅游开发情况,重点分析大余湾古村旅游开发的问题,简要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在追寻文化认同与传统中兴的实践中,蕴含着寻求中国性以完成与普世性文化有所区别的自我界定。其中,古代中国的关联性思维方式,通过后现代的主体间性思维方式在当下中国得以表达。这表明中国特质的传统思维方式业已可能超越东西对立的讨论框架,开始参与共同迈向面对现实世界与日常生活的建设性的文化复兴与交流运动。  相似文献   

13.
范金湘 《科技信息》2009,(26):147-148
伦理化是中国传统军事法文化的典型特征。其基本表现为伦理精神对中国传统军事法文化的渗透。这一特征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原因: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决定了宗法制度的产生,而宗法制度又使得宗法伦理观念得以形成,并渗透至传统军事法律文化之中,从而使得传统军事法文化呈现出伦理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从《红高梁》开始,张艺谋的影片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主体与边缘、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潮之间寻找一种相互衔接的契合点,这使仔的影片能够以诗性的语言和最现代的表现手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层的反思,进而形成他影片卓而不群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的影响及传统文化的研究方法导致了执行的中国式难题负面影响;三是“面子文化”。这就是执行的中国式难题。那么,如何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卓越执行》给出了一个中国式执行的模型——◆解析执行难度的类型。◆明确这是一个变革的项目。◆运用项目管理方式提升组织执行力。提升执行力本身就是极难执行的,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漫长过程。要形成执行文化必须从每一天、每个人开始做起。中国式管理的研究专家曾仕强曾认为:中国式执行的最大天敌是“心不甘情不愿”。他提出了“人力自动化”的概念,指出只有“以人为中心”才能使各层…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避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濒临断链的危险,就必须在教育中始终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其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利途径之一。为此,文章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现状和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贯穿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讨论,试图为这一问题找到合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资源,学者们各有所见。本文取1949年-1966年这一时间段,综述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对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成果,及他们对传统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与贡献。  相似文献   

18.
对待传统的儒家思想,全盘吸收者有之,被称为“国粹派”,该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好;一概否定者有之,被称为“西化派”,它们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这两种观点都太极端,我们对待儒家传统思想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那么,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儒学的哪些合理内涵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9.
陈莉 《科技信息》2010,(5):199-199,218
中西方在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宗教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为英汉翻译中传统文化的翻译带来了许多障碍,文化空缺就是其中的一个现象。许多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词语在英语中几乎无对应或相近的表达方式,这就形成了词语空缺(lexical blank)。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认识并克服这种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制约,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方法处理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行为功利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市场经济的诱因下,适应中国转型期的理念文化没有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弱化,是其形成并发展的文化因素,这两类普适文化的缺位是大学生行为功利化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加强这两类文化的教育,才能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