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英姿 《科学通报》1993,38(12):1125-1125
近年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损伤,表现为线粒体肿胀、破裂、嵴断裂、收缩带形成并有大量的钙盐颗粒沉积.有关这种损伤的机制及其意义目前还不清楚.本实验试图从再灌液中Ca~(2+)浓度的变化对线粒体摄Ca~(2+)功能和Ca含量的影响来探讨线粒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
抗冷与不抗冷水稻线粒体膜流动性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83,28(6):370-370
线粒体是较敏感的细胞器,很多环境因素都能迅速引起线粒体发生变化。Lyons等认为植物对冷的敏感性与受低温影响后线粒体膜的变化有联系。我们曾报道不抗冷玉米黄化幼苗经低温处理(4℃,24小时)后线粒体的超微结构与氧化磷酸化功能都有明显的变化,而抗冷玉米的黄化幼苗经同样低温处理后,其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都没有发现明显的改变。此  相似文献   

3.
邹喻苹 《科学通报》1985,30(23):1822-1822
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以下简称CB)是一种F-肌动蛋白的解聚剂。因此许多与肌动蛋白相关的植物细胞运动,诸如细胞质流动,花粉管萌发与伸长、根毛生长以及叶绿体运动都受到CB的抑制。 Timsthy报道,用CB处理线粒体,确实阻断了它们的移迁,因此提出微丝在线粒体运动中起一种重要作用。 实际上,许多细胞行为是需能的,而且有收缩现象。Spudich等检测了CB对分离鼠肝线  相似文献   

4.
王金凤 《科学通报》1987,32(17):1336-1336
我们实验室曾报道,在用胆酸盐透析法将猪心线粒体H~+-ATP酶重组于脂质体的过程中,1m mol/l Mg~(2+)能显著地提高酶活性,改变重组体系膜脂分子空间取向的平均分布状态。由此推测,1m mol/l Mg~(3+)可以通过与膜脂的相互作用影响H~+-ATP酶在膜中的构象与运动状态。饱和转移电子顺磁共振的主要应用之一是研究脂-蛋白的相互作用,提供脂对蛋白运动影响的信息。本文运用ST-EPR谱研究猪心线粒体H~+-ATP酶在大豆磷脂脂酶体中的转动运动。研究结果表明1m mol/l Mg~(2+)的影响是增加H~+-ATP酶在大豆磷脂膜  相似文献   

5.
新的研究发现,有一个进化中的"漏洞"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物种的雄性都比雌性的寿命短. 这个漏洞就在线粒体中,也就是人体细胞中产生能量的部分.线粒体有自己的DNA,与细胞核中的DNA是分离开的.几乎在所有的物种中,线粒体DNA都仅仅来自于母亲.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这种直线遗传可能使一些有害的变异不断累积.一般来说,自然选择过程会使有害的变异尽量不会累积,以确保它们不会被遗传给后代.但是如果线粒体DNA中的变异只对男性有危害,而对女性没有危害,就没有什么机制会阻止母亲把这种变异遗传给子女.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中有几百个线粒体,呈卵圆形,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其它的细胞大约只有十二个线粒体,但每个动物细胞都有此细胞器。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既然线粒体中的几百种蛋白质都不是在线粒体内合成而是在胞浆内合成的,那么这些蛋白质怎样到达线粒体的呢,又怎样在线粒体内保持一定的比例呢?  相似文献   

7.
董玖红  文建凡  辛德东  卢思奇 《科学通报》2004,49(15):1484-1490
内变形虫类不仅因其寄生致病性而长期备受关注, 它们的进化地位也是一个十分令人注目的问题. 由于曾认为其不具线粒体等细胞器, 有人将其与其他的“不具线粒体”的原生动物统称为archezoa, 认为它们是在线粒体产生之前即已分化的极原始真核生物, 处在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的过渡阶段. 然而,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内变形虫类是具有线粒体等细胞器的, 其线粒体可能特化成了后来才发现的crypton或mitosome. 近来的分子系统研究也表明, 它们应该是具有(或曾经具有)线粒体的. 我们的DNA拓扑异构酶Ⅱ分子系统分析明显显示它们的分化应该是在很多具线粒体的生物分化之后. 本文就这些研究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并对其进化地位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64,9(5):441-441
呼吸控制率是反映线粒体完整性的一个灵敏指标。我们前曾报导,小鼠受700仑整体照射后肝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在早期即有明显的降低,而氧化磷酸化效率(P/O 比值)则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在  相似文献   

9.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64,9(9):814-814
近年来,生物膜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引起了人們很大的注意。电离輻射对細胞的損伤,进而引起其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細胞表面和細胞內膜結构受到破坏。线粒体是一种重要的有膜細胞器。在前文中我們曾以綫粒体膨胀类型的变化作为指标,对小鼠經700仑X射线照射后肝綫粒体膜結构的損伤进行过測定。本文观察X射綫离体照射后的大鼠肝线粒体膨胀和收縮特性的变化。实驗动物、线粒体的制备以及照射条件等都与另一文相同。綫粒体的膨胀和收縮实驗主要系按照Lehninger等方法进行。测定时加入相当于  相似文献   

10.
Bid-BH3结构域短肽对线粒体PTP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天  蒋春笋  李林江  刘树森  吴才宏  陈佺 《科学通报》2001,46(21):1795-1795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中通过释放促凋亡因子对细胞凋亡进行调控。而促凋亡因子的释放主要是由Bcl-2家族成员相互作用来调控的。Bcl-2家族成员在线粒体中的主要作用位点是内外膜接触点上的膜透过性转运孔(PTP)。应用体外方法来探讨促凋亡蛋白Bid的BH3结构域短肽对线粒体及其PTP的作用。实验发现促凋亡蛋白Bid的BH3结构域短肽能作用于线粒体PTP,引起线粒体肿胀、跨膜电位下降和细胞色素c释放;而突变的Bid-BH3结构域短肽因为不能与抑凋亡蛋白Bcl-xL结合而没有上述作用。此外,Bcl-xL和环胞菌素A(CsA)能抑制Bid-BH3短肽引起的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以上结果说明,Bid-BH3短肽通过作用于线粒体PTP而使得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可能通过Bid-BH3与Bcl-xL的结合并抑制Bcl-xL的抑凋亡进而实现促凋亡作用。对合成的Bid-BH3短肽促凋亡作用的研究,为将来研究细胞凋亡调控药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津研四号黄瓜线粒体中除了主环DNA外,还有4种类质粒(pC1,pC2,pC3,pC4)。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pC4为线形类质粒。将pC4克隆至E.coli JM109中,对pC4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pC4全长370bp,是已知的植物线粒体类质粒中最短的,pC4富含AT,有多个正向和反向重复序列,其两端为35bp的正向重复序列。pC4中的ORF都较短,不足以编码有功能的蛋白。对pC4进行同源性检测,发现pC4与线粒体主DNA和叶绿体DNA缺乏同源性,而与核DNA有同源性。在其他没有线粒体类质粒的黄瓜品种核基因组中也存在pC4的同源序列,pC4与黄瓜不同品种核基因组的杂交带型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2.
用匀浆互补法测试杂种优势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79,24(1):42-42
在前文中,我们曾报道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玉米和谷子组合的亲本幼苗匀浆氧化活性均有显著的互补作用,而杂种优势不明显的组合则不表现出互补现象。而且,与线粒体互补现象相比较,匀浆互补效应要明显得多。在本文中将对匀浆互补作用机理研究的初步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3.
棉酚对动物及人生精细胞线粒体有特异的亲和性及损伤作用,并使位于精子线粒体中的乳酸脱氢酶-C_4(LDH-C_4)活性下降。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棉酚与LDH-C_4特异性地结  相似文献   

14.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通过释放促凋亡因子对细胞凋亡进行调控.而促凋亡因子的释放主要是由Bcl-2家族成员相互作用来调控的.Bcl-2家族成员在线粒体中的主要作用位点是内外膜接触点上的膜透过性转运孔(PTP).应用体外方法来探讨促凋亡蛋白Bid的BH3结构域短肽对线粒体及其PTP的作用.实验发现促凋亡蛋白Bid的BH3结构域短肽能作用于线粒体PTP,引起线粒体肿胀、跨膜电位下降和细胞色素c释放;而突变的Bid-BH3结构域短肽因为不能与抑凋亡蛋白Bcl-xL结合而没有上述作用.此外,Bcl-xL和环胞菌素A(CsA)能抑制Bid-BH3短肽引起的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以上结果说明.Bid-BH3短肽通过作用于线粒体PTP而使得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可能通过Bid-BH3与Bcl-xL的结合并抑制Bcl-xL的抑凋亡进而实现促凋亡作用,对合成的Bid-BH3短肽促凋亡作用的研究,为将来研究细胞凋亡调控药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自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现存在有DNA后,科学家们对动物、真菌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线粒体是能量转换的场所,在决定植物生活力和代谢产物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因此,植物线粒体DNA的结构、编  相似文献   

16.
陈春英  章佩群  柴之芳 《科学通报》2004,49(20):2049-2052
肝脏是人体和动物的重要解毒器官, 可作为环境污染物在体内负荷的指示器, 肝脏中的元素含量及其赋存状态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 采用差速离心分离技术将正常人肝组织分离为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微粒体和胞液等5个亚细胞组分, 结合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As, Cd, Hg, Pb等重金属在正常人肝组织及其分离细胞器组分中的相对分布. 结果表明所测重金属总量与已报道的值基本一致. 分离亚细胞组分分布表明, Hg在线粒体、微粒体和胞液等组分中浓度较高; Cd在胞液中浓度最高, 其次为线粒体; As在细胞核中浓度较高; 而Pb在微粒体中浓度很高, 且与Fe的分布模式相类似. 人肝中汞主要以无机汞形态存在, 甲基汞约占总汞的9%~50%, 平均为20.9%±13.3%.  相似文献   

17.
N-甲基-2-呲咯烷酮与某些芳烃相互作用的~1H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康 《科学通报》1985,30(2):111-111
N-甲基-2-吡咯烷酮(NMP)在石油化工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抽提芳烃、二烯烃以及自裂解焦油中提取苯乙烯的优良溶剂,而且对于苯乙烯和邻二甲苯的分离具有良好的效果。我们曾测定过某些NMP-芳烃二元体系的超额体积和超额吉氏函数,发现NMP与芳烃混合时均有明显的体积收缩,且以NMP-苯乙烯体系的体积收缩最为显著(V_(1/2)~E=-0.95cm~3/mol)。  相似文献   

18.
昇杰 《科学》2013,(4):15
正[本刊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王以政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C3(TRPC3)参与调节线粒体摄取Ca~(2+)",揭示了线粒体摄取Ca~(2+)的新机制。论文在线发表于6月17日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o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的钙稳态调节细胞的膜电势、ATP合成以及维持胞质中的钙离子水平。研究发现线粒体可从细胞质中摄取钙  相似文献   

19.
屠德康 《科学通报》1982,27(24):1533-1533
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糖、脂肪及氨基酸最终要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的能量储存于三磷酸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中。这就是为生命提供主要能源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在创伤或失血对细胞损伤的研究中,人们十分重视线粒体结构及氧化磷酸化功能的改变。sayeed等提出线粒体功能的改变与休克死亡休戚相关。因此,研究不同程度的出血性休克对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失血性休克造成细胞损伤的机制,进而提出防治休克的合理措施(文献从略)。  相似文献   

20.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80,25(16):754-754
近年来,研究生物膜蛋白(包括酶)的结构与功能经常采用拆离与重组的手段,但这种方法往往活性较低,重复率也不高.因此摸索一个合适的重组条件是很重要的.Razin等曾报道Mg~(2+)冲有助于生物膜的重组,Kagawa则提到Mg~(2+)对细菌光合膜重组后表现光化磷酸化是重要的,但对线粒体膜的重组则并不需要.我们发现,Mg~(2+)对猪心线粒体的H~+-ATPase在脂质体上的重组确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