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后,在共产国际直接与间接指导影响下,红军战略方针经历了“湘西──四川──川陕甘──陕甘宁”的转变,经历了“求自身生存”、“打通国际路线”到“联蒋抗日”的巨大转变,最终确定革命大本营放在陕甘宁。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取文化学视角,以文化符号“兰蕙”剖析李白、杜甫有关诗文内涵,揭示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品格。 李白诗文的兰(蕙)即屈原首创的君子人格形象,它主要是审美的、自我欣赏的,具有芬芳、雅洁、孤高的品格,是李白独立人格的象征;杜甫的兰(蕙)则主要体现功利与重生,用以调节仕途中的人际关系而求闻达,因而具有复杂、随机、以之为用的特点。 文化符号“兰蕙”客观表明:长江(楚)文化孕育了道家的李白,黄河(齐鲁)文化玉成了儒家的杜甫──虽然李白难免儒、法思想的影响,杜甫亦为道家思想所吸引。因此,大河(长江、黄河)“农”文化所塑造的主要民族品格,诸如执着、热烈、坚毅、锐敏、质朴等,以及知识分子的盲目乐观和依附性,均不难在他们身上发现──李白偏于开放灵动,杜甫偏于内向严峻。李杜犹如中华“农”文化之树的同根两干,并峙辉映,俯仰天地,共同昭示着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商品、艺术、文化的三位一体──论完整电影的创造中文系922班於郑宏人们通常称为电影的东西,在我看来实际上是一种范围广阔而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一种在毛斯的意义上的“总体的社会事实”……一种涉及许多方面的整体。──麦茨《语言与电影》①法国电影符号学家麦茨...  相似文献   

4.
《易》学研究在现代思维科学的高度上面对了它的原始真实。从人类文明发祥过程中的视知觉方面,对《易》文化诞生的信息载体──《易》之“象”系统──作出审美发生学的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新篇章──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简介杰杰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新篇章,于1995年6月21日在北京大学经国家教委批准,由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承办的“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的开班典礼揭开。作为当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中一...  相似文献   

6.
情系中华文化泽被士林学子──田家炳先生捐资助学记略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一个书香世家,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在他的商旅生涯中,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把儒家的道德精华与西方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思想相结合,以“诚”、“...  相似文献   

7.
艺术创作不应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元四家”中的倪元林,其作品存世最多,他的作品也有早期、中期和后期之分,相应反映出“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忘我之境”的艺术特色,为元代绘画和中国古代绘画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寻根文学”是一种文化导根──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形态,着眼于民族素质现代化的重铸。梳理“寻根文学”的兴起与嬗变轨迹熏对其中的代表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开拓的业绩──论五四时期新文化先驱者们的儿童文学理论构建单元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中。在那个涤荡旧物,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绘制蓝图的时期,新文化先驱者们,曾以少见的热情,关注着儿童和儿童文学,以至形成了一股令人瞩目的“儿童文学热”。...  相似文献   

10.
试论印度古代文化中“阴性原则”的演变──从两大史诗到《摩奴法典》梅晓云世界上很少有哪一种文化象古代印度文化那样,充满了对女性的尊崇和蔑视,在文学、戏剧、绘画、舞蹈以及古老的吠陀诗、宗教经典、《罗摩衍那》和《摩河婆罗多》,乃至以法的形式出现的《摩奴法典...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巫史文化嬗变提出了对《楚辞》产生的看法.认为自西周开始的史官文化时巫觋文化逐步取代与正觋文化在荆楚地区的盛行,是《楚辞》在楚国诞生的重要原因.中国先秦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沿着巫觋文化──史官文化──巫觋文化这条轨迹迂回发展的,以《楚辞》为‘终点”,正好走了一个圆圈.这段漫长、曲折的历程值得我们认真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千古妙喻──以味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味喻诗”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种特有现象,是古代文论之千古妙喻。先秦时期,人们发现了“食味”与艺术“余味”之间的关系:西晋时期,将“大羹遗味”引入诗文评论,渐次形成“以味喻诗”的传统。经梁之钟嵘首倡而产生文艺理论流派──“滋味说”。唐之司空图以“味”为衡量诗歌艺术标准,重视诗歌艺术规律──“醇美”。宋之杨万里“以味不以形”而论“江西宗派诗”。今人周振甫解答了诗歌评论中数百年的悬案,钱钟书以“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通感”,阐明了“以味喻诗”长盛不衰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顽主──王朔文化叛逆的视角姚晓雷毫无援色地接受了“痞子文学”作家桂冠依然闲庭信步的王朔,不失时机地把“玩”的宫官僚得免祆卜了油的大鞋一得油平可鉴,并把它她向文坛、的确有个时期,出现在其笔下的主人公,几乎全是些大大小小的顽主们,一例天马行空一例妙语巧言...  相似文献   

14.
文学创作的内部言语活动是“内在生命运动──内部言语──内部语言”三位一体的,这一心理活动要外化为文学语言必然要经过两个阶段,即“言语化”的外化阶段和“语言化”的外化阶段,这是一个诗性言语的语言诗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支彩笔耀南天”──郁达夫与战前新马华文文学陈子善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的今天回眸展望,本世纪的东南亚华人文化发展史绚烂多姿,华人文学则是其中较为重要极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史家认为,二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中期,新马华文文学经过最初的萌芽、随之的扩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经济》1995,(1):10-12
南京市1995年科技工作思路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一)确立目标,启动工程,全面开展’95南京科技年活动──贯彻实施《南京市科技进步条例》,把我市科技进步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好《南京“九五”科技发展规划》和《“九五”期间南京“科教兴市”战略实施方...  相似文献   

17.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无论是论鉴赏还是论批评,他都十分关注接受主体,并非常重视接受主体──读者的关键作用。为了纠正不良的心理偏向,刘勰提出了接受主体必备的条件──“博观”,即“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探讨陈志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个时期以来,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声誉”不高,“效果”不够理想。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两怨现象”──做学生工作的政治辅导...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国内外图书界自动化进程,讨论了在图书馆硬件、藏书、人员配置、经费等均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面临信息时代该怎么办:是承认现实安于现状──最稳妥轻松;是就事论事汇报呐喊──可不担责任;还要寻求突破,练好“内功”──风险莫测。介绍了建立自动化管理的决策与构思。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小说的读者在“贾平凹──贾平凹的小说──贾平凹小说的读者”这一动力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他们本身也是主动的,具有推动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功能。在实际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读者也创造贾平凹,影响贾平凹的创作。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正是在这种生产和接受的复杂的、交错的、无限的、延续的过程中不断“进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